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伍尔夫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和文艺理论家,也是西方公认的现代主义先驱。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伍尔夫积极倡导失落的女性传统,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批判父权制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主张以女性视角重构女性文学,呼吁新时代女性努力挣脱男女二元对立的束缚,走向两性融合的完整生存状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视角出发,把握伍尔夫在促进女性解放的文学创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揭示其作品中的女性解放心路历程,旨在更深入地理解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与创作。  相似文献   

2.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女权主义批评理论的先驱,她积极探索女性文学创作的理论和实践,其著名的批评论作《一间自己的房间》创造性地提出了"双性同体"理论,而其传记式小说《奥兰多》则成功实现了这一构想。本文试图通过重读伍尔夫的这两篇经典著作以期深入理解伍尔夫的"双性同体"创作理想对于消除男女差异、促进女性写作和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所发挥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达洛卫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典范之作,标志着伍尔夫叙事技巧的成熟。同时,它又是一部富含女性主义思想的女性作品。一些女权主义评论者认为小说女主人公克拉丽莎是男权文化的产物。在前人基础上,本文从另一角度出发,竭力全面阐述克拉丽莎的自我的历程,即形成、沦丧、重建到最终回归,以求对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能有更充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英国杰出的小说家,而且是现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在她所创作的绝大多数文学作品中,伍尔夫独具一格的女性意识贯穿其中。而她在1929年发表的小说《一间自己的房间》,更是堪称女权主义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对《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所蕴含的物质的房间,精神的房间以及小说中所体现的男女平等意识的分析,以探究伍尔夫在这部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到灯塔去》是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批评代表作品,从解读性别意识冲突入手,以期理解女权主义文学史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6.
双性同体观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的重要思想,将实现两性气质融合作为女性主义的终极目标。作品《到灯塔去》中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由对立走向和谐统一,是伍尔夫双性同体观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7.
英国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在创作中不断进行实验与探索,形成独特的诗化小说,她的小说充满浓情诗意,给人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一种新的角度和新的透视方法.  相似文献   

8.
《喧嚣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填补了20世纪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的某些空白,标志着美国意识流小说的正式崛起,进一步发展了乔伊斯和伍尔夫的艺术风格,对英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在艺术手法方面主要采取了小说的叙述、意识流、“神话模式”等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小说《到灯塔去》为例,从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生态主义关系及两性之间的生态主义关系两个方面入手,解读了伍尔夫作品中反对传统价值观的两性对立、人与自然之间的二元对立的思想,倡导男女平等以及生态平衡的生态女性主义观。  相似文献   

10.
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女作家,被誉为女性主义的先驱。其女性主义思想,尤其是建立女性自己的写作空间以及建设"双性同体"的理论观点,修正了传统的男性化的理论建设,肯定了女性自身的价值,使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初见规模,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仍旧是当代世界女性主义作家的期盼,而"双性同体"已成为当代女性主义者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