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返工过程,降低盐酸喹那普利成品的杂质限度值,使盐酸喹那普利纯度提高。方法:采用重结晶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去,通过对照实验,对实验中不同的反应温度,浓度及溶解时间进行调节。结论:按照我们所选取的工艺参数进行试验,是可以使杂质限度值降低的,而且,杂质限度值完全符合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对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本实验分别对粘合剂、混合时间、粉碎目数行了考察,得到最佳的工艺为水为粘合剂,制软材的混合时间为5分钟,80目为原辅料粉碎目数。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法对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均一度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均一度较好。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对工业级磷酸出口关税的调整,防城港辖区磷酸生产企业出口工业级磷酸和食品级磷酸一降一升,磷酸出口结构变化显著。面对出口量迅猛增长的食品级磷酸,检验检疫部门积极应对,提出检验监管对策,提高检验技术,创新监管模式,确保能够缩短检验周期,加快通关速度,做到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肝硬化模型研究大鼠肝脏功能、血氨水平变化,并通过脑皮质厚度改变来探讨氨在慢性肝性脑病时脑组织病理改变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四氯化碳制备肝硬化动物模型,检测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氨、肝功能水平;应用计算机扫描技术对16只肝硬化模型的大鼠和9只正常大鼠的大脑皮层的厚度进行了计算,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结果:30只大鼠进行肝硬化动物模型制备,14只死亡;16只存活大鼠肝组织经HE染色在普通光镜下观察100%发生有硬化;肝硬化动物模型肝功改变明显,血氨增高155.74±12.70;肝硬化动物模型的血氨(231.80±24.17μmmol/L)明显高于正常大鼠(49.25±8.88μmmol/L)。在肝硬化动物模型中,大脑皮质的厚度(215.03±14.94μm)比正常大鼠大脑皮质明显变薄(248.35±19.82μm),p<0.01。结论:氨可能诱发肝硬化大鼠脑发生形态变化,进一步肯定了氨在肝硬化肝性脑病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乙腈的工业生产分为间接法和直接合成法两类。根据原料的不同,对直接合成法中各种方法的优劣及其工艺的成熟程度进行了重点讨论,认为乙醇氨化脱氢法、乙酸氨化脱水法工艺流程简单,转化率高,选择性好,乙腈易分离提纯,最具有工业前景;间接法为丙烯氨氧化副产法,是目前工业生产乙腈的主要来源,针对其杂质种类较多等特点,分别介绍了氢氰酸、醛酮、噁唑、丙烯醇、少量丙腈和水等主要杂质的提纯方法,重点对水与乙腈共沸物的提纯做了详细阐述。最后将副产乙腈的精制工艺与新型精制工艺进行了对比,并展望了我国乙腈工业的发展未来。  相似文献   

6.
锅炉烟气氨法脱硫技术在兴隆庄电厂实践应用表明,厂家设计的湿式氨法脱硫技术工艺中过滤系统存在较多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故障率高,制约氨法脱硫的正常运行。电厂经过多方调研和技术论证,对氨法脱硫过滤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大大提高脱硫系统运行时间和效率,有效降低脱硫系统故障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电位滴定法定量测定盐酸喹那普利中氯化物的量。方法:用梅特勒公司的DL53电位滴定仪(配DM141电极),以硝酸银滴定液(0.05mol/L)滴定盐酸喹那普利中氯化物的含量。结果:通过对该方法重现性、中间精密度、回收率和线性范围的测定确定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非常适合盐酸喹那普利中氯化物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发明与创新》2004,(4):24-25
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将氢和氮合成为氨的新方法。将氢和氮合成为氨是化工生产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因此,这项研究成果将改进已具有90年悠久历史的传统生产工艺。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制备氨是制造氮肥的基础工艺,其用途十分广泛。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奇里克及其同事,以金属锆的化合物为催化剂,在适合的生产条件下,将氢和氮合成为氨。奇里克等人发现的这种新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实用价值,它揭示出了氮与氮之间的结合键是如何被打破的,并能在正常条件下使氮与氢相结合。目前,工业上制备氨的传统方法主要…  相似文献   

9.
孙煜  谭菊英  颜其双  王娟  何虹  卢日刚 《大众科技》2021,23(9):78-81,55
目的:对广西区内不同生产企业生产的18个批次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质量进行考察,评价其质量现状以及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现行质量标准检验方法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测定,统计分析测定结果.结果:按现行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检验18批次样品,仅2批检出性状不合格.探索性研究弥补了现行质量标准的缺失,发现了样品性状的改变可能造成样品杂质增加、以及样品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不均匀等现象.结论:目前区内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产品质量基本能符合现行质量标准的要求,但探索性研究显示现行标准仍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全面反映产品质量,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对基于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体系实现低氨氮城市生活污水的稳定脱氮进行了实验分析.稳定时,反应体系的总氮去除率达80%.对反应器活性污泥中脱氮微生物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低溶氧的短程硝化反应器中,与Nitrosomonas europaea/Nitrosococcusmobilis相似性较高的氨氧化细菌,以及分别与Nitrobacter vulgaris和Nitrospira defluvii相似性较高的亚硝酸盐氧化菌是优势菌种;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与Kuenenia stuttgartiensis相似性较高的厌氧氨氧化细菌是优势菌种.并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总细菌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解析,发现大量属于Proteobacteria门、Chloroflexi门和Bacteroidetes/Chlorobi门的细菌与anammox细菌共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制冷技术的发展,氨泵供液方式不仅在大中型冷库的制冷装置中得到广泛应用,就是一些500吨小型冷库也逐渐采用氨泵供液。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青冈为原料,在管式炉氮气氛围下将化学活化好的原料制备成活性炭,对比研究了四种不同的化学活方法,即二氧化碳活化法、磷酸(H_3PO_4)浸渍活化法、氢氧化钾(KOH)浸渍活化法和磷酸钾(K_3PO_4)浸渍活化法,并对制备的活性炭进行元素表征、物理吸附性及表面官能团的表征。结果表明,青冈是制备活性炭的优质原料,四种活化制备方法中,氢氧化钾(KOH)浸渍制备得到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最大,四种活性炭均在活化后表面附着基团,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多种氨法脱硫的原理与技术特点,并对湿法脱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二氯化六氨合镍制备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些大学化学实验书中,传统的二氯化六氨合镍制备方法是用浓HNO3与Ni片(或Ni粉)反应,制得硝酸镍后,再以此为原料制备二氯化六氨合镍。此反应过程中大量产生的NO2红棕色有毒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形成直接危害。根据绿色化学原理:(1)在污染源头防止污染产生;(2)化学反应的设计应遵循“原子经济性”原则,即应最大限度地使所有反应物均转化至最终产品中;(3)化学反应的原材料尽可能使用无毒或低毒及可自然再生的物质;(4)化学合成路线应尽量选择常温、常压、简单和安全可靠的方法,并使能量利用率达到最高。本文研究了在H2SO4酸…  相似文献   

15.
对氨酪酸氯化钠注射液的各有关项目进行研究,为制订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参照相关文献,对浙江康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氨酪酸氯化钠注射液的有关物质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质量研究.结果氨酪酸氯化钠注射液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中国药典的相关要求,相关的检测方法科学、合理、可行.所以本研究结果可为制订氨酪酸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某燃煤电厂SCR烟气脱硝供氨系统的工艺流程,通过对其实际运行中存在问题的技术分析,提出了对供氨系统的控制系统和运行方式进行改进的措施,并予以实施,改造后运行效果良好,可为国内同类型脱硝供氨系统的运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一种新型废水生物脱氮技术,与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相比,具有不需外加碳源,对氧气需求量少等优势。本文介绍厌氧氨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李伟 《科技风》2013,(23):118-118
本文就攀钢钒有限公司煤化工厂二回收车间现有蒸氨工段的技术基础上,结合我国蒸氨新技术,提出了煤气管式炉直接加热废水的蒸氨新工艺。该工艺的成功应用,在煤化工行业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脱硝氨逃逸测量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介绍与分析,并同时对脱硝氨逃逸分析仪表改造前后仪表原理选型、数据比较、设备安装、现场调试等技术进行了介绍与展望,以期对燃煤电厂机组的脱硝氨逃逸选型、安装、调试等工程改造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餐厨废油是一种有潜力的生物柴油生产原料,利用餐厨废油合成生物柴油可有效降低生物柴油的原料成本。文章介绍了餐饮废油为原料合成的生物柴油可能含有的杂质,分类综述了这类生物柴油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和专利情况,并展望了潜在的工作方向,为利用餐厨废弃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的探索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