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家庭中使用“情感银行账户”与金融银行账户一样,你可存入“押金”,即赢得信赖的举动。不妨多做点“小动作”许多年前的一个晚上,我与两个儿子出去看电影,看电影的时候,4岁的儿子晓林睡着了,从电影院出来我把晓林抱上车,天很冷,所以我脱下外套轻轻地盖在他身上。到家,我把晓林放进被窝,身边的小军忽然问:“爸爸,如果我冷,你也会用外衣包住我吗?”这一夜的所有事情中,最重要的竟是一个小小的亲切举动,一份瞬间的爱意的流露!在亲情关系中,小事即大事。它们通过长期的堆积去建立信赖和无条件的爱。想想你家中使用礼貌语如“谢谢”、“请”的…  相似文献   

2.
在家庭中使用“情感银行账户”与金融银行账户一样,你可存入“押金”,即赢得信赖的举动。  相似文献   

3.
一次,在帮6岁儿子清理书桌时,我意外地发现儿子的文具不但一件没少,反倒多出了一些,其中就有儿子曾经哭着要买的彩色荧光笔、卡通削笔器……我找来儿子问其原因,儿子看了看,天真且坦率地说:“这些都是我从学校公共图书室拿的。”原来,学校的公共图书室准备了一些文具供学生们共  相似文献   

4.
"列异"例说     
请看下面的例子:儿子眼中的父亲: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14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21岁:“爸爸落伍了,他的观念和时代格格不入。”28岁:“如果当年爸爸像我这样,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3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  相似文献   

5.
妈妈和儿子正在看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些大型车辆。儿子:“妈妈,这是什么车?”(此时,电视播音员解说道:“……这是一些装载导弹的特种车……”)儿子:“妈妈,这是装‘捣蛋’的车,全都是坏人?”妈妈:……“导弹”与“捣蛋”$山东省临邑县临盘采油厂社区第二幼儿园@李明哲!老师  相似文献   

6.
永远的风景     
那天是他的生日,妈妈说:“儿子,你提个要求吧。妈妈一定会满足你。” 他想了好长一会儿说:“妈妈.我想去看一场电影.我想要您跟我去看一场电影。”  相似文献   

7.
捏泥巴     
六岁的儿子是个花钱的主儿,一到休息日,总是缠着大人给他上街买玩具,若不去,便在家里大哭大闹,直搅得天翻地覆,人人头疼。 眼见儿子越来越专横,我和妻子都着急起来,叫来儿子左忆苦右思甜,甚至不失时机带儿子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终于说得儿子连连点头,“痛改前非”,总算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8.
刘锴 《青年教师》2009,(8):63-63
儿子今年13岁,却已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初中生了;儿子生于普通的工薪族家庭,却已是小城惟一的“终身荣誉游客”了;儿子虽然尚在读书,却已拥有了自己的“账户”……每每谈及这些,我和老公最感欣慰的是:我们给儿子安上了一双飞翔的翅膀,使他拥有了一片自己的天空!  相似文献   

9.
开心一刻     
没丢零件“爸爸,我把电视机拆散了又重新装好了。我不过是想看看里面的构造。”“谢天谢地,你没弄丢零件吧?”“非但没丢,还多出十几件呢!”儿子:“爸,我和同学一起看电影去。”父亲:“不准去看那些谈情说爱的电影。”儿子:“不是,爸,今天的影片叫《不是为了爱情》。”父亲:“不是为了爱情……那还可以去看一看。”不是为了爱情开心一刻  相似文献   

10.
星期天早上,儿子把我从梦中叫醒,要我陪他看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青少年影院的电影。我说:“你自己看吧!”儿子不依,说是老师要家长陪学生看的。在儿子眼里,老师的话是绝对不能打半点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看电视、看报、看电影、看朋友、看黑板等,汉语用一个“看”字就足矣;而英语中,“看”因其习惯不同而有所区别。现将有关各种“看”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儿子开始上小学时,一本赏识教育方面的书正在家长中流行。我仔细读过这本书也很欣赏那位家长的做法,况且我的确为自己聪颖的儿子感到自豪。所以“儿子,你是最好的”简直成了我那时的口头禅。儿子确实也受了我这句话的鼓励,别看在全年级年龄最小,但事事都不甘落后,特别是学习成绩更不知让多少同学和家长羡慕。每次儿子领回一个好成绩或得到老师的表扬,我都会拍拍儿子的肩膀,说相信我的儿子是最优秀的。儿子也得到极大的满足。可没想到就是“最好”这两个字差点害了儿子。记得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儿子的成绩在班级排了第三。其实我始终坚持…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欺骗     
年轻的爸爸和9岁的儿子一起放风筝。突然,刮起了一阵旋风,一棵小树的树枝把风筝紧紧地缠住了。于是,爸爸取来了一架梯子,准备爬上去取风筝。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爸爸看了看9岁的儿子,想了想说:“也好,今天就让你来试试。”  相似文献   

14.
近读《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2期发表的关于“校长的人格魅力”的专论,所得到的感受是,不读这篇大作,对这个问题似乎还多少明白一点,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反而糊涂。自然,是自己糊涂。一何谓“魅力”?据作者援引《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它指的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不过,“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都称得上“魅力”么?譬如,看了某一部电影的广告,很想去看这部电影。看了以后,即使觉得不错,甚至很好,而可能觉得它并没有什么魅力,自然这不意味着这部电影一定对别人没有魅力。那份电影广告居然把人们吸引到电影院,不可谓没有很大…  相似文献   

15.
儿子在秘密制作“炸药包”春节期间,10岁的儿子天天缠着我买鞭炮。我想给儿子买一些威力不大的小型鞭炮,可是儿子不同  相似文献   

16.
许多家长总喜欢向孩子显示自己的强大,他们认为强大才有威信,而生活却告诉我们:许多成功的家庭教育,首先源于父母的“示弱”。听说过著名教育家卢勤的教子故事吗?儿子4岁的时候生病发热,卢勤带儿子去打针,针刚扎进去,儿子“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卢勤见儿子哭了,自己也忍不住流眼泪。儿子立即不哭了,他问母亲:“又没扎你,你哭什么?”母亲说:“妈妈胆子小,看见你一哭,就害怕。”儿子立即逞起了英雄:“嗨!你们女人太胆小。算了吧,以后你甭进去了,我一个人进去!”第二天,儿子真的一个人走到护士面前,大声说:“你扎吧,我是警察!”把卢勤和护士都…  相似文献   

17.
儿子上班走了,妻子塞给我一张纸条儿,我展开一看,上面写着:“爸爸,今晚我同女朋友一块儿去看电影,请你提供恋爱经费50元(鸳鸯座需24元,余下26元买瓜子和冷饮等)。儿子,即日。”我“噗哧”一声笑了:儿子这是搞的啥名堂?有话当面对我说不就得了,何必这么正经地写申请呢!  相似文献   

18.
杨娜 《今日教育》2012,(2):48-49
最近看电影《武侠》,无意中被一个镜头吸引住了:一位母亲带着刚满12岁的儿子方正,在家族长老们的主持下举行了一场“更衣礼”。孩子神色庄重地穿上大人的衣服,意味着已经成年,母亲在一旁为自己含辛茹苦的付出喜极而泣。故事发生在西南边陲小镇,我想这“更衣礼”,应该就是我们常听说的“成人礼”吧。  相似文献   

19.
闯红灯     
“看奶奶喽,看奶奶喽!”16岁的儿子像小孩子似的跳起来。说走就走。我用自行车驮着妻子,儿子骑着车一马当先,冲在前面。“路路,慢些,慢些!”看到儿子行车如飞,我着急地喊。  相似文献   

20.
近来,5岁的儿子常常向我提这样的问题:“妈妈,今天的电影吓不吓人?上面有没有魔鬼?”在幼儿园,这类话题就更多了。“吴老师,昨天我爸爸妈妈带我去看了很吓人的电影,一个人把一个人的肚子杀出血来了。”“吴老师,爸爸带我看了录像,可吓人哪,一个人被火活活烧死了。”有的孩子开口就是:“我比你狠,可以把谁都打倒。”有的一边说:“老师,您看我多有功夫!’,一边就挥拳朝一幼儿打去。毫无疑问,这些孩子的话语和行为是受到了时下一些“时髦”的打斗片和恐怖录像的不良影响。作为既是家长又是幼儿。教师的我,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