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善美作为人类的基本价值原则,对我们一切文明建设都有指导意义。作为植根于人,以普法、监督执法和促进立法为宗旨的电视法制节目,亦应将真善美原则贯穿始终。笔者通过对近些年,尤其是1999年全年和2000年第一季度中央电视台的《社会经纬》、《新闻调查》和《今日说法》以及其他地方电视台的各类电视法制节目的观摩和研究,尝试对此问题做一探讨。 一、电视法制节目“真”的原则 “真”的基本含义是真实,而真实又可以区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现象的真实,二是本质的真实。所谓“现象的真实”,是指事物表面的、个别的、形式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真善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也存在于新闻报道之中,但新闻报道与真善美的结缘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其实,一篇成功的新闻作品之所以读来令人回肠荡气,催人奋进,这是与新闻作品中“真善美”因素的作用分不开的。为此,笔者试从新闻作品的真善美内质层面上作一简要探讨,以使新闻报道在信息传播与引导舆论上更好地发挥作用。  真,即报道事实的真实性。它是由新闻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新闻活动从产生那天起,就受到新闻必须真实的规律的制约,并且受到受众的监督。新闻一旦不真实,就失去了应有的特点和优势,就失…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 ,电视纪录片这一电视节目样式越来越被电视工作者所广泛采用。笔者认为 ,电视纪录片蕴含真、善、美三种不同的美学概念。三者的有机结合 ,反映了电视纪录片探索生活真实 ,体现主体意识 ,满足观众需求的本质意图 ,使电视纪录片更富现实意义和审美情趣。本文试图从电视纪录片所具的“真、善、美”以及它们的相互关连来探析电视纪录片的客观特性和审美特征。“真”———电视纪录片的基础和生命“真” ,就是真实。电视纪录片要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 ,这就要求我们在拍摄中忠实地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和客观实际 ,关注…  相似文献   

4.
胡成 《新闻前哨》2004,(7):73-74
一、喜剧和舆论监督 喜剧是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是产生喜剧的根源,正义对邪恶的否定是喜剧的本质,可笑性是喜剧的美学特征。从经典的美学理论上讲,喜剧的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滑稽,不是为笑而笑,不是那种浅薄的、庸俗的笑,而是一种严肃的笑、超越的笑、对生活批判的笑。 中国人对喜剧的认识大多从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一开始就这样写道:“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在太虚幻境的对联中,上句就是“假作真时真亦假”。这真真假假自有作者的苦衷。然而,任何一部文艺作品都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虚构,也可说是真真假假。喜剧中自然也有真真假假。所不同的,它是以之作为一种产生喜剧效果的艺术手段。这种喜剧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其一,以假充真,在真前露馅。这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真事面前曝光。报载意大利喜剧大师贝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是对社会生活及时、客观、真实的生动反映,也是生活中真善美的写照,可以说,它自身就应饱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从美学视角对新闻素材进行取舍,是对观众审美心理的一种引导和满足,也是达到理想传播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孟祥龙 《青年记者》2016,(11):73-74
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是通过事物的内容与形式、动机与效果、真与假等不谐调状态,产生笑或乐感,从而否定丑、肯定美的审美形式.喜剧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是人的精神自由意志在当下直接的感性中生成的一个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世界存在的本来面貌,使人超越“自我”,从而回到人的精神家园.本文从喜剧心理学的角度,对东方卫视的电视喜剧栏目《欢乐喜剧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们曾经一道探讨过当代喜剧创作和理论问题,现在进一步探索喜剧美学问题。喜剧和喜剧美学是有血缘联系的,它们都是涉及到喜剧范畴中的问题;但它们之间又有区别。喜剧仅染指喜剧创作特征、规律、表现手法、题材、样式、风格等课题。而喜剧美学则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喜剧,这利于我们把喜剧研讨得更深透。黑格尔曾把美学称之为“艺术哲学”、“美的艺术的哲学”,是很有道理的。 水有源,树有根,我们就来研讨一下当代喜剧创作和理论,是如何从古代一步一步地沿着历史发展的足迹走过来的,以便继往开来,信心百倍地继续朝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真实性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从有“新闻学”以来,“新闻真实性”问题就让人争论不休.如今我说个新的话题,叫新闻的“生活真实”,这可不是添乱,确实感到值得一说.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新闻是事实的报道,由此产生了两组矛盾: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新闻真实与事实真实.但是,从泛意上说,新闻也是一种艺术,是客观报道自然与社会生活、再现生活过程中选择其新的一种艺术.于是您要细读一些新闻作品会发现,不少新闻作品中,写的并非全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或者是“发生在具体时、空中的事实”,而是写进了许多生活现象,写进了记者的生活感受和生活体验,写进了生活中曾有的却没有事实基本要素界定的“无主事实”等等.一些新闻作品尽管写进了这些“生活”,写进了这些“无主事实”,却并未影响这些作品的新闻性、真实性和传播价值.有的作品还拿到了新闻大奖并受到广泛好评.我们把新闻作品中的这种真实称之为“生活真实”.这类反映“生活真实”的新闻内容,在新闻作品中常见有这么几种:  相似文献   

10.
鲁迅对喜剧本质的论述,言简意赅,一语穿透,他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意思是说,喜剧是要否定那种愚昧、没落以致反动的东西。 对喜剧本质的论断,是马克思作出了历来最完整的答案,他说:“历史不断前进,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形  相似文献   

11.
吴雁 《新闻传播》2009,(7):101-102
李泽厚先生在《美学四讲》中提出,自然规律是“真”,人类实践的根本性质是“善”,当人们的主观目的按照客观规律去实践得到预期效果的时刻.主体善的目的性与客观事物真的规律性就交会融合了起来,真与善、合规律性同合目的性的这种统一,就是“美”的本质和根源。在汶川地震中,央视以其浓厚的人文关怀意识.凸显“建设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美学的层面来进行灾难新闻报道.积极提高灾难新闻的传播效果,其中,“真、菩、美”的美学三原则成为了本次灾难性报道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纪实性美学的奠基人前苏联电影大师维尔托夫认为,纪实的美是指“未经人为艺术加工的自然形态的美”。美即是生活,美即是自然。因此,在纪实片创作中我们把风格的“质朴”和反映事物的“真实”看成是纪实片的核心。纪实片不仅要求现象的真实,而且还要求本质的真实,不仅要求事件本身的真实,而且要求观众在荧屏上感受到这种真实,不仅要求拍摄的作品本身符合生活逻辑,而且要求真实事件是摄像师有可能拍摄到的。例如纪实片《潜伏行动》,通过记者与警方一起参与追捕罪犯,拍摄了这次潜伏行动的全过程,抓拍了许多真实感人的细节,使观众如临其境。这样,把临危不惧的武警,穷凶极恶的罪犯,紧张激烈的追捕场面刻划得淋漓尽致。《半个世界的乡恋》通过对韩国慰安女的跟踪拍摄,反映出了一位久经磨难寻求真情的慰安女。观众为真实的事件所吸引,在这质朴、真实的氛围中,才能产生共鸣,才会与纪录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相似文献   

13.
真实性是新闻作品文学化追求的根本准则。新闻作品文学化追求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即遵守真实性原则。具体地说,“新闻与文学的合流是指题材上、技巧上的合流,而不是本质上的混同。”应该明确,新闻所表现的真实是生活真实。想象、虚构等文学化艺术加工手法在新闻写作中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如果为了追求作品生动感人,  相似文献   

14.
当代影视艺术创作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低俗化、虚假化、泛娱乐化等高碳病象。不过,也有少数艺术家面对市场诱惑,始终坚持文艺的真善美价值导向,他们的作品在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冯小刚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他的电影创作所恪守的是基于艺术真实的低碳美学理念,他所创作的很多作品堪称低碳艺术作品。善于激发陶冶型自由情感所谓低碳美学就是一种注重、发掘和锻造艺术作品的正面美学价值,着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当下中国电影产业化语境,采用源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和谐美学视角,结合并重读张骏祥的电影文学价值论,分别从文质和谐、真美和谐、美善和谐、文化和谐等层面,较为深入地剖析了近年来一些大片电影的美学误区和文化症结。本文提出,中国电影在产业化过程中,要注重电影性和文学性、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共融;电影作者实诚在胸臆地投入创作,使电影作品有真人物、真情感、真思想。中国电影不仅要美而艳,还要讲善与良。在跨文化传播中,电影作者应富于文化自觉,以我为主,和而不同,真善美完美和谐,生产出具有和谐美学基因、强健民族精神的中国电影。  相似文献   

16.
在美学理论亟待从对美的本质之类的疲劳探讨中解脱出来之际,我们读到了这本清新潇洒的新书《人生的美学意境》(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人生地平线丛书”之一,作者摆脱了抽象的释意和规范,对人生美学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作了自由洒脱且带着浓厚的美文学色彩的探讨。美是人近乎天性的一种追求。因而人注定要追求诗意的人生。这正如高尔基所言:人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作者正是怀着这样一种认真而执著的心愿,企图把人对美的天性追求弘扬光大,并引导人生走向真善美的理想境界。也因此,作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的生活中,任何美的事物,都与真、善分不开,也即真善美是统一的。法国十八世纪哲学家狄德罗说过,“美就是真、善的形象表现,在前面两种品质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狄德罗的表述不一定准确,因为美并不只是一种装点,它还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但是把美离不开真和善的品质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广告的美也离不开真与善,广告创意必须做到真善美的统一,才能唤起人的审美感受,才能获得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好的电视新闻常常是记者和群众心脉一起跳动的结果。其中包含着4种导致成功的因素,即“真”、“新”、“情”、“深”。“真”,新闻必须真实,电视新闻也不例外,内容的真实,尤其是细节的真实,给人置身现场和可信的感觉,唤起观众对电视新闻的兴趣,乐于收看。新闻的真实性与文艺的真实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艺要求的是生活的真实,不受真人真事局限,允许在创作中根据现实  相似文献   

19.
马琳 《出版广角》2015,(13):108-109
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在作品创作中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真善美的理解.正是因为如此,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对读者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基于这个视角,本文就《傲慢与偏见》翻译中蕴含的审美价值进行探讨,以进一步发掘作品中蕴含的文学价值及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新闻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文本劳动,一篇具有真善美价值的新闻作品能达到审美要求,可以更好地表现时代主旋律,反映生活、表现生活、服务生活。真是新闻审美要求的基础。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真实的东西才是最美的。它不会使人失望,只能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美是一种和谐,不管对自然还是对人类,都是如此:对自然来说,美是一种和谐景致;对人来说,美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外化,孔子的“里仁为美”就是这个道理。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