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上了小学,孩子们感到新鲜兴奋,但面对全新的环境、陌生的老师、不熟悉的小伙伴、需要学习的大量的新知,他们的新鲜感渐渐消失,有的孩子难以适应。这时,教师和家长的指导教育对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那么,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哪些习惯呢?一、听的习惯一个儿童的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在经常倾听成人间的对话或与成人对话的过程中实现的。可见,"会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习惯。1.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2.
钱文忠 《教师博览》2013,(10):52-54
<正>《三字经》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甚至可以说,是我们自以为熟悉其实非常陌生的一部书。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汉族人的心里,《三字经》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有谁会承认自己不知道《三字经》呢?然而,真实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传统的《三字经》总共千余字,三字一句,句  相似文献   

3.
解题失误最使人烦恼.失误原因很多,常见的一种是由于思维的惰性造成的.所谓思维的惰性是指思考问题时,问题的条件或情况变了,而思维还跟不上这个变化,常要从思考者过去习惯或熟悉的方面思考问题.思维的惰性是学习不求甚解的表现,如不注意克服,将会越学越感到困难.  相似文献   

4.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形式,是人际间的语言交流,因此,英语学习要重视创设合适的语境.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学生对学习的英语材料并不陌生,对其出现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甚至达到了熟悉的地步,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很难搞懂句子的真正含义;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进行英语口语表达或是写作时,常常是无意中就说出或是写出了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抑或是与所处场合不协调的语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出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忽视英语语境才是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5.
205不是瞬间     
一、我们默默地相识 不习惯地跨进熟悉的学校,陌生的宿舍,熟悉与陌生一排斥,一切都变得无比安静。  相似文献   

6.
牵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成了我们习惯又觉遥远、熟悉又显陌生的动作,成了手臂的机械记忆,成了被心灵遗忘的生活细节。或许因为漂泊,或许因为打拼,抑或是心为行役,我们的心粗糙得体味不出那伸出的手,其实捧着呵护和理解;感受不到被牵的手,其实承接的是温馨和爱意。时间会老,怎能让它带走牵手的记忆呢?  相似文献   

7.
《三字经》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甚至可以说,是我们自以为熟悉其实非常陌生的一部书。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汉族人的心目里,《三字经》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有谁会承认自己不知道  相似文献   

8.
如果我们常常习惯性地进行阅读,阅读一本本优秀的书籍、一个个优秀的人生,阅读所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和事物,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我们常常习惯性地进行思考,思考哲理,思考人生,那么,思考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我们习惯性地认真做事,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将每一件简单的事都认真做好,那么,认真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我们习惯性地进行创新,那么,创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所有的行动都优秀了,优秀就成为了一种习惯!34年来,在“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有个性地发展”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永红学校走出了一条人性化、人格化、人文化的“三化教育”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面对一则或是熟悉或是陌生的写作材料、作文命题时,如何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呢?相当一部分同学的习惯是:看到材料或命题后,立刻从材料或命题的最显性意义入手展开构思。比如,写  相似文献   

10.
(接总第294期第13页)问题二:什么是“数感”?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学习和生活中,人们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也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例如有一个空盒,一堆糖,有人就会有意识地对两者进行比较:这堆糖装在盒  相似文献   

11.
刚从小学来到初中的学生,对中学学习生活的情况是很陌生的。要使中小学这两个阶段相衔接,让学生熟悉新的学习环境,习惯于新的学习生活,这责任主要是落在一年级的班主任肩上。怎样做好这一工作呢?首先要了解儿童,熟悉儿童。我们总是利用开学前一两个晚上,看新生的照片,记住他们相貌上的特点;并把有关他们的书面材料摘  相似文献   

12.
教师如何搞科研?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其实科研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就在你身边,只要你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本期关注的话题也许对于我们广大的教师会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教师如何搞科研?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其实科研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就在你身边,只要你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本期关注的话题也许对于我们广大的教师会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陌生阻止你认识陌生的事物,熟悉妨碍你理解熟悉的事物。”以上的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指导材料中有两个句子,句首的“陌生”与“熟悉”不止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心理,一种思维。“陌生阻止你认识陌生的事物”可以理解为“陌生的事实阻碍我们认识陌生事物”,可以理解为“对陌生事物的畏惧心理阻碍我们认识新事物”,也可以理解为“局限思维导致我们无视新事物”。同理,“熟悉阻止我们理解熟悉的事物”中第一个“熟悉”可以理解为“熟悉的事实”“麻木的心理”“惯性思维、固化思维”等。层层剖析对写作的条理性与层次性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张连敏 《科学启蒙》2016,(Z1):24-33
人体对于我们来说,熟悉又陌生。四肢、五官等外在器官时时为我们所见,而体内又是什么样的呢?食物是怎么被消化掉的?为什么饿了肚子会咕咕叫?体内的垃圾场又在哪里呢?想不想认识一下保护人体免受病毒侵害的免疫卫士,还有那砰砰跳个不停的心脏?快来和笨笨一起体验一场人体历险之旅吧!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校招生》2008,(8):44-45
"211"、"985"……也许,这些曾经熟悉的阿拉伯数字与大学相结合后,我们就会感到有点陌生。这些数字究竟代表着什么,有什么深意?在填报志愿时,特别是对大学的了解中,是否会被不断袭来的高校数字冲晕了头脑?这些看起来简单的数字在特定的环境下赋予了丰富的意义。现在就让我们动动鼠标,搜搜这些数字背后的秘密。  相似文献   

17.
工作并思考着——我的语文教育科研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如何搞科研?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其实科研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就在你身边,只要你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本期关注的话题也许对于我们广大的教师会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与学的落差:普遍性、正常性及其积极意义教与学之间的落差是一种现实存在,几近成了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对它我们如此熟悉,但又如此陌生,是陌生的熟悉。当一个现象或一个问题长期"潜伏"在我们教学生活中,而不知觉,更不自觉的时候,显然这是个问题。它会遮蔽事实的本相,又渐渐蒙蔽我们的视野,这很危险。把"教与学的落差",挑明在大家面前,是种勇气,也需要深层次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农历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不管是我们熟悉的端午、中秋或春节,还是陌生的龙节、中元、上九等,这些节日不只是一个时间表,更蕴含着一种深厚的文化。有人为什么会觉得春节也索然无味?是因为不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不熟悉传统节日的文化,不知道传统节日的精髓。我们并不排斥外国节日文化,但不能忘却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20.
田一平 《今日教育》2007,(6S):42-44
如果我们常常习惯性地进行阅读.阅读一本本优秀的书籍、一个个优秀的人生,阅读所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和事物,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我们常常习惯性地进行思考,思考哲理,思考人生,那么,思考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我们习惯性地认真做事.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将每一件简单的事都认真做好,那么,认真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我们习惯性地进行创新.那么.创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所有的行动都优秀了,优秀就成为了一种习惯! 34年来.在“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有个性地发展”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永红学校走出了一条人性化、人格化、人文化的“三化教育”特色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