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整理者言:韩慧如,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中党的电台报务员原型之一秦鸿钧烈士的夫人,曾协助姐夫陈为人保护中共中央地下档案库,协助秦鸿钧开展秘密电台工作,并担任党的地下交通员。1949年3月17日深夜,韩慧如夫妇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秦鸿钧在上海解放前夕的5月7日惨遭杀害,韩慧如则在5月25日成功越狱。解放后她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于2009年5月26日去世,享年96岁。  相似文献   

2.
李尚智 《新闻记者》2000,(12):24-26
“各位听众,早上好! 欢迎你收听由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播的早新闻节目。 我是新疆台新闻播音员朱丹; 我是上海台新闻播音员王涛。 今天联播节目的主要内容有 8月14 日早晨7点刚过,新疆电台和上海电台男女播音员激情洋溢的声音,同时在天山南北、浦江两岸回响。这是上海电台组织发起、西部10家省级电台共同参与的“2000年东西部手拉手早新闻联播”特别节目的开场戏。它犹如炎炎夏日里吹来的一股清新之风,使数千万听众精神为之一振。 举办这一活动,旨在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决策,让更多…  相似文献   

3.
从江西中央苏区,到二万五千里长征,我大部分时间为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搞军事电台通信和“新闻电台”工作。从上海到瑞金一九三三年,上海地下党组织,将我和另一位同志从上海派到江西中央苏区,去加强红军中的电台通信工作。按照组织调令,于三月初,我们由秘密交通员护送,从上海搭乘日本海轮启程,经过汕头、潮州、大埔、峰市等地进入中央苏区。一路几经险阻,我们总算胜利地到达了当时党  相似文献   

4.
使农村富裕起来,是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关系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电台对农村广播宣传的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根据中央两个农业文件的精神,我们在“对郊区农村广播”节目里,就不断地进行了“怎样使农村富裕起来”的宣传。1980年下半年,在市委领导下,北京郊区农村普遍开展了怎样富裕起来的大讨论,把这一讨论,当作真理标准讨论补课的继续。电台也举  相似文献   

5.
1987年11月20日,上海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刊登了茵颇《空中书场与报幕员》一文。文中说,万仰祖以“空中书场报幕员”的身份,在该报上写了篇文章,看到这名字,不由想起在30年代前期上海的空中书场节目。当年电台报幕员中,与之齐名而更有号召力的还有一个唐霞辉。时人称“唐小姐”,得号”播音皇后”。与“来历不明”的桂冠不同,它是得到广大听众认可的。在电台里,她操的是上海城市口音,与如今电台里的“沪语”(类似沪剧白口)不同,在上海听众直觉上。比吴侬软语略似而却更有亲切感。作者接着以关切怀念之情问道:  相似文献   

6.
类型化电台要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必须在众多的节目风格里凸显自己,从而在受众心目中创造鲜明的特殊形象。正因为如此,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类型化电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推广模式。这套模式无论商业性的类型化电台,还是非商业性的类型化电台都比较适用,只是对象不同、取舍不同。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青年农工,自己承包二十多亩土地。从前年4月开始,我利用工余时间给报纸、电台写稿,年底被评为兵团优秀通讯员。去年虽然承包任务加重了,我仍没有停下手中笔,写稿一百多篇,大部分被自治区和地区级报刊电台采用,又一次达到了兵团优秀通讯员的标准。也许有人会认为,既然是种地的,就应好好种地,获得一个好收成就行了。可我偏偏认为既要种好地,又不能放弃自己的爱好,我把通讯报道看做是我的第二职业。我种地,一天忙到晚,时间不够用。有时地里活紧了,时间就更紧。怎样捕捉新闻信息,写出有分量的稿件呢?我想  相似文献   

8.
我是从1990年7、8月份开始新闻写作(?)至今己在地区以上新闻单位发稿20多篇,其中省级13篇。在近一年的写作实践中,我体会最深的是:要写好新闻一定要抓准“新闻眼”,选择最佳角度。我开始写新闻时,凭着满腔热情,见啥写啥,有时一坐一个通宵,写完就往报纸、电台投,结果很多稿子都如召沉大海。过了一段冷静下来,细细思索,拿自己的稿子与报纸电台上发过的同类稿子相对照,发现自己写的新闻事件不是新闻价值不大,就是没有什么新意。向老同志请教,他们告诉  相似文献   

9.
我真是上海书展的常客,十多年了,从没有落下过一次.还记得第一次去,时间是十二三年前的八九月份,地址在光大会展中心,够早吧?我虽然不是卖书的业务员,但每年都参与活动若干场,如果要评选上海书展历年来热心参与者,获个入围奖应该不是问题. 最近几年上海书展行情看涨,出版业内外一片喝彩声.作为书展常客,还真是与有荣焉.可惜厕身其间这么多年,每每看东方卫视的相关报道,竟然连自己背影都没有找到过,可能是不够高、不够帅、不够大腕吧.虽然电视里没有,网站采访还是有的,某个电台也采访过我.  相似文献   

10.
东方广播电台自去年10月28日成立以来,每天早晨7点到8点的“东方新闻”成了日前大陆广播新闻中容量最大的一档节目。据调查,东方电台开播仅一个月,“东方新闻”节目的收听率已与老资格的上海电台新闻收听率持平。东方电台开播3个月,上海电台在“满城皆说东方台”的压力下不得不对自己的新闻节目进行再一次的改革和扩充。不仅如此,“东方新闻”的冲击波及到了其他媒介,上海各报的老总提出要研究东方台,研究受众市场,研究报纸该怎么办。上海新闻学会会长马达更是明确表示:东方台在新闻  相似文献   

11.
6月上旬,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陈文炳台长应国际广播联合会的邀请,赴法国巴黎并出席了在瑞士举行的“首届世界广播研讨会”。他在“90年代国营电台的发展与前景”专题讨论会上,作了《上海电台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前景及途径》的发言,介绍了上海电台近些年成功地举办国际音乐节目展播等经验,引起了与会的近百名代表和记者的浓厚兴趣。在巴黎逗留期间,他代表上海电台与法国欧洲二台签署了合作交流的协议。孙参赞说:“这是个突破”陈台长谈起此次出访的感受,最明显的感觉就是上海很有吸引力,广播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大有可为。和国际广播界开展更广泛的交流与进行有效的合作,是当今时代潮流所趋,也将有助于让世界了解上海,让上海了解世界。但我们也得承认差距,在技术上要  相似文献   

12.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个时刻。 1992年11月23日22时,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台990千赫的播音室里,端坐着一位来自台湾的著名节目主持人,他就是连续四届当选为台湾十大广播明星、人称“感性王子”的秦梦众先生。今晚,他作为特邀嘉宾,和上海电台的主持人麦风一起主持“今晚没约会”直播节目。这是大陆和台湾的广播节目主持人首次合作直播。 1992年11月24日14时,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交通信息台648千赫的“午后的约会”节目中,台湾最负盛名的交通台主持人、有“出租车司机情人”之誉的秦晴小姐和上海电台的主持人小茗一起,为上海的司机们送去了两个小时的快乐。这是海峡两岸交通电台的初度合作。  相似文献   

13.
屈指一算,我编快讯节目已三年有余,三年来真是有苦有甜,苦甜参半。我们武进县电台的快讯节目,原先稿件比较少,这里面有诸多客观因素,也有许多主观原因。我首先从主观上做了一些努力:一是改进编辑工作态度。通讯员分布在全县各乡,电话打到城里不容易,我在电话里尽量用和气的语调同他们交谈,即使有时他们发的快讯在全县来说微不足道,我也耐心地记录下来,这样一旦他们到电台来翻看记录本,看到自已的快讯已记录在册,会感到一阵欣慰,同时也会把自己的快讯和别人的快讯作  相似文献   

14.
我结合几年来的实践,谈谈怎样做一个称职的通讯员。一、通讯员要熟悉报道要求要完成报道任务,首先要了解和熟悉新闻单位的报道要求。记得一次,我县一名计生干部抓计划生育的事迹非常感人,我将稿件写好后,寄给金陵之声广播电台,电台的一位编辑给我来信说:此稿不宜对外宣传,适宜对内宣传。后来我改投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很快被采用。从播,对报纸的每一个栏目都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一种非常重要的新文化现象在产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余秋雨我对东方电台的认识有一过程。她创立的时候我不在上海。去年很长时间在香港和台湾,回来以后。很多人都劝我听听东方电台。好象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而且好多都是文化界的朋友。听了以后,可就有点欲罢不能了。...  相似文献   

16.
爬格子苦。爬格子甜。已有3年爬格子的我,算尝尽了搞报道的酸甜苦辣,出自内心地说我有时很厌恶这项工作,但有时又非常的热爱。用爱得深恨之切表达我的心态,最好不过了。踏进军营不久,自恃肚里有点墨水,我斗胆投出了一篇小稿,没想到居然被电台采用。我为此激动地欢呼、跳跃,信心大增。此后的半年多时间,我先后寄出了200多篇稿件,可等待我的都是泥牛入海的结局。望着堆满一箱的草稿,回想起自己没黑没夜把业余时间、节假日都搭在采访写稿时的情景,我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失衡的情感,在一天深夜里伏枕大哭,湿透枕巾一大片,发誓永世不再写稿。部队被我写稿热情折服,逼着我参加师举办的  相似文献   

17.
我是地方报社的记者,一九八五年以来,我在完成本报报道任务之外,还在全国三十多家报刊、电台发表稿件四十余篇。许多报刊、电台编辑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不能忘怀。去年二月份,我给《工人日报》写了篇小言论《招聘一定要实事求是》,就社会招聘中出现的乱许诺条件,事后不予兑现的现象议论了一番,原稿仅三百来字。三月十二日《工人日报》以《招聘人员不可开“空头支票”》为题在群言堂专栏发表。  相似文献   

18.
1992年10月26日,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对上海乃至大陆的“广播人”来说却是个值得写上一笔的日子:上海电台新设直播节目“市民与社会”在正午12点一举打破了长期横亘在听众与电台间的一堵无形的厚墙,电台破“墙”而出,听众凭借电话破“墙”而入。实事求是地看,沪上广播观念一直领先于各省、市电台,甚至于中央台,从大陆首条电台广告的制作播出到全国首家交通信息台的开立,从“蔚兰旋风”到“王小毛”炒热,上海的“广播人”从没安分过。但由于“大环境”的制约和旧“广播观念”的束缚,广播始终未能摆脱“我播你听”的格局,广播快捷、灵便、易于同听众直接交流的优势远未得以发挥。广播要真正介入社会生活,贴近市民,贴近实际工作,就必须让听众参与广播,而且听众参与的方式、也应  相似文献   

19.
在参加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的筹备会议期间,我被采访了四次,采访者都是女士。 第一次在开会所在地,阿根廷马德普拉塔市电台。可能因为我是中国代表中唯一的一个电台记者,和她们是同行,所以我和我的西班牙语翻译坐在直播间里接受了主持人的采访。那天,主要是介绍了我在中国电台制作的一些妇女节目。 第二次是在哥斯达黎加短波台,我和另一位中国记者向他们介绍了中国  相似文献   

20.
我在播音这条战线上,战斗了整整十个年头了。这十年对我来说,是多么的珍贵啊!十年里,亲爱的党把我从一个刚出校门的青年,抚育成一个红色播音员。我为自己做为—个党的宣传鼓动员而自豪,我热爱自己的事业,我要做一个永不褪色的红色播音员。当我第一次走进播音室的大门的时候,电台的党组织就及时地教导我:“做为一个党的宣传鼓动员,必须要把稿件的内容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给听众,要把党的方针、政策精神从播音当中体现出来。”从那时起,我就时时刻刻地琢磨怎样才能当好党的宣传员,怎样才能把稿件的内容更好地传达给听众。我从党给我的许多文件中,学习到很多老一辈播音员的英雄事迹。特别使我感动的是原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