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设想】《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赠黎安二生序》选自苏教版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意浅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手段,力求在学生走近文言文、激发文言文兴趣方面作出尝试。【教学目标】1.归纳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点。2.梳理课文,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及作者的观点态  相似文献   

2.
方案一【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积累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常见文言句式;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提高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推断理解语意的能力。2.走进文本,通过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探究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主要观点,并赏析文章气势恢宏、情理并茂、叙议结合、巧用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意;把握并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难点:对文章的主题以及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生死价值观的理解。【教学方…  相似文献   

3.
<正>【锁定考点】1.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3.理解并翻译句子;4.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概括景物特点;5.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品析文章内容、语言和写法。【新题演练】一、《岳阳楼记》阅读【甲】若夫淫雨霏霏……其喜洋洋者矣。(选文略,见课文《岳阳楼记》)【乙】已而夕阳在山……庐陵欧阳修也。(选文略,见课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4.
[设计说明] 《促织》在第一课时重点疏通课文,安排学生做任务卡片,对于文言字词、句式等进行整理归纳,对《聊斋志异》及作者蒲松龄的相关情况做初步了解. 第二课时重点研究《促织》的情节设计、人物形象、主题,最终让学生不但读懂,而且会读.教学设计为如何让学生从学习的"起点"抵达学习的"终点",本课的"起点"是基于学生对小说情...  相似文献   

5.
【学习要点】 本单元为文言文单元。 一、熟悉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继续依照附录二《文言常用实词表》,在积累掌握第一册58个常用实词、第二册第六单元30个常用实词的基础上,再积累掌握28个常用实词,了解它们的丰富含义和发展变化的情况。 二、了解以下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之、其、而、则、或、乃、既、即。  相似文献   

6.
【班级对象】 小学四年级 【预设时间】 50分钟 【应用课文】 《去年的树》(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用即兴戏剧教学让学生感受和了解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已有知识】 学生已具有课文的基本知识,本课是作为课后延伸。  相似文献   

7.
正单元整体设计说明:本单元共七个课时,第1课时为整体预习课,第2、3、4、5、6课时为基础阅读课,第7课时为拓展阅读课。第1课时整体预习【学习内容】《我多想去看看》《雨点儿》《平平搭积木》《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的生字。2.认识一些新笔画和偏旁。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8.
【指点迷津】文言实词是文言文的主要构成部分,熟记并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一篇文章之所以读不懂,关键是不知道文言实词的意义。文言实词意义的积累,在平时、在学习文言文的每一堂课。文言实词意义往往不是一个,在实际使用中还有临时意义,因此明确文言实词的意义非常重要。高考文言实词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依据课本,夯实基础。课文中的文言文是文言知识的载体,而高考文言阅读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绝大多数曾见之于课文。所以考生应熟读甚至背诵课本中的重点文言文篇(段),培养语感,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熟悉实词的相…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词语之、道、卒、施的用法。2.通过对课文分析,了解孟子的礼义荣辱观。3.学习孟子以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说理方法。【教学重难点】以寓言故事说理;孟子寄寓其中的思想。【教学方法】迁移法、讨论法、导放法(导读《齐人有一妻一妾》,自读《弈秋》)【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相似文献   

10.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崇高智慧,认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残酷掠夺劳动人民血汗的罪行;自觉磨炼自己,将来为建设祖国担当重任。 2.初步理解“说”的体裁特点。 3.掌握几种常见的句式和修辞方法。 4.掌握一批实词。 (二)教学重点 1.课文中的实词及之、于、而、焉等虚词。 2.判断、省略、倒装、被动等文言句式。  相似文献   

11.
1.要认真学习修订的《考试说明》   2000年的《考试说明》在前几年的基础上做了较多的改动,估计 2001年还会作进一步的修改。它既是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的大纲。这几年的试卷都是严格按《考试说明》要求命题的,所以,一旦新的《考试说明》到手,一定要及时学习,逐项对照,明确目标,务求落实。   2.要学好每一篇高中文言课文   对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重点文言课文要非常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要牢固地掌握。教材中的几篇文言知识短文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 )也要认真地看一看,因为它们是对中学文言知识的…  相似文献   

12.
依据命题规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几种高效的文言文复习方法:1.开展“清网”行动.教材选文少则几十篇,多则上百篇,易则明清白话,难则《诗经》《楚辞》,如果不进行书签式复习,难免疲惫不堪,挂一漏万,复习成效难以保证.不妨建立几个文件夹,将“主旨思想”“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分门别类存放其中,这样虽分割了整体课文,却有的放矢,脉络清晰,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唐艳梅 《现代语文》2009,(5):113-114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思想内涵。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 3.学习本文借传立论、设事明理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初中文言文教学要从过去偏重字词的讲解,转移到指导学生顺畅地朗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篇或段上来.这个转移是重新修订后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原大纲中的要求是“阅读文言课文.了解初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能够翻译文言课文的一些片断”,“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了解一些文言句式”.修订后的大纲改为:“阅读文言课文,能理解基本内容”,“能顺畅的朗读文言课文”,新旧大纲都要求“背诵基本课文的一些篇或段”.今年我区的中考命题就体现了修订大纲的精神.今年初中毕业会考暨初中中专招生语文试卷文言文试题共有五个小题,第一小题考查学生是否理解诸葛亮的《出师表》的主旨;第二、三,四题都是考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4.背诵全文。【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翻译难懂的语句 (难点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以诵读带动理解,以诵读加速背诵。  2.理脉法。理清全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并带动背诵。  媒体设计  可通过电脑 Powerpoint系统做出系列幻灯片,一片一段,借此来强化对文章词义的理解及诵读、背诵,使用时同步出现。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步骤】  第…  相似文献   

16.
写人记事类     
【锁定考点】1.读准文言字音;2.正确把握朗读节奏;3.理解常用实词及虚词含义,掌握一词多义;4.理解、翻译重点语句;5.掌握文言基本词法、句法,如词类活用、倒装句式等;6.把握文本主要内容;7.评价人物形象;8.了解写作方法,如详略得当、侧面烘托等;9.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10.拓展文本,掌握文言文课外引申的知识点。【新题演练】一、《陈涉世家》(节选)阅读【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故、胜、过等)的意义用法。(2)通过分析三个女人日常琐事中的言语动作等细节,欣赏作者以细节描写等技巧抒写情感的方式。(3)引导学生注意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中所蕴含的深情。【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读,赏析细节描写等手法的妙处。(2)难点:高一学生,局限于现年龄段的认知水平,这一代在幸福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是否能够真正代入情境,通  相似文献   

18.
<正>【锁定考点】1.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3.掌握古今异义词的不同含义;4.理解并翻译句子;5.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6.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或感情;7.评析人物形象;8.品析文章的语言、写作手法等;9.联系文章写启示、感悟。【新题演练】一、《陈太丘与友期行》阅读【甲】(选文略,见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着箄1,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2?”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着箄,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想】《渔父》是苏教版高中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中的一篇文言课文。作为文言文,教学中将遵循“先言后文”的原则和程序:先让学生学习文言字词句知识.掌握字词句含义,扫清阅读障碍,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学习其中的人文内涵。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精神素养。  相似文献   

20.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初中学生应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了解重要的文言虚词,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词义。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下列方法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