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广播公司(ABC)《今晚国际新闻》主持人彼得·詹宁斯,一天都做些什么事情一年挣90万美元呢? 《达拉斯时代先驱报》记者史蒂文·雷迪克利夫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詹宁斯. 每晚半小时,每周五天,詹宁斯对着摄像机报告新闻。当然,这并不是他倣的全部工作,他还要做更多的工作.在纽约曼哈顿中心的那些摩天楼里,主持人并不止是梳梳头发、整理领带,然后拿着别人为他准备的新闻稿去读.一个不了解主持人工作的观众给詹宁斯写信说:“我知道,你只不过是  相似文献   

2.
有人这么评价ABC美国国家广播公司主持人彼得·詹宁斯:“在他与你交谈的一分钟内,他会迅猛拉近你与他的距离,让你感觉十分愉快,再过几分钟你就会尽量地将所想到的告诉他。”彼得活泼、风趣而幽默,他身上具有作为一个好的传播者的特殊才能——一种特殊的人性魅力。这正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3.
王朋进 《视听界》2009,(6):29-32
中国何时才能出现优秀的新闻主播?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业界和学界很久。每当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不能充分发挥新闻主播的作用时,每当厌倦了干人一面的“播音腔”时,我们很容易再次想起这个问题。而在我们的参考模板中,列着这样一些美国人的名字:沃尔特-克朗凯特、被得-詹宁斯、汤姆·布罗考、丹·拉瑟。  相似文献   

4.
汤姆·布罗考是美国家喻户晓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他以报道新闻干净利落、见解深刻、擅长即席发挥著称,号称有1千多万观众。他同CBS的丹·拉瑟和ABC的彼得·詹宁斯一起被誉为美国电视新闻界的三大明星主持人。1982年,布罗考经过20年的风风雨雨,终于如愿以偿:NBC任命他为《晚间新闻》主持人,年薪180万美元。他不但是新闻主持人,还是NBC首席记者、节目编辑部主任,对整个电视网的新闻采集、编排、报道、播发拥有很大权力。而在过去,这些权力都掌握在总编导手里。每天上午,布罗考自己开车到纽约曼哈顿中心NBC总部上班。到达办公室后,他首先浏览全国各大报纸的要目和世界四大通讯社的重要新闻稿,然后再审看NBC驻国内外各地记者发来的图象新闻和文字消息。最后他经过筛选,找到当天晚上需  相似文献   

5.
十个令人不安的倾向[美]彼得.凯恩[编者按]彼得·凯恩是美国道·琼斯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华尔街日报》发行人。此文是他在泛美报纸发行人协会第50届大会上的演讲。第一、新闻与娱乐的界限空前模糊。当然,这两者都有机会,都可以干得很好。有的人还会说,这两者之...  相似文献   

6.
周涛 《新闻界》2003,(3):35-36,51
1977年是美国广播公司(ABC)新闻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鲁尼·阿利奇(RooneArledge)出任ABC新闻部总裁,“由于他的谋略,ABC这个长期处于三大广播公司末流的公司迅速发展、崛起,在新闻报道方面成为与CBS和NBC旗鼓相当的一流电视新闻机构”。①其谋略之一是“把记者、撰稿人、制片人和主播组成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班子。詹宁斯主持晚间新闻节目,特德·科佩尔主持《夜线》(Nightline),黛安·索耶令主持《黄金时间直播》(PrimeTimeLive),巴巴拉·沃尔特和休·唐斯则主持《20-20》节目”。②20多年过去,《美国新闻史》上所提到的彼…  相似文献   

7.
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但是,不同记者对同一件客观事实的报道,往往产生不同的新闻价值,引起不同的社会反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观察问题的新闻视角不同所致.角度平常,写出来的新闻就平淡无奇,角度新颖,写出来的新闻就会富有新意和感染力,新闻价值高,会收到最佳的社会效益.新闻视角的高下分野,与记者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的强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程度,社会阅历及新闻敏感力有直接的关系.去年我在和田地区的一次采访经历使我对这一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大庆期间,我随中央代表团南疆分团赴喀什、克孜勒苏、和田等地州采访,短短五天发了六条消息,圆满地完成了报道任务.就在离开和田地区的前一天晚上,我看到中央代表团副团长、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同志在宾馆门口长时间与各族群众亲切交谈,突然想起和田是司马义·艾买提同志的故乡,请他现在谈一谈回到故乡的感受,一定是篇很有新闻价值的录音专访.于是,我走上前去,请他的秘书转达我的采访意图,没想到他爽快地答应了,并转身对我说:“10分钟后,我们就在这里谈,好吗?”我飞快地跑回房间,背起录音机,就赶到约定地点等候采访.采访开始后,司马义·艾买提同志微笑着同我握手,问我要谈什么.我说:“和田是您的故乡  相似文献   

8.
炮火纷飞的美伊战争之外,还有一场看不见炮火的战争在激烈进行,这便是“新闻战”。同真刀真枪的战争要付代价一样,“新闻战”也在付出代价。代价之一,便是美国大牌记者彼得·阿内特的被炒鱿鱼。阿内特是美国著名的战地记者,曾在越战和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做过卓越的新闻报道工作,并曾获普利策奖。就是这位大牌记者,在此次美伊战争中,因为实话实说,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国家地理杂志》同时宣布“解除合约”。被“修理”的不止一个彼得·阿内特。随美军采访的美国记者菲尔·斯麦克被美军赶出了伊拉克,原因是他的战地报道太具体,“危害了…  相似文献   

9.
观点CNN创始人泰德·特纳:“我们的新闻太琐碎!”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5周年的庆典上,创始人泰德·特纳说,CNN应该更多地报道国际新闻和环境新闻,而不是“每天中的变态事情”。特纳说:“我希望看到我们的内容能够回到有更多的国际新闻和环境新闻、有更少的低俗新闻上来。”  相似文献   

10.
写作新闻,应该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现在国外提倡故事化新闻写作,本文想谈些读书思考的体会,供大家参考——一、什么叫新闻故事化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指出:“记者的第一个写作信条是要表现,不要叙述。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而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还引用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体会:“我不去陈述,不去解释,我只是去表现,让我的主人公们替我说话。”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上,就是新闻故事化的写法。而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则说:“用故…  相似文献   

11.
画中有话     
有时我甚至不能忍受。我清楚地知道,电视里人们看不到战争的真实嘴脸,因为人类的苦难是无法用镜头拍摄下来的。 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说,对他个人来讲,伊拉克战争期间对战况的报道,勾起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愉快的回忆。 丹·拉瑟先生,我记得13年前你问过我同样的问题。 萨达姆在2月份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主播丹·拉瑟的采访,丹·扭瑟的第一个问题是“总统先生,你是否认为这一次是  相似文献   

12.
今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报道了一位新闻记者因为一篇批评报道而被迫离开了新闻工作岗位。他是江西《乐平报》摄影记者詹晓东。1999年1月,他在《人民日报·华东新闻》上用笔名“农笋”发表新闻照片,以《公开聚赌,学童上阵》为题,对乐平市高家镇成万人聚赌、还有学龄儿童参与的情况进行曝光,招致了本地领导的不满。有关领导把他叫去,拍着桌子责问他:“詹晓东,你为什么曝  相似文献   

13.
观察,不要盲人摸象1970年1月,马萨诸塞州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为调查玛丽·乔·考皮琛死亡案,乘飞机前往埃德加域。当肯尼迪到达时,一家电台的新闻记者这样描写他:“从容自若,面带微笑。”数小时后,当肯尼迪在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晚是新闻中出现时,大卫·卡尔亨这样报道他:“胜券在握,满怀自信。”汉姆·毕加德,在写给《纽约时报》的新闻稿中又这样说:“光着头的肯尼迪面色庄重,与他的妻子琼阔步走进法院。”  相似文献   

14.
英国《泰晤士报》在1月6日,以大量篇幅报道采访艺术新闻的记者彼得·沃森(Peter Watson)新出版的《索思比的内幕故事》(Sotheby’s:The Inside Story)一书。沃森用他6年采访所得,写成此书。该书揭露了索思比拍卖公司一些高级人员所从事的一系列艺术品走私活动。因为索思比是西方世界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拍卖经营者,该书的出版自然引起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国家很多人的关注。 沃森书中着重描绘了从事广播工作的维多利亚·帕纳尔所进行的调查活动,帕纳尔在她的胸针中安放了一个微型摄影机,她暗地里拍下索思比驻米兰的古画专家罗兰德·科卢伊金的走私活动。科卢伊金企图  相似文献   

15.
2005年8月7日,美国广播公司王牌新闻主播彼得·詹宁斯(Peter Jennings)在宣布罹患肺癌后走完了他67岁的人生旅程,作为曾经影响了无数美国电视观众的三大主播之一,詹宁斯不仅有着传奇的人生,其在主播位置上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也鲜有人能够企及.  相似文献   

16.
一、性犯罪报道与新闻自由和日本相比,美国的大报上犯罪报道较少。对此,有人认为是“由于对人权问题敏感”,其实未必。因为在犯罪率高的城市,连恶性凶杀事件也被视作是“家常便饭”,一般性犯罪就难以作为新闻来报道了。另一方面,一旦案件涉及名人时,即使关系到个人隐私,美国的报纸也不惜开展过分的报道。因此只能这样说,与日本的媒介一样,美国的媒介也是折射本国社会现实的镜子。换句话说,在任何国家,媒介的报道都有其拼命追求“新闻价值”的冷酷无情的一面。去年,美国新闻界大张旗鼓地报道的“肯尼迪·史密斯强奸事件”,就是一个例证。其中心人物威廉·肯尼迪·史密斯,是被性丑闻纠缠不休的门第显赫的肯尼迪家族中的一员——已故约翰·F·肯尼迪和爱德华·肯尼迪参议员的外甥——就新闻价值而言,可谓应有尽有。肯尼迪事件的梗概如下:1991年4月佛罗里达州棕榈滩的一位女子(30岁)告发了肯尼迪·史密斯(31岁)强奸她的行为。据称,3月底的一天黎明,该女子开车将史密斯从酒吧送到当地肯尼迪家族的别墅后,被其强奸。于是,男方被起诉。但最  相似文献   

17.
我从事业余报道工作近20年,多年的报道实践中体会到,要想多发表稿件,除了稿件内容要绝对真实可靠外,还要在新、短、快上下功夫。“新”是指所反映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不是老皇历。新还含有新闻价值之意。我曾看过一本新闻写作资料,说的是十九世纪中叶美国《纽约太阳报》的采访部主任约翰·布加特说的一句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记者,我对社会新闻很敏感;作为作家,我对人的命运更加关注。非常遗憾的是,新闻的要求是赶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进行报道,我的职业习惯就是抢时间将新闻写出来。而我从事文学创作已经超过20年了,在对事件本身的深入了解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要对人物命运进行剖析,分析他的性格形成,分析他的环境和成长史,分析所有与他有关的外部因素。两者的结合,使我力图在新闻事件中发现小说的题材和小说的“眼”,就像海明威、多斯·帕索期及卡波蒂一样。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  相似文献   

19.
李祖立 《新闻界》2004,(2):75-75
2003年4月,在新闻史上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丑闻:美国《洛杉矶时报》资深摄影记者布莱恩沃斯基在伊拉克战争中,因制作假照片而被炒鱿鱼。消息一出,世界新闻界哗然。一个有着25年新闻摄影历史的摄影记者居然断送在一张假新闻照片上。这一事件警示我们,违背新闻规律,制造假新闻的人终会被唾弃。只有严格新闻纪律,恪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人,才会受到广大读者的尊敬和爱戴。我们说诚信才是新闻的生命。诚信是金。造假:新闻界的禁区布莱恩·沃斯基事件在世界新闻界掀起了掀然大波,广大新闻工作者对这一行为表示愤慨。然而,对布莱恩·沃斯基的行…  相似文献   

20.
赵斯江 《军事记者》2002,(11):54-55
美国新闻学者亨利·鲁斯曾把求新与求深的报道称之为“快新闻”和“慢新闻”。顾名思义,所谓“快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迅速快捷的报道出去,而“慢新闻”则是对新闻事件做深入的调查,从中预测它的发展趋势,搞好追踪和深度报道。我们在报道实践中,常常会遇到“慢新闻”这类素材,充分利用好新闻资源,选择宣传时机十分重要。风物长宜放眼量。我抓“慢新闻”的体会是,没到收获的季节千万莫忙着扬镰收割。在共和国的版图上,找到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也就找到了阿拉善。驻守在这“生命禁区”的一代代边防军人,为了祖国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