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日,市档案馆征集人员从埭头镇白塔里村史福田老先生手中征集到一套1946年编纂的史氏宗谱(埭头世系)26册及2003年新编本(复印件)16册(埭头夏庄世系一世至六十五世)。史氏在溧阳是一大望姓之一,夏庄史贻直曾任清朝宰相。此套家谱详细介绍了自东汉光武帝时期史氏第一世被封溧阳后从陕西迁移至溧阳定居至今2000多年史氏在埭头和夏庄世系所有子孙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冯茵  代红 《兰台世界》2007,(4X):55-56
解放前清华风雨历程中,只有一个人,“他一生的业绩和清华结合在一起”(陈岱孙语),他就是老校长梅贻琦先生。  相似文献   

3.
《北京档案史料》2006,(3):122-195
中国童子军教育由严家麟先生在1912年2月25日创始于武昌文华书院,其后流播渐远,为各地所仿效。民国时期的童子军教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各地自主创办时期(1912—1926年);(二)中国国民党领导时期(1926-1934年);(三)中国童子军总会领导时期(1935-1949年)。北京的童子军教育最初创设于清华学校,时在1917年,不久,京师学务局颁发《京师童子军办法》,统一指导京师地区的童子军运动。  相似文献   

4.
在奉贤区档案馆,保存着一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珍贵档案,主要有:董其昌的《瑞旭堂》牌匾(1555—1636)、《杜诗详注》(康熙三十二年)、《奉贤县志》(清乾隆二十三年)、《王素风景画》(清乾隆年间)、《松江府志》(清嘉庆二十二年)、《奉贤县政概况》(1932年)、《徐氏宗谱(向观桥)》(民国十三年)、《施氏宗谱》(民国二十年)、  相似文献   

5.
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陆键东著,三联书店出版)一书,写的是中山大学教授陈寅格晚年(194至1969年)的生活和遭遇,凡30万字。陈寅。恰,学贯中西,文史兼通,1926年受聘清华学校,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同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位著名导师。1949年任岭南大学教授。1952  相似文献   

6.
钱之俊 《出版史料》2011,(2):105-107
钱锺书到清华工作一年后,就被调去翻译《毛泽东选集》(简称《毛选》),成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毛选》英文编译委员会委员(有说是"主任委员")。毛选翻译委员会的领导是清华留美的老校友徐永煐,  相似文献   

7.
一 2006年11月7日,是晚清名政治家李鸿章(1823.2.15—1901.11.7)逝世105周年纪念日。  相似文献   

8.
郑启凡 《大观周刊》2012,(8):153-153
近日,从省博物院举办的“晚清碎影——约翰?汤姆逊眼中的中国(1868—1872)”摄影展中,笔者惊喜地发现了几张130多年前的方广岩寺照片。  相似文献   

9.
溧阳古城墙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溧阳县以来,已历经2200多年.秦置溧阳县城在何处,考古和史料中仍未发现.西汉县治在今溧阳市南渡镇旧县村(原旧县乡所在地).东汉、东吴、南朝(包括宋、齐、梁、陈)迄隋初,设县治或屯田都尉府在今高淳县固城镇.唐初,又设县治在今南渡镇旧县村.唐夭复三年(903年)迁至今溧城镇,已历经1100年.  相似文献   

10.
朱瑜  付玉霜 《出版广角》2012,(11):56-59
宗俊峰社长给人的第一眼,有如明星出场的效果——挺拔俊逸,玉树临风。"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清华人,从清华毕业,然后留在清华任教,又在清华的多个部门任职,如今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回头想来,每一步都是深化着我对清华精神的领悟……如果说过去我在大学的体制下思考并实践清华精神,那么在今天,我更要在大学精神与企业精神的平衡中思考和实践清  相似文献   

11.
清华90周年,海峡两岸同庆。2001年4月26日,台湾清华大学校长刘炯朗抵达北京,参加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活动。新竹清华排球队随同前来,他们将和北京清华的学生举行一场友谊赛。为配合北京清华4月29日的庆典活动,台湾清华的庆典特意提前了一星期。北京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前往参加。他带去的是一支篮球队。4月27日,台湾团参观清华校园。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博物馆》2009,(3):115-115
2009年4月15日至5月18日,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晚清碎影——约翰·汤姆逊眼中的中国(1868—1872)”展览。这是苏格兰摄影师约翰·汤姆逊(1837—1921)关于中国专题的首次展览。汤姆逊是纪实摄影的先驱和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家之一。相对于晚清其他造访中国的摄影师,汤姆逊的镜头不带民族偏见,  相似文献   

13.
日前,溧阳市档案局(馆)完成了对溧阳建国以来六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资料的征集工作毋征集采用捐赠和照相复制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名册》、事迹材料、任命通知书等资料12份;劳模证书、奖章等照片34张。这六位劳模是前马清水塘小学教师史瑞芬(1952年11月)、戴埠中学教师江福荣(1960年6月)、汤桥圩庄村农民蒋才喜(1989年9月)。  相似文献   

14.
盛翔 《青年记者》2005,(12):72-73
一条富翁就学清华的消息引发了网上的一场热论:50位拥有亿万资产的老总齐聚清华经管学院,开始接受为期12天的封闭式脱产学习。这是浙江省人事厅在清华首次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培训基地,专门针对“草根浙商”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学费由浙江省政府出资,12天课时共42万元,住宿费和生活费由学员自理。(11月8日《京华时报》)  相似文献   

15.
李敏修(1866—1943),又名时灿,晚号暗斋,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他出身书香门第,11岁就能熟读《诗经》、《易经》、《春秋》、《左传》等儒家经典,16岁中秀才,20岁考取举人,26岁中进士。入仕后,曾任清刑部主事、翰林院编修,北洋政府时期的参、众两院议员、河南教育总会会长、学务公所议长、救灾总会会长、清史馆协修、河南省教育司司长等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由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白彬菊(BeatriceS.Bartlett)著、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董建中翻译的《君主与大臣:清中期的军机处(1723—1820)》一书,2017年4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7.
<正>聪明睿智学有所成华秀升(1895—1954),名时杰,又字行直,蒙古族,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兴家巷人。华秀升自幼天赋聪颖,资质超群,四五岁时就与大哥华时俊从名师高先生学习。入私塾开蒙以后洪炉点雪,过目成诵,小小年纪便通读经史子集百家经典,且有自己独特体会,老师呼为“奇人”,乡里亦以“神童”视之。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仅13岁的华秀升在家人的陪同下从边远之地启程,历经千山万水抵达京城,进入云南会馆内的滇学堂求学。  相似文献   

18.
《士礼居丛书》刻主黄丕烈晨光黄丕烈(1763—1825),字荛圃,一字承之、绍武,号复翁、后来主人、秋清居士、知非子、抱守主人、求古居上等,清代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生于清高宗乾隆中,卒于宣宗道光初。26岁得中举人,官分部主事。自以怀才不遇,辞百而...  相似文献   

19.
缪荃孙(1844—1919)先生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藏书家、学者,在版本学、目录学、金石学、方志学等方面皆有重要成就。缪荃孙先生先后参与创办了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是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创立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媒科技》2005,(7):62-62
近日,神州数码DCNOS网络操作系统(以下简称:DCNO)一次性通过全球IPv6论坛严格的"IPv6 Ready"(IPv6就绪标识)认证测试。至此,神州数码成为了继中兴、华为、港湾、清华比威和烽火之后,又一家获得IPv6 Ready认证的国内企业。同时,该公司将具有与其他厂商的Ipv6产品实现互联互通的资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