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者≠无冕之王。对新闻记者称为"无冕之王"始于十九世纪的英国。在笔者二十几年的记者生涯中,经常听到这种尊称。潜台词是:你们记者太牛了,写几个字就可以让一个人一夜成名、也可以让一件事发酵,引来关注等等。对"无冕之王"这一称谓的理解,某种程度上,是对记者这一职业的认知和定位。今天,在新媒体时代,重新解读"无冕之王",有助于公众认识和了解这一职业;有助于记者找到职业情怀和职业方向。  相似文献   

2.
博览     
提倡「三个观念」马达在《新闻改革中需要研讨的课题》一文中说:在新形势下,我认为报纸工作中,要提倡「三个观念」。一是「信息观念」。要使每个记者在采写各种新闻中都要捕捉最新的信息,捕捉广大读者最关心的信息。二是「读者观念」。要使每个记者想到,你采写这个新闻要告诉读者什么,读者共同关心的是什么,并使读者对你的新闻报道产生普遍兴趣。  相似文献   

3.
记者,就是新闻机构中从事采访报道的专业人员,多被人称为"无冕之王"。也就是说,记者虽然没有被加封官衔,但是对社会作用很大、影响很大。既然是"无冕之王",既然是高尚的职业,怎样做才能对得起这个称呼,对得起这个职业呢?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同时,记者是不是更应该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思想来武装头脑,努力践行"三个一切"的服务理念呢?  相似文献   

4.
△真实准确。比如有位记者,没见过高炉,他想「炉」一定冒烟,就写「高炉冒烟」了,实际高炉是不冒烟的。加里宁说:「记者(我想通讯员也在内)应该是当地学识最渊博的人。  相似文献   

5.
台港澳一瞥     
商建「个人信用」档案在经济活动中,企业或业者信用好坏,历来备受重视。为了更有效地维护正常经营业者的权益,并及时制止不良行为,不久前,台「财政部」邀集「联合信用卡中心」及信用卡发卡银行代表,商议建立「个人信用」档案。「联合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翁光辉对采访他的台湾《经济日报》记者表示,个人  相似文献   

6.
去年十二月十九日,新华日报二版的一篇文章,题目叫《「编外人」新传》,不知编辑同志对这个题目有何感想而我却怎么也弄不明白,怎么「人」也有「编外」的过去也曾看过不少关于「编外」之类的文章,大都是什么﹁编外记者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的话] "无冕之王",这是社会送给记者的称号,在公众眼里,记者职业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是世事变化的记录者和宣传者,是社会的良心,是正义和公正的化身.然而,近些年来,"记者"这一行业内自身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这一曾经无上光荣的职业光芒渐渐暗淡.在智联招聘新近完成的一项职业吸引力调查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同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无冕之王”一般是人民群众对新闻记者的一种尊称,是社会对新闻职业的一种赞誉。对此荣誉,记者应该谦虚谨慎,不能自冠其名,然而对一种概念,每人可以有各自的理解。笔者认为,在纯新闻写作思维的境界内,记者可以谦称“无冕之王”、堪称“无冕之王”、敢称“无冕之王”。  相似文献   

9.
赵阜在《记者摇篮》一九八九年第十一期撰文认为,「喉舌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石,如同「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一样。正因为如此,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在新闻领域里,总是把攻击矛头指向「喉舌论」。新闻媒介作为一种舆论工具,从来就是某个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喉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的是,资产阶级试图掩盖这  相似文献   

10.
台港澳一瞥     
台「档案法」(草案)出炉据台报消息,岛内有关部门已完成「档案法」(草案)的拟制工作。早在1987年6月10日,国民党中常会就同意了「国史馆」馆长朱汇森的建议,交有关主管部门及早研制「档案法」。随后,「国史馆」发言人于1988年3月28日称,该馆草拟的「档案法」(草案)即将完成,俟送「总统府」转「行政院」审核。直至今年3月2日,「行政院」研考会主任孙得雄公布,「研考会」已完成「档案法」(草案),已送「行政院」审议。  相似文献   

11.
我爱新栏目     
《新闻知识》从今年以来,先后增设了「记者成名之路」、「通讯员与成才」两个新专栏,很吸引人。它使广大新闻工作者学有目标,赶有榜样,也使大家认识到新闻这行也有状元,只要你肯下功夫,也能成才。第四期又增设了「专业报道讲座」专栏,帮助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是一个为公众所尊重的职业,在许多人眼里,记者几乎无所不能,上至高官政要,下至黎民百姓;不管是国家机关,还是乡寨村镇,只要出现新闻,他都有权“报”一下。所以,社会对记者便有“无冕之王”的称谓。“无冕之王”可谓神通广大,这正是党和政府赋予记者的权利和为记者工作提供的便利。但是,这种权利的使用是要讲究分寸和技巧的,运用不好,“无冕之王”也会碰壁。1993年9、10月间,辽宁省沈阳市发生了一起新生儿感染未知病毒连续死亡的恶性医疗事故,从该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沈阳妇婴医院因感染同一种病毒连续死亡18名新生儿。其实,在该恶…  相似文献   

13.
“无冕之王”,这是社会送给记者的称号,在公众眼里,记者职业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是世事变化的记录者和宣传者,是社会的良心,是正义和公正的化身。然而,近些年来,“记者”这一行业内自身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这一曾经无上光荣的职业光芒渐渐暗淡。在智联招聘新近完成的一项职业吸引力调查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同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新闻民工”,这是越来越多的新闻人对自己所处的或尴尬或窘迫的职业角色的自嘲。正像李希光教授所忧虑的那样:“在今天,当我们的媒体市场化后或者产业化以后,中国新一代新闻工作者正在陷入严重的工作和生活窘地。在一个饥肠辘辘的中国商业化媒体环境里,中国的记者正在变成一个整天为自己生活奔波养家糊口的人。”健康的社会依赖健康的媒体,而媒体的品格依赖于记者的职业素质。从“无冕之王”到“新闻民工”,无论在公众的眼中,还是在记者们的心中,“记者”两字都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风光、神圣。当社会不断质疑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时,作为媒体中人,我们思考的问题应该很多。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1997,(10)
给读者来个「下回分解」文/周竞给读者来个「下回分解」文/周竞许多记者同志在报道的同时安设了“悬念”,这些“悬念”给读者以思考余地,但遗憾的是缺少“下回分解”。如,96年陕西某报刊登出了《人事科长酒后出丑,舞厅小姐当众受辱》,文中提到“铜川市农业银行人...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今年第三期七个制题中的四个不规范写法:1、第七页题《「两稿案」始末》中, 「稿」应为「稿」,是「高」不是「高」;2、第十四页题《清涧战斗采访憶旧》中,「访」应为「访」,是「讠」不是「言」;「憶」应为「忆」,是「乙」不是「意」;  相似文献   

16.
如今,京城的大街小巷,饭馆旅店多如牛毛,修车补鞋的更是三步一营、五步一哨。方便嘛,是真方便,可顾客挨「宰」的也不少。管起这些大大小小的饮食、服务、修理业是市政府的一件棘手事,单这星罗棋布的经营网点,就有点「张宗昌的兵——数不清」的味道。其实,难也不难,只要配把「金钥匙」就不愁打不开这把难解的锁。市饮食服务总公司行业管理处的同志对此深有感触:「自打建起了档案工作,手底下利索多了。」本市饮食服务修理业成立行业管理办公室是1988年的事,市政府作为行业管理的试点,授权行业管理办公室统管全市全民、集体、个体,三产、联社、劳服等所有经营网点。新打锣鼓新开张,档案工作是怎样排上号的?这里有过教训。不就有人因「经营许可证」办理问题而闹到法院,而「行办」缺乏过硬的一纸文书而颇有些象「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吗?可见,在行业管理办公室这一执法机构,「打铁免得本身硬」,首先自己要老老实实地执行《档案法》,建立健全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很多人眼里,记者是个让人羡慕、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记者是舆论喉舌、是无冕之王、工作自由、生活光鲜……但真正做了记者的人才知道,无限风光背后,有不为人知的尴尬、辛酸.  相似文献   

18.
芦晓娟 《新闻窗》2014,(4):30-30
一直以来,记者都被看成一种崇高的社会职业,人们曾给予记者工作极高的评价和赞誉,甚至给记者冠以“无冕之王”的美名。他们只看到了记者工作光鲜亮丽的一面:在报纸上可以长篇大论地发文章、发新闻图片,以及采访时的风光。毋庸置疑,这个职业是光荣的,但要做好记者却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9.
在《百万英镑》、《罗马假日》影片中风流一个时代的美国影星格里高利·派克访问我国时,有记者提问:「谁是当今好莱坞最好的演员?」派克毫不思索地回答:「女演员是梅丽尔·斯特里普。」  相似文献   

20.
博览     
「散文式新闻」的提法更准确徐占焜在《散文式新闻漫谈》一文中认为:「散文式新闻」较之「散文化新闻」提法更准确。它是指在新闻中要以新闻文体本身的特点、规律为主,运用散文笔法,增加散文色彩。运用散文的优势来克服僵化的新闻八股。它是有主有次的。而「散文化新闻」的提法则不够准确,「化」的意思一般解释为「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这就容易理解为把新闻「转变」成散文,把新闻化成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