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演义》是根据陈寿《三国志》及斐松之所注的历史材料,并按照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叙述顺序,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讲史话本和戏曲的基础上写成的.因此,《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塑造就有了这样一个特点:即《演义》中的人物大都是历史人物,《演义》既要根据历史,又要作为艺术创作不同于历史,运用匠心化历史为艺术创作。作者罗贯中为达到这一目的,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其中包括在史实的基础上围绕人物形象来提炼情节。本文通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比较,从关羽形象的塑造来看罗贯中是如何提炼情节的。…  相似文献   

2.
"仁君"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政治理想,而最能体现其政治理想的人物形象非刘备莫属。作者通过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将刘备的艺术形象塑造为一位"义重如山"、"礼贤下士"、"宽厚爱民"的明君圣主。作者在《三国志》中刘备的历史"真身"的基础上,形象地刻画了《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艺术"化身",刘备的形象塑造对于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画廊。在《三国演义》这些人物中,蜀汉"五虎上将"形象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人物形象群体。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编排都有着较浓厚的夸张和虚构的色彩。夸张修辞格的运用能够充分地体现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理想,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并且给读者带来美好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5.
《史记》对《三国演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题材选取和人物塑造方面,主要表现是《三国演义》对《史记》笔法的继承。其具体内容有三方面:一是《三国演义》创作过程中大量使用《史记》的互见法;二是《三国演义》写作过程中,作者的褒贬和爱憎意向并不通过发议论、作判断来表达,而是把这种主观倾向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具体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即寓论断于叙事;三是《三国演义》写作也像《史记》一样,准拟“成一家之言”的崇高目标,并在素材取舍方面做到了“笔则笔、削则削”。  相似文献   

6.
编辑导语 一部《三国演义》,罗贯中塑造了无数栩栩如生的英雄豪杰,据毛宗岗整理的《三国演义》中有姓氏的人物,就有980多人.如此众多的人物,作品如何安排人物出场,如何塑造人物形象,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名著,透过历史的烟云,品味文字的墨香,欣赏那些栩栩如生、叱咤风云的英豪. 刻画技法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不仅为世界文学艺术宝库增添了鲜明的形象,更在塑造技法上影响着后来人.具体而言,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常采用以下手法:  相似文献   

7.
在东汉政坛上,董卓堪称是翻云覆雨,炙手可热的一代枭雄,而在《三国演义》中,他则被塑造成一个被彻底否定的人物形象。由此可以见出,《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体现了作者崇德尚智的价值取向、民族文化的优越意识和儒道合一的美学理想,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认识价值的人物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8.
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是最为成功的。《隆中对》的战略构思是正确的;诸葛亮为蜀汉政权献出了全部智慧和心血,诸葛亮不是“愚忠”;《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智谋的夸张和渲染只能是白壁微瑕。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对小说史的艺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对恢弘战争场面的描写,作者继承了《史记》、《左传》的长处,又吸收了民间艺人说书的技巧,再加上自己的经验体会,对战争的描写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其二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独到之处。作者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强化人物形象,使之更加具有传奇色彩。另外,文白相间、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也是它艺术上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分析了《三国演义》中张辽这一不大为人所注意的人物形象,首先揭示了他出场的特殊性,小说中他常在危急时刻出场,起解危纾难的作用,这正见出他在书中的重要位置。其次分析了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指出张辽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另一“忠义”之士,在他身上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并通过《三国志》《三国志平话》、嘉靖本与毛批本的比较,以见张辽形象逐步演化、提高的过程。最后探讨了这一人物形象在书中的作用,指出通过他正可对作者重点刻画的关羽起到“正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塑造孔明形象的文人审美倾向张金亮在蜀汉灭亡到《三国演义》成书前的千余年间,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便已不断出现于史传、章表、诗歌、话本、杂剧等文学样式之中。与这诸种文学并行发展着的民间艺术,也世代相传地演述着三国的故事,塑造着诸葛亮这一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在中国是传统的四大名著之一,可谓家喻户晓。而三国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刘备等也是妇孺皆知。然而,对于普通读者甚至有一些专业知识的人来说,都是只知通行本《三国演义》,却不很了解其重要的"母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对两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差异则更是少有关注。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曹操这一重要的三国人物形象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与通行本《三国演义》中的不同表现,阐明"通俗演义"本与"演义"本的区别,强调"通俗演义"本的重要性,也使已经百花纷呈的曹操人物形象研究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3.
刘英 《文学教育(上)》2014,(24):116-117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足够鲜明,可以突出人物的个性、吸引读者的眼球,还可以起到解读和剖析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形象,最真实。罗贯中塑造曹操的"真",是因为他喜欢真实的曹操,并想借曹操来影射自己,表达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足够鲜明,可以突出人物的个性、吸引读者的眼球,还可以起到解读和剖析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形象,最真实。罗贯中塑造曹操的"真",是因为他喜欢真实的曹操,并想借曹操来影射自己,表达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小说的经典之作,《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思想的奠基之作。《三国演义》在思想倾向、战争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战争描写等方面都受到《孙子兵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小说中“拥刘反曾”的褒贬倾向契合《孙子兵法》以“道”为本的战争道德观,将帅谋臣群像的典型化塑造呼应了《孙子兵法》对将帅人物各方面素养的要求,战争描写体现了《孙子兵法》的战争谋略观。  相似文献   

16.
描写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人物塑造的主要表达方式,人物描写与个性化形象塑造密切相关,三国人物在史书中比较模糊,到戏曲人物描写逐渐细致化,在《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定型,京剧三国人物脸谱化,个性化特征逐渐形成与人物形象描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学习指要】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课文叙述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性格特点。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既十分奸诈,又深谋远虑,充分体现了《三国演义》塑造人物形象内涵的丰富和手法的高妙。  相似文献   

18.
陈鹏录 《贺州学院学报》2008,24(4):58-60,64
《封神演义》在创作过程中对《三国演义》有所模仿、借鉴,这主要表现为:叙事结构的套用、细节描写的移植、某些语言的化用、人物形象的模仿。但《封神演义》的模仿、借鉴并不是简单的抄袭和呆板的移植,作者在模仿的同时有很多创新之处,主要有:能按照表现主题思想的需要来筛选、组织材料;能塑造真实而独具个性的人物;继承并发展了《三国演义》中某些进步观念。  相似文献   

19.
罗贯中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自从问世以来,数百年间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它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作者通过对三国时代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的描写,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对人物或褒或贬的不同态度来体现作品的思想倾向,揭示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论周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周瑜杨绍华有论者早就指出,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类型小说的光辉范本”,作者并不着意揭示人物性格生成的典型环境,而是努力让人物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通过个体行为展现自己的性命。因而,它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某一性格就是某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