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关于吴楚文化的学术定位1、吴楚文化的学术建构2、吴楚文化特色及人文内涵3、吴楚文化的形成、发展4、吴楚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作用5、吴楚文化与吴、楚文化6、吴楚文化及其后续文化7、吴楚文化的现代转型8、在传统文化格局变动中的吴楚文化9、北宋以后吴楚文化的发展10、吴楚文化与异质文化的撞击、吸纳、竞存11、吴楚文化与西方文化、其他文化的比较二、吴楚文化研究的内容、类别(一)研究内容1、吴楚文化的源流、变迁2、吴楚文化的历史及文物考古3、吴楚文化的传承及文化传统4、吴楚风物、民俗5、吴楚交流与融合6、吴楚文化的学…  相似文献   

2.
吴楚文化既指史称“吴头楚尾”之地的区域性文化,亦可指古吴楚之地的长江中下游文化。它们皆包含着极丰厚的吴文化、楚文化及其混融共生的吴楚文化的物质成果和精神积淀。在先秦吴、楚立国前后,吴楚之地即已呈现“吴中有楚、楚中有吴”瑰丽的吴楚文化景观,展示出吴楚文化自有的人文风貌和文化特质,尽管王朝更迭,这种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是不会随着吴、楚灭国而消失的;秦大一统后,尤其两宋以后,吴楚文化充满光辉。因而,我们应以清晰的历史理念和文化自觉,立足于吴楚地域的文明创造,努力开拓吴楚文化研究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文献记栽、出土文物以及吴楚文化的门类以及突出成果等方面入手。阐明吴、楚文化的交流与吴、楚文化的发展相始终,特别是吴文化和楚文化相互吸收和融汇异质文化的养分,不断更新和增宏本体文化的现象尤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4.
从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角度观察,与魏晋南北朝一流诗人作家相比,陶渊明颇有其独特之处,即生长于、长期活动于中原文化与吴、楚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该文着重探讨了陶渊明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楚文化精神和吴文化风韵,并发现三种文化以楚文化为主导,在陶渊明作品中自然地、合和地融为一体,这也许正是他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作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吴楚文化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楚文化是异源同流的二元性文化,可用人类学的术语称之为边缘文化或杂交文化。吴楚文化的空域,春秋晚期是淮河中游,五代十国以后是长江下游与长江中游的交接地段——亦即东部与中部在长江流域的交接地段。吴楚文化有三个传统特点:一是物华天宝与人杰地灵兼而有之。二是民族关系比较和谐,三是学术思想比较自由。  相似文献   

6.
鄢维新 《鄂州大学学报》2005,12(4):22-25,49
吴楚文化,即指从古到今存在于吴、楚交错地段的人类学文化。其中心区域是指鄂东、皖南、赣北等史称“吴头楚尾”之地。就广义的吴楚文化而言亦可指源自先秦、历代不绝而延续至今的故吴楚之地的文化,或日长江中下游文化。该文从历史和地域性的文化视野,梳理、点评吴、楚文化及其后续文化之间因撞击、融合而成的吴中有楚、楚中有吴的吴楚文化之源起、流变,撮举其要,略述吴楚文化的特色及成因,揭示其在中华历史文化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地位。  相似文献   

7.
吴楚文化作为当前学术研究热点,大多数学者从吴楚文化精神核心、文化精髓、内涵特征、起源、界域作为切入点,近五年来研究成果颇多,但有部分学者持不同观点和看法。作者另辟蹊径,以儒家文化的起源、内涵精髓、文化融合表现为脉络,探究儒家文化与吴楚文化的文化思想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帛画是古代绘制在丝织品上的图画,也是楚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楚文化给帛画创造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基本条件。研究帛画和楚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鄂州大学学报》2006,13(6):81-84
第1期双向同构灼灼其华——略谈吴楚文化及其学术建构……………………………………………………………………胡国铭论宋代吴楚地区文化的跨越性发展及其原因……………………………………………………………张全明中国近代佛学居士刻经讲学考略——杨文会、欧阳渐、吕澄三居士与金陵刻经处评析……………………………………………释广学蕲春黄氏与仪征卞氏的关系——《黄侃日记》研究之一…………………………………………………………………………卞孝萱开展吴楚地域文化研究促进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届吴楚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相似文献   

10.
谈吴学研究     
当前,学术界对吴文化的研究,正在形成热潮,这与全国学术界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进行深层次研究的大背景有关。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山东的鲁文化,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等,都在逐一成为专门学术课题,进行深入的发掘和广泛的内涵开拓。孕育于太湖流域的吴文化同样以其引人注目的特色,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大区域性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深有素养的专家学者,倾注巨大精力,溯源探流,蔚然形成研究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积极为阐发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使祖国尽快开拓出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而努力工作。在悄悄兴起的吴文化研究热潮中,百川汇聚,无论从纵向的流程研究,或横向的课目研究方面,一个波澜壮阔的局面和声势正在逐步形成,并且在各个方面呈现了各成其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吴楚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史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华夏、东夷部族已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苗蛮、百越部族有所交往。中原地区的庙地沟类型文化已至于汉水中游,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玉器已经影响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建都中原的商王朝的影响已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周王朝也向这一地区发展势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大都是在不断地吸取中原的先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及至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争霸,吴、越也北上争霸中原,吴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又互相吸收和影响。战国时期楚国和中原地区通过战争和政治交往,加速了两地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学术界,学术失范与学术不端行为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对高校人才培养十分不利.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道德,纯化学术环境,方能培养出栋梁之才.为了遵守学术规范,必须采取得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学学术文化与大学学术生产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大学学术文化包括大学的学科文化与院校文化两个部分,前者是学者的专业忠诚形成之源,后者是大学内部相对稳定而独特的社会心理环境。它们构成大学学术的“生产力场”,具有目标导向、激励和凝聚以及软约束等功能。但是,大学学术文化的浮躁与功利、管理文化与学术文化的冲突,却带来了优良大学学术文化的缺失与薄弱。大学应树立学术至上、自由宽松、团结协作和公平竞争的学术文化,有效促进大学学术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楚文化是从远古传说时期到春秋战国时代在陈楚地区(以今河南周口为中心)形成、发展并在后世得到继承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风韵和价值。陈地在上古时代正处在华夏、东夷、楚蛮三大部族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带,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对中华主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5.
韩少功是湖南人,他的文学创作深受楚地民间巫性文化的影响.其小说<爸爸爸>不论是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展示、环境叙述、语言表现还是写作思维的形成,都带有鲜明的巫楚民间文化特征.小说在对巫楚民间文化进行批判的同时也体现出对这种文化的留恋和皈依.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among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sample was composed of 647 faculty members working in the colleges of education, health, engineering, law,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in four central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 Turkey.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ssessment Instrument (OCAI) was used to describ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whereas University Ranking by Academic Performance (URAP) data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academic performance. A multilevel analysis in which one unit of analysis (i.e., faculty member) was nested within another (i.e., college) was performed. The original contribution made to the literature by this research is its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tangibl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e.g., the number of academic publications and citations). Results show that three different culture types were observed in the universities: Innovative team culture, competitive culture, and hierarchic culture. Although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between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both competitive culture and innovative team culture, the sole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was competitive culture. One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finding was that whereas competitive culture was effective on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i.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and number of citations), only innovative team culture affected the indicators related to effectiveness (i.e., article impact level and citation impact level).  相似文献   

17.
自三代至宋,我国南方长江流域中下游吴楚地区的文化发展大多落后于北方中原地区。然至两宋时期,吴楚地区的文化出现了跨越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学校快速发展,教育兴旺发达,其总体水平明显地高于其他地区,且在全国范围内有明显的示范作用;有品味的学术文化水平高,学者如林,人才众多,大家辈出,名家不胜枚举,许多学人德高望重,为世所范;这里人口的综合素质明显地高于其他地区;代表儒学正统与中心地位以及反映其思想学术文化的发展方向的众多学派也多分布于此;科举中吴楚一带高中进士的数量占据了当时全国录取名额的绝大部分;从与精神文化密切相关的物质文化方面看,这里的发展水平也占有明显的优势;在素质较高的人才分布比例上,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北方一带是由多变少,以吴楚地区为中心的南方地区则是由少变多,且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宋代吴楚地区文化的这种跨越性发展,使得这里成为当时我国的文明昌盛之地,文化发达之区,教育兴旺之所,人才荟萃之乡,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重心在两宋之际已转移至以吴楚文化区为代表的南方地区。但在吴楚地区间,不同区域的文化发展不大平衡。宋代推动这一地区文化跨越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与人口南迁等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