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菩提,原名提曰品,1931年生,河南青县人,著有《知风草》、《火车想开》、《菩提自选集》、《新诗评选》等。台湾《七十年代诗选》曾介绍菩提说:"他的诗看似冥想,实则并非冥想,看似晦涩,实则并非晦涩。"《二妞在春天》就是这样一首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2.
这几天研课颇紧,研读老舍<草原>,甚有收获.就一段话,我们反复研磨,所得多多.同时,我们也看到名家散文看似随意实则精致至极的语言结构.这是课文<草原>的第1自然段.  相似文献   

3.
现象:最近<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9岁儿童遭音乐老师胶带封嘴>的短文和漫画.漫画上这样写道:都给我老实点,谁再乱讲话,他就是你们的"榜样".看似一幅漫画,实则这种情况在我们周围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4.
张锡厚 《家教指南》2006,(1):91-101
本文主要就<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据S.1494辑录拟题<咏卧轮禅师看心法四首>未允之处,补充S.0646、P.2885、P.3018等校本,一一重校并增补<菩提达摩论>附诗7首.又据敦煌原卷影本为<菩提达摩论>定名,并修正诸家目录之讹误.  相似文献   

5.
郑琳 《华章》2011,(24)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部电影采用第三人称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女人看似不幸但实则丰富且意蕴深远的一生.本文在通过对影片中存在的三个世界的隐喻和构建进行论述,旨在探寻主人公的精神归属.  相似文献   

6.
小说集 <异香>,长江文艺出版社1922年出版. <凤凰琴>,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出版. <凤凰琴>(法文),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恩重如山>,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秋风醉了--跨世纪文丛>,长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 <刘醒龙文集--无树菩提>,群众出版社1996年出版.  相似文献   

7.
<景阳冈>的教学重点是"武松打虎".其中"揪"字看似平常,实则意蕴极深,富含精神和文字意味.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巧妙地将学生的视线聚焦到这个"揪"字上,从而进发出学生极富灵性的感悟,使课堂产生了意味深长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作品<野草>晦涩难懂,其原因并非只是外在社会环境的残酷所致,而是有着更为重要的语言学原因:鲁迅深切体悟到了语言的困境,为了突破困境,他不得不寻求新的言说方式,采用沉默、话语的正反并置和象征三种表达策略辗转在"说"与"不说"之间.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在解决高中几何题时,经常会碰到这类问题:在圆中,做圆的各种切线、割线,再引出一系列问题.此类题目看似错综复杂,实则都与极点极线有关,极点与极线在几何中有着广泛的性质,研究透彻它的性质,看似复杂的几何题便可迎刃而解.1知识介绍定义设A、B关于⊙O互为反演点,过B作OA的垂线l称为点A关于⊙O的极线;A称为l的极点.  相似文献   

10.
启功先生曾说:"唐以前诗是长出来的,唐人诗是嚷出来的,宋人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启功韵语>)话虽诙谐,语诚允当.古诗"长"到陶渊明,已然根深叶茂,而郁葱之中又自有其复杂.南宋<蔡宽夫诗话>云:"<渊明集>世既多本,校之不胜其异,有一字而数十字不同者,不可概举."尤其是陶诗的语言看似冲淡自然,实则意深旨远.有些语词蕴涵哲理,倘若仅按一般意义理解,必然失之肤浅.人教版教材对<归园田居>的注释,可议之处即不少.  相似文献   

11.
早期禅宗从菩提达摩起,传法宗奉刘宋译四卷本<楞伽经>.大约从公元8世纪下半叶开始,禅宗北宗出现改用唐译七卷本<楞伽经>的新动向.随着普寂与北宗禅风西旋沙州,敦煌楞伽经变的绘制也使用唐译七卷本<楞伽经>.本文利用敦煌资料,对此转变原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人人都说风是无形无质的事物,我却觉得,风其实有形有质,只不过,它质地透明,形状多变,不细细观察,不会发现其中暗藏的东西。一阵风生于天地之间,着造化而生,随机缘而灭,看似驽钝,实则智慧,看似莽撞,实则狡黠,遇到外强中干的广告牌,它毫不留情摧毁掀翻,撞到坚不可摧的钢铁堡垒,它便穿堂而过或是绕墙而走。风从不误打误撞,也从不轻易投降,却在不知不觉之间,将这世间的道理剖白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13.
<正>在高中物理习题的求解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存在很多题述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类试题,这类试题在表面上看晦涩难懂,实则如果可以从繁杂的题目信息中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提炼出正确的物理模型,就不难应用我们所熟悉的物理规律求解了。下面以两道生产生活中的信息类试题为例,探究此类  相似文献   

14.
鲁羊是多元文化的接受者.他由冥想引发创作,将小说提高到诗的境界.他迷恋干寓言制造.他的<鸣指>走上了对抗世俗重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正>电学实验,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要连接电路,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都会用到导线,导线看似对实验的影响不大,实则导线如果不好的话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影响实验效果。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验条件有限,连接电路时只有如图1所示的导线可以选用。这种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但是重视朗读,绝不是让学生机械反复地读,读,读,而要有教师艺术的、富有变化的指导.教师的指导离不开语言,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以长篇大论的教学语言指导学生朗读,而只能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来点铁成金、画龙点睛.这种片言只语自然流畅、不露痕迹,犹如中国画中的水墨写意,看似随心所欲、轻描淡写,实则功力不凡、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17.
一种突出的、极为神秘的探求心理驱使我去阅读<暗示>.一部名为小说却看似一点也不像小说的作品,一个个看似小说情节却似乎并非小说情节的片段,用一种近似于"拼凑"却又完整的方式聚合在一起,用言说之外的、隐秘在人生、社会中的具象来探讨了言象的独立以及互存,并于言象之外架构了突破性的另类"暗示"空间.  相似文献   

18.
李爱平 《考试周刊》2013,(45):35-35
<正>反问又叫"激问"。反问通过"激"的方法引发读者思考,让读者从问话中得出答案,往往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力,感情语气也更强烈。它包括层递性反问、讽刺性反问、悬念性反问、疑问性反问、抒情性反问、机智性反问。反问看似明知故问,实则是有的放矢,是为了不问,是为了达  相似文献   

19.
一个语文教师倘若能够很好地驾驭语言,机趣横生,活泼生动,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深思熟虑,有如清泉出涧,又如春风拂面,可以想象,这该怎样攫住学生的心啊!相反,一个教师语言干瘪无味,晦涩难懂,想来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诱发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师生情感共鸣的境界的。  相似文献   

20.
<正>有些中考题,看似平淡,实则内涵丰富,本文通过对一道中考题的拓展、推广、应用,激发我们的思维,以提高学习效率.一、细品考题,启迪思维原题(2015年赤峰市中考)如图1,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一个锐角等于60°的菱形纸片,小芳同学将一个三角形纸片的一个顶点与该菱形的顶点D重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三角形纸片,使它的两边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