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探究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粗心"的三个原因:1.家庭习惯问题;2.心理定势是形成粗心的条件;3."伪"粗心。并针对以上原因及不同情况的学生应从几方面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2.
"粗心"这个词,我们大家都太熟悉不过了,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会出现,也会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一定的损失。在生活中,如果是因为"粗心"带来的损失通常就是给当事人添不少麻烦,如果在学习中因为"粗心"带来的损失就不可估量了。因此,我们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抹杀"粗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做作业和考试的过程中,中小学生身上存在的"粗心"现象,一直是令广大教师和家长倍感头痛的问题.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65.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或"经常"因为粗心而丢分,72.3%的学生"非常同意"或"同意"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粗心.  相似文献   

4.
在学生的数学解题过程中,粗心现象最令人头疼。学生为什么这么粗心呢?具体可以从他们的心理思维定势和不良行为习惯入手分析成因,并对"症"下药进行矫正,严格要求与方法指导相伴,最大限度的减少"粗心症"。  相似文献   

5.
粗心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困扰着孩子、老师和家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数学解题中,很多时候学生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了,原因并不在于知识体系的不健全,而是因为审题时的思考不细致,解题时的专注度不够等,我们把这一类现象叫作"粗心"。本文探究学生粗心现象的原因,着力于改善孩子的"粗心",寻求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错误,相信一直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心头的"痛"。从小学生接触计算开始,所谓的"粗心"现象就频繁地出现在他们的作业上、检测中。特别是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随着计算程序的复杂、计算难度的提高、计算题量的增加,计算的正确率大大下降,让数学教师十分头痛。久而久之,"粗心"就成了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真的只是"粗心"吗?为什么会"粗心"呢?怎么改变这种现状?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有幸参加了成都市骨干教师的培训,并积极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7.
夏燕 《中小学电教》2009,(12):117-117
<正>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解题时出现的错误绝大多数是由粗心造成的。"粗心"已严重影响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粗心"也成为教师和家长们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于是教师、家长们一次次反复叮嘱孩子:要细心啊!可是孩子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方面的"粗心"是由多种认知与非认知因素造成的.特别是由认知方面引起的"粗心",好、中、差学生都存在这种现象,尤其以中差生居多.  相似文献   

9.
学生作业粗心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读题解答习惯而造成的"真性粗心"。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出发,运用圈一圈、标一标、补一补、添一添、想一想等策略,强化学生的习惯,从而减少"真性粗心"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最糟糕的就是学生还没有弄清题目就进行演算。"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考试或是练习以后,学生经常会抱怨"都是自己粗心惹的祸",因为粗心把会做的题做错了。因为大多数学生常常对审题这一关键环节掉以轻心,导致最后"悔不该当初"。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每当学生做题时犯了粗心是错误,家长都会埋怨自己的孩子,教师也常常说":你怎么这么粗心啊。"可见,粗心在小学生常常犯的错误,是教师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然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改掉粗心的习惯,养成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收益终身。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小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常见的粗心毛病的形成,以及改正方法,提出如何培养细心的好习惯,希望对今后的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粗心"将导致各种各样错误的发生.从学生计算错误时的心理因素入手,对"粗心"进行心理学的界定.指出"粗心"的心理基础是感知不全面、注意分配能力差和定势错觉,并对其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对"粗心"进行心理预防与纠正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学生经常把做错题归结于自己"粗心",而不关注为什么会"粗心"。以"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先找准粗心到底"粗"在哪,再从教材出发,从例题出发,抓住知识核心,设计有内在联系的一组题,加强题组训练,这是减少"粗心"非常有必要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计算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一写就错"的现象。订正时,学生会自责:"我怎么看错了呢,真粗心!";老师也批评:"这么简单的计算也错,太粗心了!";家长知道了,也直叹:"我的孩子都会算,就是粗心。""粗心"是由于关注的偏差,也是学生思维水平不高、算理不明、对计  相似文献   

15.
教师经常把学生的计算错误用"粗心"这一理由来解释,那么,到底学生计算粗心都有哪些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粗心现象?如何解决这些粗心现象?笔者通过访谈和思考的方式对此进行了探究。案例一:强化训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经常听到家长这样对我们说:"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太粗心!"不少教师自己也经常对学生说":你呀,就是粗心!"真的是孩子太"粗心"了吗?我仔  相似文献   

17.
<正>当询问一名学生一道简单的题目为何会出错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因为粗心"。事实果真如此吗?追本溯源,很多是与知识点混淆、概念模糊、生活经验短缺等因素有关。学生这种似会非会的情况,不妨称之为"伪粗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沟通各部分联系,让学生通过类比、联想、知识迁移和应用等方式体会不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真正与"伪粗心"挥手告别。一、将错就错,引导自悟  相似文献   

18.
由霞 《辽宁教育》2012,(19):68-69
在低年段数学教学中,笔者总是听到一些教师和家长一味地埋怨、批评孩子"粗心"、"马虎"、"不用功"。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习惯了一出现错题就归为是自己粗心、马虎。事实上有不少错题都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或不会审题而造成的。尤其是在讲评试卷时笔者发现,总有一些学生解题错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5,(A2):5-6
<正>或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批改试卷的同时连连为学生的粗心摇头可惜,在无需讲评的情况下学生能独立订正好大部分错题,优中差各个等级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情况,虽然粗心是难免的,但是倘若以此为借口不加以重视,必将导致更多的粗心。粗心是考试中的心魔,最大限度地避免粗心是取得高分甚至满分的保证。下面我就小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存在的常见粗心问题和应对策略谈谈看法。小学数学考试中常见的粗心: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粗心"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这一问题令很多教师头疼,家长困惑,而学生又难以克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找到原因,通过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逐步克服粗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