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昌学院     
许昌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汉魏故都--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地处中原腹地,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一座蓬勃发展的现代新城。许昌三国文化底蕴深厚,钧瓷艺术独具魅力,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环境优美,先后获得国家优秀旅游城、国家园林城、国家森林城、国家卫生城、中国花木之都、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等称号。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大力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条件下,区域城市信息化的发展与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文章通过对许昌学院和许昌市信息化的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地方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区域信息化发展相互促进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探讨了许昌学院信息化与许昌市信息化良性互动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由中央有关单位设计推行,城市政府参评的城市类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国家城市光荣榜)在推动城市非经济领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多城联创为视角,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四类典型项目为对象,分析城市上榜次数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发现上榜城市数量逐年增加,且多城联创的情况逐渐占据主导,上榜次数呈现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逐渐向中部、西部延伸,城市上榜次数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具有强化态势,热点格局呈东热西冷状态;各类国家城市光荣榜评价体系的评价流程与内容具有许多共性特征,造成了多城联创的刺激信号、激励机制、参评动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进而使得城市在多城联创时具有边际成本递减效应;影响城市上榜的资源和能力因素包括城市政府政治动员能力、财政和经济实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明显区域异质性的上榜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城市环境治理与公共服务供给方面;不同项目间存在着非对称的上榜促进作用。今后,相关方面应从改进测评方法、加强复查工作、优化评价指标和基于新发展理念进行项目创新等方面优化国家城市光荣榜激励机制,进而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许昌古城景观的整体概括,从城市景观的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价值出发,分别讨论了许昌古城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古城街区景观和生态景观格局整合与重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昆明为例,提出建设现代城市“景城一体”城市型旅游目的地目标。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分析及对城市型旅游目的建设的条件分析,深入研究了“景城一体”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文化、资讯、环境、科教和制度五个要素。在系统分析“景城一体”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建设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景城一体”城市型旅游目的两大途径:打造“景城一体”城市旅游品牌及“景城一体”的多元立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张晶 《考试周刊》2007,(4):125-126
经营城市,就是把城市中的可经营资源统筹起来进行综合利用和开发,如城市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等有形和无形资产,通过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开发和引进增值,从经营活动中获取收益,并把收益重新投入到城市建设,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建市场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城市既是人化自然的产物,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物质载体。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文化气质。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早的"城",湖南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湖南城市。本文作者郑佳明教授是研究湖南城市文化第一人,他从城市地理生态文化、城市规划建筑文化、城市政治文化、城市精神文化、城市经济文化、城市社会空间文化六个层面系统解读了湖南城市文化。本刊从2014年第1期开始特设"湘城论道"专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提出了城市新区规划的优化方案和优化策略.结合许昌新区建设的背景,提出了新区建设总体构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经过3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国创立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环境"城考"制度、城市创建制度等城市环境治理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城市政府和排污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环境"城考"制度是通过实行定量考核,对城市政府在推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活动予以管理和调整的一项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城市创建制度则包括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生态城市、创建绿化城市、创建森林城市、创建园林城市等一系列治理措施。这些制度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城市环境治理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当代各国城市管理改革的基本趋势是走向现代城市管理,现代城市管理是寻求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环境协调发展的管理。城市竞争力管理,是现代城市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高级阶段。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竞争力,我们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观念,走“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路子;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强化市民对城市管理的参与意识;推行科学城市管理体制,坚持高效能城市管理;健全城市管理制度,构建长效城市管理机制;切实加快城市管理信息化进程;努力加强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开发;加强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加快城市生态建设步伐;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