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课程的价值取向决定课程目的。新学制的诞生与社会课程的出现,一改我国学校课程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而倾向于个体本位;国民党统治确立后,政治上的统一,教育政策的制度化,社会课程价值取向复归于社会本位,并最终归宿于“国家”的政策和政府的政治理念。回顾民国时期学校社会科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或许能对当今社会科教育的推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关于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和内涵一直存在着社会本位和人本位的争论。从人本角度来确定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更能体现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凸显其人文意蕴。在实践中,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正受到社会环境的冲击而陷入困境。为此,我们有必要实现教育现代化价值取向的人本回归。  相似文献   

3.
大学课程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课程价值反映的是课程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体现的是课程对个体(教师或学生)和社会的意义,是对个体与社会一定需要的满足,一旦某种价值被确认,它就形成了课程价值的取向。因此课程的价值取向本质上是选择一种课程价值的倾向性,那么大学课程的价值基础是什么,该如何选择,都是需要探索的问题。一、大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概述大学课程的价值取向与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关于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一般认为有三种,即知识本位,社会本位和人本位价值取向。这三种价值取向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几乎可…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学生评价取向从知识、能力本位的社会取向到"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学生本位取向的变化反映了在学生评价取向上从只追求教育的外在工具价值到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甚至否认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尊重,是学生评价上的伦理回归。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学生评价取向从知识、能力本位的社会取向到"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学生本位取向的变化反映了在学生评价取向上从只追求教育的外在工具价值到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甚至否认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尊重,是学生评价上的伦理回归.  相似文献   

6.
肖丽芳 《时代教育》2009,(8):152-153
教育目的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我国一直以来坚持社会本位论.生命的提升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论,本文基于布尔迪厄的"场域"观,论证了这正是教育场域中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吴结 《成人教育》2021,41(3):45-50
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正面临着紧迫而复杂的新形势、新趋势,驱动着老年教育价值取向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主要目标是构建起具有更强针对性、实效性的老年教育功能体系,以应对新形势、新趋势所带来的新挑战、新问题。老年教育功能体系构建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每个功能演进阶段都具有特定和复杂的时代背景,是个体价值本位和社会价值本位两种价值取向相互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认为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包括学科本位、社会本位和个体本位,分析了研究生课程在三类价值取向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课程体系必须整合三大价值取向,发挥政府、院校和企业的合力。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主体性教育讨论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观的重构。主体性教育的讨论,围绕教育实践中如何处理个体与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试图将以往过于强调社会本位的价值观转变为更加重视个体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优化、和谐组合。  相似文献   

10.
价值取向决定价值选择,“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它可以使教育向着一定倾向发展。甚至在特定意义上,人们按照一定的教育价值取向,通过主体的能动作用,可以创造出具有特定价值模式的教育。人们要教育发挥什么功效,要新生一代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即创建什么类型的教育和培养什么类型的人,这些教育的根本问题,无不受教育价值观决定”。(孙喜亭:《教育原理》)从本质上说,我国教育价值取向是一种注重工具性的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这种教育价值取向无疑带来了社会的重大发展,但由于其忽视了个体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也导致了教育的诸多弊病。当然,建国60年来,  相似文献   

11.
建构社会主导价值观是社会转型时期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邓小平的价值观思想充分体现了注重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结合,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既尊重个人价值又批判极端个人主义,实现个人本位与社会价值取向的视域整合,是建构当代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12.
现代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是多元的课程价值并驾齐驱的展现,各种课程价值彼此保持一定的张力并试图走向融合,这种融合的突出特点是为了摆脱并超越个人和社会本位从而回归到人类活动中去。现代高等教育课程这种应然的价值取向为高等教育课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分别体现了对“社会状态”与“人格状态”的关怀,“国家本位”只是“社会本位”的一种特殊形式。两种主要价值取向虽然在逻辑上存在着明显矛盾,但在现实中,通过“能力本位”的调节和贯通,可以使二者实现有机统合。  相似文献   

14.
叶杰  王莅 《甘肃高师学报》2011,16(4):98-100
大学活动课程实施既是知识与社会准则的内化过程,也是实施创新教育和促进个体社会化的有效途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的与以社会为指向的教育目的的有机统一,表现为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两种价值取向的隐性融合。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对该校的活动课程实践情况进行了阐述,以期对高校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explores value conflicts that people experience when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drawing on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staff from a research-intensive UK university. The article consid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lues and teaching, illustrating how conflicts can occur between individual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Five value conflicts are then examined related to: dialogic forms of teaching; independent learning; not having enough time for students; large group lectures; and the struggle to be authentic in the classroom. These conflicts were highly personal yet speak to broader concerns within contemporary higher education. Individual responses to conflict varied. Drawing on previous research, the main response of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could be described as ‘strategic compromise’. Although one person responded to conflict by leaving the profession, the majority accepted structural constraints perceived to be beyond their control. Within these constraints people focused on aspects of practice where values could be realised, driven by personal concerns.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the potential of a deliberative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value conflict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its use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s for university staff.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视作一种理性投资行为,对教育活动成本和预期收益的判断成为政府部门和受教育者个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通过调查问卷,运用教育经济学的内部收益率法对聋人高等工科教育个人投资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聋人高等工科教育个体投资的内部收益率约为11%。结果表明:1.聋人接受高等工科教育具有正的内部收益率;2.聋人接受高等工科教育的内部收益率低于普通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7.
Data gathered from a recent national sample of workers on educational requirements and attainments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extent and economic effects of overeducation. Nearly 40 percent of the U.S. work force-and about 50 percent of black males-have more education than their jobs require. But we also find that “surplus” education does have economic value. The individual return to an additional year of surplus education was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for all major demographic groups. The estimated return is, however, only about half the size of the return to an additional year of required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高职德育的价值取向存在局限性、模糊性。德育概念的范畴变迁表明,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受不同时期上层建筑的主导意识、价值需求与社会导向等影响。高职德育面临价值定位被弱化、概念内涵被窄化、实施途径乏力等问题。新时代高职德育的价值维度是回归人本价值、重视个体生命价值、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性、树立可持续发展人才质量观,在根本遵循是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在理念思路上围绕涵养人文气质、培育科学精神、拓宽职业素质来重塑开放的"大德育观",在方法路径上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的现实作用越来越突出,当代高等教育已经无法回避价值问题而回到纯粹客观研究的"象牙塔"状态中。布鲁贝克看到了这一事实,在他回应美国高等教育合法性危机问题的时候,他一方面肯定传统高等教育追求客观真理的理性传统,另一方面也强调高等教育对使得自由求知得以可能的社会具有义务。在其《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他以实用主义哲学为依据,确信在民主主义社会生活模式下真理和价值结合的可能性,由此提出高等教育应以民主主义原则处理高等教育事务,并在理性与民主平衡下不断敞开对"高深知识"及其价值后果的探求,使高等教育在能继承其客观性传统的同时,亦能理性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