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异性之间如何交往一直是中学校园里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一个话题,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心头大患”。其实,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个异性社会,如果我们处在青春期的男女生之间就“闭关自守”“老死不相往来”,这只能造成心灵的扭曲和心理的畸形。要知道,现在的中学生总有一天要涉足社会,与异性交往将是必然的。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健康地与异性交往。  相似文献   

2.
孩子到了十二三岁至十四五岁以后 ,便会逐渐出现被称为“第二性征”的生理变化。与此同时 ,性心理也迅速发育。此时 ,做家长、老师的 ,就应当注意 :孩子长大了 !在关心他们学习、生活的同时 ,必须关注他们的性心理。一般来说 ,当孩子和异性疏远时 ,就说明他 (她 )已有明确的性意识。“疏远”正表现其对异性会关注 ,对性知识感兴趣。这种“疏远”会很快发展为“渴望” ,遇到适宜的条件 ,就可能有模仿性“初恋” ,尝试男女单独的交往。进入青春期后 ,男孩、女孩都喜欢和异性单独交往 ,医学上称其为“接近异性期” ,也叫“爱慕期”。表现为女孩…  相似文献   

3.
家长会辨析     
一般中小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这已经形成老规矩,以致一代又一代的成年人,因获得“家长”资格,少不得尝尝“家长会”的滋味。过去说“母以子贵”,那是指儿子学成以后的结果,如今家长就能从“家长会”上尝到子女成长带来的酸甜苦辣。学校召开这种会议的出发点,恐怕主要不是为了听听家长的“宝贵意见”,而是有话要说:学校有什么要求,你们的子女在学校表现如何,使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至于家长,主要关注的还是学校老师的意见。仿佛无形中约定,家长只“带着耳朵”,正像他们的子女主要“带着耳朵”到学校“听讲”、“听…  相似文献   

4.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孩子进入青春发育期是件既令人高兴又令人烦恼的事情。孩子长大了,比以前懂事了,可是让他们担心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了。这时的孩子一回家就喜欢躲进自己的小房间,爱买带锁的日记,希望拥有自己的空间。最让家长头疼的是,家里还会时不时地接到孩子异性同学的电话。对于孩子的异性交往,有些父母和老师往往感到手足无措。他们看到孩子男女相处,就大惊小坚,紧张敏感,怀疑孩子的收信是否是情书,疑惑电话中是否有秘密,对孩子的异性交往严加防范,甚或横加干涉和指责。还有一些家长和老师面地类似问题或欲言又止,或旁敲侧击,不知如何是好。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青春期的异必效往呢?  相似文献   

5.
梁英姿 《考试周刊》2012,(59):155-156
洋溢着青春朝气的少男少女们穿行于校园之中,受人体发育规律的影响,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异性多加关注。异性交往,纯属自然与正当。然而,什么时候适宜开始进行异性间的交往呢?异性间的交往只有特殊性的交往吗?应该如何引导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异性间的交往呢?本文将尝试从当前高职生异性交往观入手,提出异性交往的必要性及相应的交往策略。  相似文献   

6.
何志章  杨武 《现代教学》2014,(4X):68-70
<正>初中阶段,正是男女生交往的敏感期,特别是初二学段,男女生如何交往成了敏感话题。有的同学之间出现了相互倾慕现象,上课传纸条、课间课后亲密交往;有的对恋爱充满好奇,沉迷言情小说;也有的视异性交往如洪水猛兽,谈虎色变。学生如果不与异性交往,易造成性格的缺失;如果与异性交往过于亲密,易影响学业和身心发展,这也是家长和老师最担心的问题。有调查表明:初中学生的最大困扰不是学习上的问题,而是异性交往的  相似文献   

7.
“我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合群,即使是学习上的困惑,也不敢请教老师。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办?”“我的孩子不知为何特别怕老师。老师,您说我们做家长的如何是好?”这是学校教师在开家长会以及与家长联系过程中常碰到的问题。为师者究竟应该怎样帮助家长正确消除孩子的“惧师”心理?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必须了解孩子。那么,孩子惧师原因何在?一是性格的使然。“惧师”的孩子多属于内倾型性格。内倾型孩子一般表现为沉默寡言、消极孤独,常有自卑自责、思想狭隘等倾向。其症结在于社会交往能力存在障碍,而影响他与人交往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胆…  相似文献   

8.
异性之间如何交往一直是中学校园里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一个话题,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心头大患"。其实,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个异性社会,如果我们处在青春期的男女生之间就"闭关自守""老死不相往来",这只能造成心灵的扭曲和心理的畸形。要知道,现在的中学生总有一天要涉足社会,与异性交往将是必然的。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健康地与异性交往。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2006,(11)
异性之间如何交往一直是中学校园里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一个话题,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心头大患"。其实,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个异性社会,如果我们处在青春期的男女生之间就"闭关自守""老死不相往来",这只能造成心灵的扭曲和心理的畸形。要知道,现在的中学生总有一天要涉足社会,与异性交往将是必然的。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健康地与异性交往。  相似文献   

10.
异性之间如何交往一直是中学校园里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一个话题,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心头大患"。其实,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个异性社会,如果我们处在青春期的男女生之间就"闭关自守""老死不相往来",这只能造成心灵的扭曲和心理的畸形。要知道,现在的中学生总有一天要涉足社会,与异性交往将是必然的。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健康地与异性交往。  相似文献   

11.
异性之间如何交往一直是中学校园里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一个话题,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心头大患"。其实,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个异性社会,如果我们处在青春期的男女生之间就"闭关自守""老死不相往来",这只能造成心灵的扭曲和心理的畸形。要知道,现在的中学生总有一天要涉足社会,与异性交往将是必然的。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健康地与异性交往。  相似文献   

12.
异性之间如何交往一直是中学校园里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一个话题,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心头大患"。其实,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个异性社会,如果我们处在青春期的男女生之间就"闭关自守""老死不相往来",这只能造成心灵的扭曲和心理的畸形。要知道,现在的中学生总有一天要涉足社会,与异性交往将是必然的。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健康地与异性交往。  相似文献   

13.
异性之间如何交往一直是中学校园里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一个话题,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心头大患"。其实,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个异性社会,如果我们处在青春期的男女生之间就"闭关自守""老死不相往来",这只能造成心灵的扭曲和心理的畸形。要知道,现在的中学生总有一天要涉足社会,与异性交往将是必然的。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健康地与异性交往。  相似文献   

14.
异性之间如何交往一直是中学校园里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一个话题,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心头大患"。其实,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个异性社会,如果我们处在青春期的男女生之间就"闭关自守""老死不相往来",这只能造成心灵的扭曲和心理的畸形。要知道,现在的中学生总有一天要涉足社会,与异性交往将是必然的。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健康地与异性交往。  相似文献   

15.
呵护朦胧之美——换种视角看待中学生的异性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的异性交往向来都是教育中的敏感话题。尤其是当下社会进入资讯时代,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获取大量信息,从而过早介入成人世界,使得他们的心理普遍早熟。有数据显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学生谈恋爱的人数明显增多,而且还有普遍化和低龄化的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家长和老师的深深忧虑。于是很多家长和老师视“早恋”如洪水猛兽,见到男女生单独在一起就马上怀疑是否“早恋”或有此倾向。有的家长和教师甚至主张青少年不应该和异性交往,男女异性之间应像“楚河汉界”那样泾渭分明,还人为地用严格地管理促使他们隔离或疏…  相似文献   

16.
中学时代,是花的季节,也是雨的季节;有时是春花烂漫,有时是烟雨凄迷。那些渴望理解的少男少女们,在求证成长的路上,除了寻找同性间的友谊,同时也寻找着异性间的友谊,并且希冀这份纯洁的异性友情能跟随他们走过春,走过夏,走过长长的少年期。我们尊重和理解他们,因为我们也是从那个阶段走到今天的,我们也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一样,在体味成长的快乐和烦恼时,曾经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对友情的需求。因为拥有相同的经历和感觉,所以也就有了这一期的话题。本刊采访了广州市六间中学的30位中学生,有八成同学表示:有要好的异性朋友,但绝不是恋爱。但当他们与异性交往较密时,就会受到家长或老师提出的“不要早恋”的告诫,使他们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背着沉沉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7.
身边的天使     
友情和爱情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尤其在那个懵懂的花开季节.它们似乎更被披上了神秘的外衣。与异性交往的问题,是每个成长中的少男少女都必须经过的一个关口。而当纯纯的友情,“遭遇”了所谓的爱情时。又会如何呢?  相似文献   

18.
时下有不少家长喜欢把自己幼小的孩子打扮成异性,男孩子穿女装、梳小辫;女孩子着男装、理短发。这种现象可称之为“易性抚养”。殊不知“易性抚养”不管出于什么考虑,都是有害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为此,我们特意请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傅安球先生和杭州朝晖五小的曾瑞美老师分别从理论和实际生活中的真实例子来阐述、分析、说明“易性抚养”给孩子和家庭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如何矫正这种异常的儿童心理行为。  相似文献   

19.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 ,随着生理的迅速发育 ,心理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小学时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逐步过渡到彼此“疏远” ,相互回避。一段时间后 ,少男少女之间逐步产生了一种神秘的新奇感 ,开始用友好、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异性的言谈举止 ,时时处处感到有异性吸引的存在 ,并总想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接近异性。这种由生理引起的心理变化是极其自然的现象。对此 ,少男少女不必“大惊小怪” ,要坦然处之 ,既要尊重自己 ,又要尊重对方 ,做到互尊互敬。我认为在男女同学的交往中 ,应当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把握交往的向度。向度就…  相似文献   

20.
家长难道还不了解他们自己的孩子?其实很不然。学生在校学习、交往、活动等方面的表现有时他们并不是十分的清楚,而这些又正是家长们十分关心非常想知道的,也是需要让他们知道的。家庭是学校教育的保障和延伸,学校教育非常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双方应常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家长出于对子女的特别情感,对老师谈及关于自己孩子的看法会十分敏感而在意。因而,善于亲切、合理、科学地向家长“介绍”其子女在校的表现,是老师与家长沟通交流取得成效的关键之一。为了能深层次地沟通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使家长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