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当下民间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许多困窘,我们在对其进行保护、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用联系、运动的观点看待传统手工艺,探析传统手工艺的现状与出路。  相似文献   

2.
工艺美术运动是一场设计改革运动,宗旨是复兴手工艺生产,主张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装饰风格,主张忠实于自然的设计,在人类设计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多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特殊性和近年来艺术生大规模扩招,就业即失业的现象也更为严重,而很多传统民间手工艺却由于传承后继无人面临失传的危险,本文从当前高校艺术人才对传统民间手工艺的参与,试图寻找到两者的契合点,通过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开设传统民间手工艺课程,与传统手工艺传人、厂家建立合作关系等手段,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传统民间手工艺传承人的问题,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族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改革和专业建设,将职业教育和传统民族手工艺的结合为传统手工艺提供了一个研究传承的平台,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对民族手工技艺和市场进行研究,培养民族手工艺人才,为传统手工艺的弘扬创造技术支持,研发满足市场需求的艺术产品,有效的传承和弘扬传统的民族手工艺。  相似文献   

5.
雄安新区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但目前面临日渐衰落、后继无人等发展困境。从集体记忆的视角对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的内在关联性以及二者双向融合中集体记忆的三种系统要素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集体记忆的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双向融合发展模式,具体为以雄安辖区传统手工艺为记忆客体,挖掘其承载的集体记忆和艺术符号,运用现代创意设计手段创新集体记忆载体,通过城市形象、特色小镇、多层次的文创产品等具体形式的设计表现来唤醒并重构雄安新区居民的集体记忆,进而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原生性保护、再生性转化与特色文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忠伟  郝小英 《教师》2020,(8):123-124
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对涵养文化生态、丰富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日渐走向没落也是不争的事实。文章立足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就传统手工艺传承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职业院校如何担负起传统手工艺传承的责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发生了三次重大文化变革:19世纪工业革命引发的环境主义运动,以推动实用艺术发展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和绘画领域的变革“拉菲尔前派”艺术。罗斯金与英国文化和艺术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这三次文化变革的影响也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8.
洪滨丝画作为一种装饰性的工艺美术,开创了我国手工艺行业中又一崭新的艺术形式。笔者通过分析洪滨丝画实物图片和文字资料,并结合相关理论,将传统工艺美术以及现代工艺美术层面与工艺历史发展结合起来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其艺术特色的形成、发展及其对现代手工艺的艺术特色的影响和拓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手工艺具有转型为创意产业的资源优势。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门类,厨具设计在演化中体现出了"用"与"美"的统一、人体工学的自觉运用、注重设计对象的成套化等设计特征,对发展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手工艺类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秦皇岛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与开发的实践,并为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提出多种旅游开发模式,包括手工艺活态展示、主题文化游、产业化发展、系列推广、电子商务运营、影视媒体技术应用等。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构建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融民族艺术风格于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传统手工艺之关系、传统手工艺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作用以及民间手工艺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融合之途径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具体分析了如何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构建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有1840年欧州工业革命以来,以机器生产为手段的工业设计与传统的师付带徒弟式的手工艺运动出现了碰撞,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现代设计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改变了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并对今后设计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颖 《河南教育》2022,(3):77-78
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的蓬勃发展、文化自信的树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许多高校响应号召,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开设与传统手工艺相关的课程,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本研究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对其课程体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将传统手工艺融入大学校园,更好地将传统服饰手工艺与艺术设计作品相融合,以期为实现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地方传统文化共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苏州传统手工艺辉煌与忧患共存.本文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的工作为基础,探索一种符合苏州传统手工艺行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传统手工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苏州传统手工艺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学习周期过长,导致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困境。因此,以池州为例进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路径研究。对池州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对池州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当前的困境进行总结,并针对民间传统手工艺的技法传承弊端进行研究。据此,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池州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路径,建立乡村振兴现代化民间传统手工艺教育模式,同时结合科技、新媒体拓宽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范围,促进池州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品牌化发展。对池州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池州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活动开展内容,以此实现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路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统手工艺大多是作为制造日用器物所需的技艺而存在,在科技发达和大机器生产的今天,城市中却涌现一股手工艺热潮,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动因。以往的手工艺研究多从非遗保护的角度关注手工技艺的传承,虽然偶有论及当下手工艺发展的新趋向,但对城市新中产人群对手工艺品的消费和整个社会兴起的手工体验热潮缺乏深度的解析。手工艺在今天的新变不仅揭示了我国当下社会环境的重要转型对传统手工艺的巨大影响,也昭示了手工艺对当下国人建构有品位和自主性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素花 《文教资料》2011,(19):95-96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无数让世人惊叹的优秀传统手工技艺和文化艺术瑰宝。数字科技时代的技术创新和文化交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甚至破坏了传统手工艺的文明延续。如何实现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再生,有效地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问题引发了全社会的思考。本文以汴绣为例,通过历史源流的回顾,再创辉煌的探究,以及新时代的发展展望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抛砖引玉,为实现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再生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8.
传统手工艺是传统农耕文化背景下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内容,承载着民众赖以为生的经济文化诉求,展示着多彩的地域特色风貌和深远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手工艺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资源的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随着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作业,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传统手工艺也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本文根据产品特性及适用的不同产业化发展方式对传统手工艺进行了三种类型的划分,讨论不同类型发展模式,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佳怡 《成长》2020,(4):20-20,22
非遗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无形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社会文明的变迁,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中,它蕴含着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传递着中华民族美的理想。在新媒体的发展刺激下,非遗传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非遗传统手工艺逐渐融入了大众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何爽 《文教资料》2021,(3):158-160
本文在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深入挖掘手工艺类非遗项目的美学价值,与当前我国高校美育教育的新内涵、新形式、新途径紧密结合,通过梳理传统优秀手工艺蕴含的文化之美、工艺之美、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阐释手工艺非遗融入高校美育的必要性,探索手工艺非遗融入高校美育教育体系的途径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