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夏娃 《乒乓世界》2002,(3):22-23
我的同行吉纳罗·博扎是意大利《米兰体育报》的记者,缘于对中国特别是中国乒乓球界所有人的一种超乎寻常的热情,他从一开始就一厢情愿地把我这个专门从事乒乓球报道的记者当成了他的中国朋友。  相似文献   

2.
眭建华是一个很低调的人,让他谈谈自己的阅历,他婉尔一笑。“我?就不谈了吧!” “从小踢足球,进大学学足球,毕业后留校教足球,后来在上海足协管理足球,现在经营足球。”逼问之下,睦建华对自己的阅历进行了上述的描述。 眭建华是一个品牌意识和“美誉度”情节很浓郁的人,在他的办公窒里,他热情而执着地向记者推荐  相似文献   

3.
农历“霜降”后的一天,我乘朋友的汽车到黄河边钓鱼,车上坐着一位不相识的年轻人,小平头,大眼睛,既精干,又聪明,大家都亲昵地称他“鱼鹰”。听朋友介绍,这小伙子钓技高,爱动脑,常出新招儿,钓起鱼来像鱼鹰叼鱼一样十拿九稳,因此大家才送他这个雅称。  相似文献   

4.
刘勇军 《钓鱼》2012,(4):38-39
"笨哥"是一位钓友,脸圆圆肚圆圆,常堆着一脸友善的笑,是个不错的人,可就是太落伍了。我们玩"台钓",已经开始讨论自重与水的浮力比了,"笨哥"还在用老掉牙的钓法,一根6.3米的长钓竿挂蚯蚓等死口。早就劝他买根轻巧的台钓竿,可他憨憨地一笑说,拉饵太麻烦,  相似文献   

5.
宁夕雨 《钓鱼》2006,(9):42-43
读了《钓鱼》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师傅“程大鱼”》后,不由想起了已故的我的钓鱼老师“戴高手”来。“戴高手”是我们当地钓友们对他钓技高超、品德高尚的赞誉之辞,他的真名叫戴良焱,四川眉山人。我称他老师有三个原因:一、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学教师,无疑该称老师;二、从1962 ̄198  相似文献   

6.
深深的眷恋     
张桂林 《钓鱼》2005,(5):46-46
我是有着20多年钓龄的“铁杆钓迷”,平时特别喜爱阅读有关钓鱼知识方面的书刊。去年4月的一天,我到本地一家渔具店购买钓具时,老板热情地向我推荐了《钓鱼》杂志。手捧那本带着油墨香的杂志,突然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刘汉初 《钓鱼》2006,(9):35-36
一天,我去钓鱼俱乐部打探哪里鱼好钓,店主热情告诉我“:你们都说鱼不好钓,可昨天上午,一位王钓友在北杨水库钓了120多条鲫鱼”。我忙问他在什么钓位,用什么饵,鱼的大小。他说不知道。正说着,一位身高1.7米左右,穿着钓鱼背心的人进来,店主说:“就是他,你问他吧?”我与这位钓友似  相似文献   

8.
钓鱼人汪俊     
李洪生 《钓鱼》2006,(15):38-38
汪俊在全国的钓鱼界无疑是一位名不经传的小人物.然而,他在安徽太湖县的钓鱼圈里却声名显赫。他的名气并非完全来自于他的钓技.而是对钓鱼活动的热爱与执著,和对钓友的真诚与热情,学钓以来,总是把自己的钓鱼经验和心得毫无保留地与大家交流.在钓友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总能挺身而出.主动地为钓友分忧解难,真正属于那种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相似文献   

9.
孙成波 《垂钓》2002,2(10):52-52
张君是我们几个钓迷中的老手,据说他6岁时就随着爷爷四处钓鱼了。每当侃起钓鱼经时,他总是一套一套的,大有一代“钓林”大家的风范。不过真正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的“钓手”记。  相似文献   

10.
钓友老王告诉我,他最近钓获一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滇池金线鱼,并将其放生。据说,金线鱼早已绝迹多年,如今真的还能再度出现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6月11日周末,我到位于滇池东岸500多米处的一条汉河垂钓。这里水深约2米,我用直径0.1毫米  相似文献   

11.
<正>处理"师生冲突"既要遏制局势持续恶化,又要保证全班学生的学习利益,必要时还要做一些后续补救措施,以充分化解冲突。一、教师介入生生冲突引发的师生冲突案例:在篮球课5对5教学比赛中,学生A不小心撞到了学生B,于是两人争执起来,厮打在一起。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生练习,我把他俩叫过来准备化解一下,但是,学生B转身就径自走到休息椅旁坐下,对我的话不予理睬。当时,我的火"腾"地一下就上来了,觉得他这是在其他学生面前公开向我挑衅……(刘新军提供)  相似文献   

12.
侯习金  白华 《垂钓》2010,(7):44-46
咱们书接上回!自从小侯折服于风水先生的高深钓技之后,整个冬天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钓组就不能出现他那样多的明显中鱼信号呢?难道他这“风水先生”当真有妖术?当然不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回顾和思考,问题症结终于被小侯找到了……  相似文献   

13.
辛古 《钓鱼》2012,(20):46-47
老鱼鹰是本地乡邻们众所周知的老钓迷。关于他的故事很多,我这里只讲几个与他钓鱼有关的小故事。  相似文献   

14.
赵涵 《中国钓鱼》2003,(2):54-55
提起老旁,许多人都认识,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名实姓。只因他在垂钓中总使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手段,且屡屡奏效;别人问他时,他又喜爱卖关子,于是大伙儿给他起了个外号——旁门左道。再后来,老旁、老旁地被叫了起来。他曾在一次池钓中以“一口唾沫胜过商品饵”的绝活儿令大家瞠目结舌;也  相似文献   

15.
辛古 《钓鱼》2012,(20)
老鱼鹰是本地乡邻们众所周知的老钓迷。关于他的故事很多,我这里只讲几个与他钓鱼有关的小故事。  相似文献   

16.
胡诚 《钓鱼》2005,(2):44-44
对于很多海钓爱好者而言,船钓是一种非常惊险刺激的运动。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国内很少有钓手涉及此项活动。即便能举办或者参加船钓,也多是在近海,与真正意义上的船钓相差甚远。我在墨西哥访学期间,偶然参加了一次船钓。只不过我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少有机会真正地参与。  相似文献   

17.
<正>一、案例回放"老师,这节课我们还要跳绳吗,咱们能不能换个形式比赛?"又是一节四年级的课。上课前几个来得早的学生纷纷向我诉说着他们的内心感受。"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的班会评票选举,我们小组被评为优秀先进小组!"小东高兴地蹦跳着来到我的跟前,想让我与他一起分享获奖后的喜悦。  相似文献   

18.
刘定龙 《钓鱼》2009,(18):22-24
一.钓友放空为哪般 8月16日和一位网友聊天,他谈到白天在北山水库“最佳钓位”不上鱼的情况。他告诉我说:今天起大早抢最好的钓位拉饵钓了一天,结果风力太大,只钓了几尾。他还画了个简图,说他的钓位是一个凸向库心的尖角上,风向是左前方约45度。我想起他在出钓前向我询问钓鮊鱼的技巧及用饵,对他不上鱼的原因就有些明白了。  相似文献   

19.
一个陌生的电话打到编辑部,并且是长途,来意是想向我们讲讲孩子打网球的故事。于是我饶有兴趣地与他攀谈起来,言谈中听得出来,他是一位非常爱孩子、支持孩子打网球的父亲,是一位对孩子、对网球都充满期望的家长。  相似文献   

20.
刘定龙 《钓鱼》2005,(15):44-44
野钓十几年,竞技钓两年,自我感觉钓技不差。“五·一”期间我和几位传统钓手休闲钓了两天鱼,不仅没有名列前茅,而且只钓了个中等水平,一向自信的我,从此次野钓中得到了深刻体会。下面我就冒昧地把经过和体会说出。这对高手而言,可能有点不足挂齿。相信此事对更多的钓鱼新手会有些启示。一、腥饵、香饵怎么用5月2日,和我的老徒弟——退休的胡工程师到“长河老桥”附近钓鱼。行前他介绍说:那里最好的用饵,是红蚯蚓蘸蚕豆粉,蘸粉里千万不要加早春十分好用的南极虾粉。我检点手头的饵料,十三快·腥香和十三快·纯香各1包,蛋白鲫1包,野战蓝鲫1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