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40多岁以后当上了父亲,被自己的孩子感动,为自己开启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世界。《孩子是个哲学家》写下的,就是他与年幼的两个儿子相处时的种种趣事给他的启迪和感动。  相似文献   

2.
父爱     
一份亲情感动着你我。这份亲情也许没有母爱伟大,因为没有人像讴歌母爱一样讴歌它。但这份亲情确确实实陪伴你我的成长,这就是父爱。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哑巴父亲的故事。一个曾经被认为是自己屈辱的哑巴父亲,用自己独特的爱陪伴孩子成长。他用自己卖豆腐的钱供孩子读完大学,更让人感动的是当孩子遭遇车祸时,他用自己的方式拯救了孩子,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相似文献   

3.
父亲不写信     
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 "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相似文献   

4.
父亲要重视对孩子的管教,学会怎样去惩罚孩子,但不要体罚他们。多数孩子一听到父亲的管教就联想到惩罚。他们认为父亲是迫使他们为做错事而受苦的人。虽然不是每个父亲都如此,但绝大多数的父亲都是只负责“管”的责任,而忽略了“教”的责任。有一些父亲根本不参加儿子的管教工作,把孩子小时候的管教责任完全推给了母亲。对于中国家庭中的父亲而言,如果当父亲把管教儿女的责任全交付给母亲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摩擦就会增多,没有父亲帮助,她极难克服这些摩擦。为了孩子,为了妻子,为了  相似文献   

5.
我在很多场合讲过这个故事,是讲给父母们听,因为令他们感动了,他们会去讲给他们的孩子听的。他们的孩子或者很小,或者已经长大了,这都无所谓,很优秀的儿童文学,其实已经不只是"儿童"文学了,而是可以给任何年纪的人阅读和品味,快活地笑起来,或者是流下感动的泪。  相似文献   

6.
谭玉坤 《中学理科》2009,(10):20-20,24
父亲和孩子们 一位父亲有几个孩子,这些孩子时常发生口角。父亲丝毫没有办法来劝阻孩子们,只好让他们看看不团结所带来害处的例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一天他叫孩子们替他拿来一捆细柴。当他们把柴带来时,他便先后地将那捆柴放在每一个孩子的手中,吩咐他们弄断这捆柴。孩子们一个个尽力去试,总是不能成功。  相似文献   

7.
一些研究材料表明,孩子在家里和父亲在一起的机会越多,时间越长,智力也就越发达。如每天至少和父亲接触两小时的孩子,与每周和父亲玩的时间不超过六小时的孩子相比,智力明显发达。这是因为,父亲通常以完全不同于母亲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例如,他们和  相似文献   

8.
《父母必读》2010,(12):17-17
博主特写: 一个父亲希望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带领孩子们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起去体验成长的快乐和苦恼。一起去思索人生,探索智慧、幸福和爱。父亲想要用心去填词.用爱去谱曲.在孩子的心灵中留下快乐幸福的乐章。并打算在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时.把这个博客送给他们作为礼物,让他们和他们的孩子一同成长。  相似文献   

9.
在今天的美国,家庭中父母都在孩子身旁的情况正日益减少。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即使父亲不住在家中,而孩子们与父亲交往的增加,也会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并且较少发生行为方面的问题。据该研究小组的布莱克博士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父亲的影响可以使孩子们较少发生各种问题。”布莱克和她的同事对175名三岁的黑人美国儿童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这些孩子的母亲大多数都靠领取社会救济为生,其中有73%的这些孩子的母亲说,孩子的亲生父亲至少一个月来看一次孩子。研究人员还观察了孩子与他们的亲生父亲一起玩闹嬉笑…  相似文献   

10.
王勇 《课外阅读》2012,(8):40-41
"有一对夫妇,他们是教师,也同样是孩子。但他们不能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身边,而去了远方,因为在远方,有一群孩子要把他们当成父母一样的老师……"2012年2月3日,随着主持人白岩松动情的解说,2011年CCTV"感动中国"人物——胡忠和谢晓君夫妇带着女儿缓缓走上颁奖台;台下,无数观众被他们的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11.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欢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语)时刻不忘自己是孩子的朋友和老师,必然和孩子心心相印,而且每天都会生活往被童心感动的情怀中,生活在感动中,就是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12.
我在很多场合讲过这个故事,是讲给父母们听,因为令他们感动了,他们会去讲给他们的孩子听。他们的孩子或很小,或已经长大了,这都无所谓。很优秀的儿童学,其实已不只是“儿童”学了,而是可以给任何年纪的人阅读和品味,快活地笑起来,或是流下感动的泪。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视台"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于2014年10月10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和少儿频道播出。这些孩子面对困难勇敢不屈、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们面对美好人生梦想时展示出的巨大精神力量,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聆听着他们的感人故事,让我们在这些纯真孩子的身上看到了共通的最质朴的亲情,他们小小年纪就懂得了"孝",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笔者一直泪流满面,收获着属于自己的感动。再看看我们班里的孩子,他们  相似文献   

14.
从生物角度讲,父母双亲是一个孩子诞生所必须的条件,但从社会角度来看,父母在养育中的地位却不相同,母亲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照料者,父亲却常常被描绘成与育儿无关的局外人。父亲缺席现象不仅社会上普遍存在这种观念,男性自己也是这么看。上海最新一份调查显示,国内很多父亲认为自己在家庭中应该充当的是养家糊口的角色,而不是带孩子的角色,所以,不了解孩子也是理所当然。据报载,当代社会中“父亲缺席”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现象:34%的美国孩子不和自己的生父住在一起,香港父亲每天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平均只有6分钟!可能少部分家庭是因为…  相似文献   

15.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是上帝派他们来净化和感动这个世界,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鼓励并引导他们,和他们成为好朋友。  相似文献   

16.
成功的家教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家教各有各的失误。近日重读许地山先生写于上世纪20年代的"家庭教育叙事"《落花生》,不禁感慨良多。好父亲一路陪伴孩子成长好父亲总是一路陪伴孩子成长。他们深知:爱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尽量多地跟孩子在一起,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孩子的成长关键期,付出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就是影响与帮助孩子。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进士出身,是位  相似文献   

17.
由于父亲、母亲参与孩子游戏的类型不同,父亲、母亲提供给孩子的情绪情感体验不同,父亲、母亲与孩子建立的亲子关系不同,父亲、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大小不同,在研究中发现父、母亲参与亲子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自我发现,可以提高孩子玩游戏的兴趣,促进他们良好情感情绪体验,为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亲应该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孩子的养育,多与孩子接触,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报复与报答     
有两位贫穷的父亲,各自送自己的孩子到一位画家那里学画。一位父亲教导孩子说:“孩子,你要记住那些侮辱、轻视、嘲弄过你的人,好好学画,将来有出息后,去狠狠报复他们。”另一位父亲教导孩子说:“你要记住那些怜悯、同情、施舍过你的人,好好学画,将来有出息后,去好好报答他们。”  相似文献   

19.
如果爸爸能陪我做一件事,我会感动得流泪一篇名为《父爱深深》的课文引发一男生感慨,“如果爸爸能陪我一起做一件事,我会感动得流泪的!”在他发言的触动下,班里九成以上孩子都表示出对父亲陪伴的渴望。  相似文献   

20.
这是发生在两个普通美国人家庭的故事。每次回想起来,都会让我感动一次。这里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爱,而是一种大爱。——题记父爱德克萨斯州一位父亲酷爱自己6岁的孩子,而孩子酷爱棒球,有自己痴迷的球星。父亲总是带孩子观看孩子最喜欢的棒球队的比赛。2011年7月7日。德克萨斯阿林顿Rangers Ballpark棒球场,德州流浪者队和奥克兰康纳尔队的比赛正在进行。儿子最喜欢的球员加西.汉密尔顿(Josh Hamilton),当时接到一个被击出界外的球后顺手扔向看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