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维明,儒学大师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之后新一代现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杜维明的研究以中国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为中心。他将儒教中国与儒家传统的区分,使“儒学复兴”说成为当时文化讨论中的一派显学。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新儒学在中国大陆绝响30年后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与杜维明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朱熹学派,指的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所开创。并以其为代表的,包括其弟子以及再传、续传在内的南宋理学思想学派。近年来,海外尤其是东南亚的一些学者多将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以区别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学。厦门大学教授高令印先生认为:"朱熹是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代表者。……孔子和与孔子有关的儒家经典都是经过朱熹比较准确地整理和注  相似文献   

3.
儒学的危机引发了北宋学者的文化忧患意识,他们出于维护儒学权威、阐扬儒学价值的目的,对经道关系、汉唐经学以及儒家经典进行了重新审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们的尊儒、崇道、宗经等意识比汉唐儒者更为强烈;二是出于“卫道”的目的,对儒家经典进行了重新审视;三是在提倡经世务、重义理的同时,对汉唐经学进行了反思与批评。但是,北宋学者对儒家经典的新观察不是为了损害儒经的权威,而是为了强化经典与“圣人之道”对社会生活的支配作用,重建对经典、对儒学的信仰。他们虽然对汉唐传注之学有过激烈的批评,但并不否认传注对于理解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北宋学者通过对传统经学的反思与批评,促进了经学变古和儒学革新,使儒家经学走出了汉学,构建了宋代经学的基本特征,为儒学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儒学是一个外延极广而内涵较为明确的概念。它是以“仁”和“礼”为内在核心的儒家思想[1];宽泛而言,与儒家思想相关的学问和研究都可以称为儒学。儒学从其当前的存在形态来说,主要包括学术儒学、文化儒学以及民间儒学。所谓学术儒学是指“对传统儒学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儒学历史发展、演化的脉络,来梳理儒学理论体系的内部结构,阐发儒家的各种思想”[2];文化儒学探讨的是儒学对现代社会的作用;民间儒学则是儒学在民间的文化表现,如各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班、书院、学堂以及各种儒家启蒙读物等。本文侧重于对2020年学者关于儒学的前两种形态(学术儒学和文化儒学)研究的最新发展做一梳理。  相似文献   

5.
采写“当代新儒家代表”杜维明是我从事新闻实践以来最发怵的一次经历。儒学的内涵这么丰富,外延如此宽广,新儒学更是自己从未接触过的,真不知该如何下手,一度曾想放弃这次采访。但从发怵到采访、发稿成功,十来天时间里,我不仅一步步“走近”采访对象——杜维明,了解了他的生平、为人和学术思想,更为如何采访学界名人积累了经验。 去年12月16日,浙江大学新闻办的单泠打电话告诉我一条新闻线索,浙大将聘任一位名叫杜维明的学者为光彪讲座教授。  相似文献   

6.
靳辉 《兰台世界》2006,(21):68-69
墨子生于鲁国。他早年曾受过儒家学派的熏陶,后“背周道而用夏政”抛弃了儒学,创立了墨家学派。他做过宋国大夫,为了宋国的存亡,曾先后多次游历于齐、卫、楚诸国之间,制止鲁阳文君攻宋,说服公输般存宋,受到楚、越诸国的好评。墨翟是由士阶层新上升为地主阶级薄弱势力的代表。他  相似文献   

7.
《全国新书目》2013,(12):96-97
本书讲述从秦汉起头的儒家哲理在重大历史阶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儒家的哲理应对:其一,拒秦兴汉,讲解秦汉之际儒家与法家的哲理交锋,以董仲舒为代表,开显出汉儒“王官学”的盛大气象;其二,应对佛教,讲解两汉之际佛教入华对儒家正统形成的挑战,中华佛学的思想之花与儒学相激荡,最终结出宋明儒学的果实。冀望未来儒学的进路成为两者的内在结合,以精深的、真正太极化了的道理,来开显活的时间意识体验、艺术体验、生存体验和历史文化体验(其中必含中华与西方的历史文化交往体验),开启出一种有灵性的、时机化的、不离人的实际生活的哲-理。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艺美学——从原始儒家到现代新儒家》,张毅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近年来的学术界,颇兴域外汉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之风,为传统的文学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流传海外的现代新儒学,即是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冲突与融合的背景下,儒家思想的新展开。对传统儒学和现代新儒  相似文献   

9.
程丹 《兰台世界》2014,(9):137-138
陆贾不仅是我国汉代首位提倡教化的政治家,同时也是汉代复兴儒学的先驱。陆贾对先秦儒学所倡导的“以民为本”教化思想予以继承,倡导在性善论中学习先秦儒家经典。  相似文献   

10.
李晓东 《大观周刊》2011,(13):119-119,117
对于“儒学是不是宗教”的问题,从80年代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可以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儒教是教”说,另一种是儒学“隐宗教或泛宗教”说。本文试从两种观点反映的问题入手,分析儒学的宗教性特质。并以此特点出发,结合社会现实,探索了几条儒家复兴的途径。一是,儒学宗教化道路;二是,作为文化,为现代人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1.
陈柳冬雪 《大观周刊》2011,(5):29-29,12
《庄子》书中所提到的儒家游方之内,则是儒家积极入世的一面,冯友兰老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也提及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社会哲学,也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并通过儒学思想中以孔子、孟子、荀子三大家为代表的与“仁”、“礼”“忠恕”和培养理想人格方面来规范现实中人们的道德标准,以“学而优则仕”的心态找到自身价值,积极的投身于社会当中,是以“入世”的方式来实现入世的理想。相对比起来佛教根据它自身的思想特点则是通过出家修行,禁欲,来规范道德,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平静内心,以“出世”的方式来进行入世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贺麟和唐君毅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两位代表人物,尽管人生路径大不相同,但在思想上都以独特方式走向了理想唯心论。理想唯心论坚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理念,是辨证的唯心论,是坚持理想主义的唯心论,是以理性主义作为哲学根基的唯心论。这种理想唯心论是中国传统儒学和西方理性主义、理想主义传统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刘澍涛 《今传媒》2006,(8):59-60
关学是以地域命名的一个学术派别,顾名思义就是“关中之学”。狭义上来说关学专指张载之学,从广义上来说,张载以后的关中儒学(以理学为主要形态)均可以称为关学。关学在张载建立之时就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以“气本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和以注重气节、主张“躬行礼教为本”的关学学风,强调经世致用的实学与强调心性净化的心学在关学中有机融合。儒学是统治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关学作为儒学的一个学派,继承了儒学的大部分价值观念,但是也与传统的儒学存在区别。笔者认为,关学与传统儒学相比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崇尚气节,为儒家之隐者;二…  相似文献   

14.
梅煜  张立杰 《出版广角》2015,(17):216-217
儒家经典《论语》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看作是中国传统伦理教化理论的起源。儒家依托“仁”建构“个体—家族—社会”的道德涵养路径,力图使儒学的“为己”与“利他”效用相统一。当代德育作为承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生产活动,必须从《论语》中汲取品德修养智慧,关注个体精神家园建构,优化德育路径设计,化解道德教育泛政治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中国各种哲学思潮起伏交错之中,能够较好解决传统与现代关系问题的哲学思想,尤以熊十力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为主流,而郭齐勇教授长久以来的学术重点即是对熊十力哲学思想的研究。从熊十力哲学内容上来看,郭齐勇教授以本体——宇宙论为生命的万化之源、万有之基,研究熊十力先继承后批判的唯识佛学的思想过程,借传统儒学之经典复归初始,重新厘清了熊十力创制自我的特别气韵;从熊十力与现代其他新儒家的激烈文化冲突中来看,通过对中西文化之差别的深刻反思,摆脱学者主观情绪的偏见,分析研究了现代新儒者们真正意义上的“新融和”,以展现中国现代民族文化之新意。  相似文献   

16.
杜知足 《兰台世界》2007,(3S):59-60
中国传统儒学,从整体上看,属伦理型化;从形成看,儒学即“人学”。“儒家人类是指关于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学说。孔子很重视人际关系,这与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变动有关。当时的社会变动引起人和人之间,如君臣,诸侯卿大夫,父子等方面的剧烈变化,从而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局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人物,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起着主导作用,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孔子在历代帝王那里都是宠荣有加,被冠以各种封号。但从“五·四”之后,孔子及儒学的地位一落千丈。在反封建的声浪中儒学被视为维护封  相似文献   

18.
“仁政”是儒家关于如何为政的集中表述,其思想要义是“为政以德”。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其一。“德主刑辅”是儒家“仁政”思想的价值立场,体现了儒家政治治理中以道德引导民众的价值取向;其二,“义利之辨”是儒家“仁政”思想的利益考量,代表着儒家对于政治生活中道义与利益关系的思考;其三,“推恩及民”是儒家“仁政”思想的实践法则,旨在探索实施仁政的理想模式。儒家“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对于当今社会治国理政仍具有重要意义,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念指导下,儒家“仁政”思想将会发生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早在先秦时代儒家既已创造“慎独”的修身方法,即个人独处时,自省吾身,保持道德底线。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表达的人生哲学超越了传统儒学的“慎独”思想,积极面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保持自身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陆续出现了一些与所谓“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截然不同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潮。其中主要包括以卢卡奇、葛兰西、柯尔什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先驱,以霍克海默、马尔库塞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和以列斐伏尔、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