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中的天和上帝,分别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和西方广义基督教中的上帝。从历史上看,天与上帝,在各自的文化传统中,无疑都是最古老,最重要的范畴之一,也是几千年来备受思想家、哲学家重视和关注的范畴。在我国许多人的心目中,天就是上帝,上帝就是天。实际上,这二者是有差别的,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辨别二者的异同,可以粗略勾画出中西文化在根本上的一些差异。1.天的多义性与上帝观念的相对一致性。天,《说文》解为“颠也,至高无上,从一从大。”《说文解字注》对颠解释为“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由此可见,天的本义指人们头顶。综观中…  相似文献   

2.
在《圣经》中,上帝在第一天创造了天和地,之后创造了日月星辰、五湖四海、花鸟鱼虫。到了第七天,上帝休息了……上帝也会累,上帝也要休假——这是西方世界芸芸众生坚守劳逸结合传统的最初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半个世纪中国的治国理念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建立和谐社会”便是这一变化的中心内容。“和谐社会是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以及世界从冲突走向和平。从冷战走向对话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治国理念中的具体体现。西方文明的传统更多的是强调冲突和斗争:而中国文明的传统则更多强调对话和和谐。在西方的传统中,神人二分的关系占据主导地位,神是造物主、立法者、审判官和救世主。宇宙万物包括人都是被上帝造的。自然、社会和道德律都只能按照上帝定下的法则运转.世界上任何行为都被上帝的眼睛记录下来,以备世界末日时上帝的审判或救赎之用。所以西方人信仰上帝、醉心于探索或遵循法则、接受洗礼(到教堂洗去身上的“原罪”)、死后等候上帝帮助复活,这些都是被动的,无可奈何的。中国人信仰的是天人合一,天地代表宇宙万物及其规律,良心代表个体生命和伦理道德,但两者是合一的。即“天地良心”。西方人相信上帝为宇宙万物制定和谐,但上帝与宇宙万物之间却不能实现和谐;中国人相信宇宙万物之间存在自然的和谐,是天、地、人之间共同演化而成的和谐。所以西方人强调要实现和谐必须依赖像上帝这样的绝种外在的神圣者。如自然界的规律,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和上帝赋予人内在的道德律。而中国人强调要实现和谐必须依赖人的内心的自省。从这种比较关系来看,在创建和谐社会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因此。中西两种文化皆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怎样扬长避短。发挥人的主观因素和社会的客观因素,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故此,本栏目每期拟请两位海内外学人,就其共同关心的“和谐”总议题下的某个子议题展开对话。和谐是天下大事,理应天下人议之。单纯  相似文献   

4.
周初燎祭制度源于歧周文化,属"因于段礼"又不乏创制的跨文化形式.从对<天亡簋>铭文和<世俘>资料的分析可知,西周初年无论大山祭天,还是庙祭先祖,都是以岐周文化为宗教本源.在祭法上,周初尚袭了段商燎祭仪式,可向先王燎祭告胜,但并不直接燎祭上帝,是在燎祭先祖过程中完成对天宗上帝的祭祀.这种燎祭天仪式,为晚周祭天礼制开启了新篇.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版概念不断泛化和延伸,数字出版已经突破了出版的传统思想范畴.数字出版的实质就是文化知识内容在新技术创造的不同载体上的复制和传播.没有合适的内容,数字出版就无法发展,数字出版要求资源相对丰富,内容资源成为数字出版的最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公民宗教是美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文明的核心,是维系美国存在的根基. 美国学者总结出美国宗教文化的六个内容,第一,神秘;第二,教义,即相信美国是世界上唯-按上帝旨意建立的国家.第三,礼仪,即圣诞节、感恩节等;第四,道德;第五,个人信仰经历;第六,社会机构.  相似文献   

7.
《国语》中的天概念思想一直是学术界关于天概念研究的盲点,本文从《国语》中人们对夭的认识出发,对其中的天概念进行分析,揭示出春秋时期人们的天概念思想中包含着自然之天和宗教之天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西方文化的碰撞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期刊业从原来在管理上以行政体制为主,在发行上以计划手段为重,正快速向"市场就是准绳,读者就是上帝"的先进管理体制和营销策略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期刊产业的主体--编辑,更是面临着跟市场同步、与国际接轨、接受先进办刊理念的严峻考验和挑战.这种考验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意识,二是素质,三是方法.  相似文献   

9.
唐伟 《今传媒》2012,(12):146-147
文化的发展是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相互交流、不断融合的过程。文化大传统和小传统二者不断交流互动促进了高雅文化内容的多元化,也促使底层文化百姓逐渐接受贵族知识分子的文化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唐朝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颗闪耀的明星,这得益于发达的精英文化对社会大众文化的熏陶,二者的整合提高了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繁荣程度。  相似文献   

10.
尹娜 《出版广角》2015,(8):112-113
中国的古典音乐与古典文学之间本身就是共生共融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共生性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二者起源上是相互共生的;其次,二者在表达素材上是相互共生的;再次,二者在形式上是相互共生的;最后,二者在内在的艺术价值上是相互共生的.  相似文献   

11.
唐伟 《报刊之友》2012,(12):146-147
文化的发展是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相互交流、不断融合的过程。文化大传统和小传统二者不断交流互动促进了高雅文化内容的多元化,也促使底层文化百姓逐渐接受贵族知识分子的文化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唐朝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颗闪耀的明星,这得益于发达的精英文化对社会大众文化的熏陶,二者的整合提高了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繁荣程度。  相似文献   

12.
周星 《现代传播》2005,(6):76-78
1.对当今电影变化的推断当今传媒背景下的电影已经不是传统理解意义上的电影了,概念悄悄变迁。过去意义上的电影包容在下述三个范畴中:是娱乐文化——是艺术欣赏——是政治宣传工具,这三者就是商业动机、就是艺术技巧、就是社会政治需要的外在表现。商业动机(作为娱乐文化操作的本质),艺术技巧(作为艺术欣赏对象的意义创作存在),社会政治需要(作为一时代政治宣传工具价值而受到追捧),追溯起来它们分别在中国电影初创期、30年代、40年代基本确立。但现代电影应当用另外的线索来梳理衡量:其一是商业娱乐工具(90年代的商业娱乐功能加强和21世纪…  相似文献   

13.
顾晓燕 《新闻界》2012,(8):38-41
网络谣言与网络流言在真实度定性上存在差异,此种差异直接决定了对两者规制、自治范畴的相应划定.鉴于网络谣言与网络流言在概念界定上的差异性与现实存在中的模糊性,本文试图从更为细化的角度深入研究二者,以期在实际传播中对其有更审慎的应对.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三个影响极大的思想:一是表现为阴阳五行说的辩证法思想;二是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天人相应”思想;三是在人与人关系中的中和思想。 本文主要是对“天人相应”之说作一点阐释与评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有双重含义:一种含义是有意志的、人格化的,事实上也就是指天帝、上帝。另一种含义是无意志的、非人格化的,事实上是指大自然。在“天人相应”的观念中,“天”的含义主要是用后一种。 《周易·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这就是说天地生成万物,而人(男女)则是万物之一;人与万物并不对立,而是统一的。 又《周易·乾卦文言》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这  相似文献   

15.
政治家把人民当上帝,商家以顾客为上帝,理所当然,刊物的上帝就是读者.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出版赢利的关键是让内容增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出版源于信息技术在传统出版业的应用,是由技术引起的.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二者的关系,可以形象地比喻成高等数学与初级数学的关系,实质上就是高等数学必然会包含初级数学.在考虑二者关系时,不能把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看作两个平行的业务概念,而应看作新技术对整个传统出版形式的颠覆和改造.  相似文献   

17.
曾英 《档案时空》2018,(2):14-15
一、开展城建档案馆文化建设研究的意义 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的文化成果和文化宝库,也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宣传基地.城建档案工作从操作对象上讲属档案范畴,从业务程序上讲又属建设行政领域.它的实践和发展突破了经典的档案理论体系,尤其是全宗理论的思想,为传统的档案理论带来了新的内容、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并成为中国特色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论编辑的情感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编辑活动中,编辑所表现出来的观点、认知、学术见解、价值取向,并不完全归属于认识上的直接结果,相当一部分是受人的情感因素影响.前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认为,情感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所认识的或操作的事物所持有的态度的体验".从情感的范畴来看,情感包含着情感和情绪的综合过程.从二者的特点来看,情感侧重于对情感过程的体验和感受;情绪则是体验和感受状态中的活动过程.本文侧重于研究编辑在编辑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中的情感心理,对编辑的情感特征进行分析和论述,旨在使编辑在工作中更好地把握和运用情感,以利于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试论博物馆发展与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化,从广义的角度看,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构成文化的东西,是经过人类体力加工,智力过滤的东西,这就是文化范畴与非文化范畴的区分。称得上文化的东西,不一定都进入文化资源的范畴。我们论及的文化资源,是指对当代人有使用价值的文化,不是泛指一切文化。例如陕北、陇东地区留下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社会",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是皇位禅让制度中的一种补充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概念的含义上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我们应该严谨地对待和使用,本文就对二者进行详细的辨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