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登顶南极     
首登南极冰盖之巅 2004年10月25日,中国第21次对南极进行大规模科考活动,同时派出一支训练有素的探险科考队对南极冰盖冰穹A的最高点率先实施科学考察。历时80余天,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科考队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千米后,终于到达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海拔4093米。 南极冰盖冰穹A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  相似文献   

2.
2005年1月9日,南极中山站时间20点30分,北京时间22时15分,11位科考队员和1名队医组成的南极冰盖考察队,克服了重重困难,长途跋涉1400多公里,胜利登上了冰穹A4083米的北高点。所在位置为南纬80°22'51"、东经77°27'23",从而标志着人类首次抵达南极冰盖冰穹A核心区域。这是地球不可接近之极,这是人类从未到过的南极冰盖最高点。在中国踏足南极的第21个年头,五星红旗在这里飘扬起来了!此次中国科考队派遣了一支由12名科学家和1名医生组成的考察队,对中山站到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沿线进行为期70天的系统科学考察。考察内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科技》2005,(4):16-21
2005年1月9日。南极中山站时间20点30分。北京时间22时15分。11位科考队员和1名队医组成的南极冰盖考察队。克服了重重困难。长途跋涉1400多公里。胜利登上了冰穹A4083米的北高点。所在位置为南纬80°22′51″、东经77°27′23″。从而标志着人类首次抵达南极冰盖冰穹A核心区域。这是地球不可接近之极,这是人类从未到过的南极冰盖最高点。在中国踏足南极的第21个年头,五星红旗在这里飘扬起来了!  相似文献   

4.
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详细勘测和对比,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千米后,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确认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  相似文献   

5.
<正>同学们看到这个标题时,请不要惊讶,如果泛出了些许浪漫之心也请收好,让我们先从下面这条消息看起。2018年11月2日10时10分,"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一声长鸣,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乘坐该船离开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基地,正式开启为期162天的南极科考征程,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南极科考。这次考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距离南极中山站28千米的冰盖上,建设我国首个南极永久机场。  相似文献   

6.
科技快讯     
<正>首航南极的中国"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在南大洋宇航员海展开综合科考。这是我国在南大洋海域的科考首次拓展至宇航员海。同时,一批大洋科考"重器"亮相,助力我国第三十六次南极考察队获取理想的科考样品,进一步增强对南极的认知。12月15日凌晨,科考队员首次利用22米  相似文献   

7.
寇勇 《今日科苑》2012,(8):62-63
2012年3月6日,搭乘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雪龙船离开南极中山站返回祖国,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继续保持了无队员在南极牺牲的记录。近5年来承担中国南极考察队医疗保健任务的是南昌大学的各个附属医院。医疗保健计划的设计者和负责人是我国著名的生物钟专家、南昌大学预防医学研究员余万霰。近日,他向记者解密了中国南极考察28年无一人在南极牺牲的"奥秘"。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年科技》2005,(4):46-47
挪威的两位伟大极地探险家弗里德约夫·南森和罗阿尔·阿蒙森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是历史的巧合之一。阿蒙森1872年出生于挪威南部的萨普斯堡,比南森年轻11岁。他放弃了原来计划的医生职业,决定献身于极地研究。作为一名合格的海员,他曾经在一艘航行于北极海域的商船上工作过。后来,他以大副的身份参加了1897至1899年"贝尔吉克号"在南极首次越冬的探险。  相似文献   

9.
《大众科技》2009,(12):6-6
中国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地区建立的天文观测站自2008年年底重新启用以来,已成功完成315天的连续自动观测,创下全球地面无人值守天文设备运行时间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1980年代开展南极考察以来,先后建立了南极长城站、南极中山站、北极黄河站和“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等极地考察平台,全面加入了国际极地条约和有关组织,成功进行了24次南极科学考察、2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和4个年度的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形成了由国家海洋局组织、全国共同参与的极地研究工作体系,围绕全球变化主题在极地冰川学、生态学、地质学、海洋学、高空大气物理学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了极地考察能力建设,制定专项国家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2007—2008国际极地年活动,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4):I0001-I0002
<正>[导读]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于6日完成补给和接新队员上船的任务,离开阿根廷的乌斯怀亚重返南极,8日凌晨左右抵达南极半岛海域的作业站位,连夜展开了多种海洋科学考察作业。"雪龙"号抵达南极半岛海域开展科考科考队员从海里收回重达200公斤的庞大设备CTD。新华社"雪龙"号2月9日电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于6日完成补给和接新队员上船的任务,离开阿根廷的乌斯怀亚重返南极,8日凌晨左右抵达南极半岛海域的作业站位,连夜展开了多种海洋科学考察作业。  相似文献   

12.
数字     
11.2米极地冰盖保存了地球气候系统波动的独特记录,钻取深冰芯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科学手段。在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中,我国南极昆仑站深冰芯钻探成功实现"零"的突破,首次钻取的冰芯长11.2米,现已随"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运回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发展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与地球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南北极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较方便的交通,强烈地吸引各国的关注。极地测绘研究是极地科学考察的保障。在过去的二十几年时间里,我国科研人员已经建立中国东、西南极和南极内陆大地测量基准系统,在西南极乔治王岛、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格罗夫山以及中山站至冰穹A等地区埋设了几十处具有高精度坐标点位的永久性测量标志,完成了我国南极考察地区卫星大地控制网布设,为我国测绘科技研究奠定了基础。“南极内陆导航及冰流速监测网建设”项目组瞄准当前国际极地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区域建立了国际上首个极区冰雪环境动态变化过程监测网,完善了我国极地考察的信息化测绘创新技术体系,获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测绘保障,对争取与维护我国极地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们有机会坐飞机越过南极上空,将会发现,南极大陆是一个中部隆起的、向四周缓缓倾斜的高原,巨大而深厚的冰层如同一个银铸的大锅盖,倒扣在南极大地上面,所以又称南极冰盖。南极冰盖的厚度相当惊人,平均厚度2000米,最厚的地方有4800米,尤其是在南极冬季降临时,大陆冰盖与周围海洋中的固定海冰连为一体,形成3300万平方公里的白色冰原,面积超过整个非洲大陆。由于重力作用,冰盖向弧底的运动令冰层开裂,冰原上便密布着无法尽数、隐藏在白雪下肉眼无法看见的冰缝。这些在平原上纵横密布的冰缝比暴风雪更恐怖。这些深达千米,由…  相似文献   

15.
关键词     
风能机器人2月8日,"极地漫游者"在南极中山站附近冰盖上"走"出了第一步,这是我国研发的首台基于再生风能驱动的机器人。"极地漫游者"本体长1.8米,高1.2米,宽1.6米,重300公斤,可在风能发电驱动下不间断地昼夜行走,能跨越高度半米以上的障碍物,并在冰盖复杂地形下进行多传感器融合的自主导航控制以及  相似文献   

16.
去年12月,破冰船“Polarstern号”搭载着15名科学家和遥控深海潜艇“切罗基人号”到达了南极。此次航行的目的是调查前“LarsenB”冰架下面的海洋生物。“LarsenB”冰架是一块7200亿吨重的巨大冰块,在2002年它崩解成了小块。  相似文献   

17.
正新华社7月26日电,美国《科学》杂志于7月25日刊发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意大利研究团队在火星南极冰盖表面下约1.5千米处证实存有一个约20千米宽的液态水湖。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引发对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新探索。据报道,该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探测器上的雷达设备在2012年5月到2015年12月间的观测数据,结果发现在火星南极冰盖地区的雷达信号出  相似文献   

18.
科技短波     
冰架崩塌露出奇妙海底世界由14个国家的52名科学家组成的一支南极科考队近日公布一项科考成果称,南极洲的两个冰架崩塌后暴露出了一个奇妙的海底生态系统以及人们过去从未见过的海底生物系统。南极洲的这个秘密海底世界之所以曝光,是因为"拉森A"和"拉森B"两个冰架分别于1995年和2002年崩塌露出了一块几千年来一直被冰覆盖的海床,面积达到1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9.
在南极大陆厚达2450米的"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建有中国南极考察站昆仑站。中国科学家为何选择在这里建站?他们在进行什么考察?  相似文献   

20.
2008年4月18日,"雪龙"号载着119名科考队员安全驶抵上海,他们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凯旋归来。2007年11月12日,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前往南极。在南极冰天雪地的环境中,"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如何行进?科考队员在船上是否顿顿吃海鲜?考察船会不会遇到海盗船?还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在船上发生呢?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