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初中学生解剖鲫鱼往往不知从何开始,拿着解剖剪难以下剪,或者乱剪一气,造成对鱼体的破坏,达不到解剖实验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解剖鲫鱼的清晰的思路,完整的实验过程,达到实验的教学目标,我们对学生进行解剖鲫鱼“三剪刀”的教学实践,收到很好的效果。1 第一剪刀:肛门→鳃下缘  第一剪刀剪的是鲫鱼的腹面:左手握住鲫鱼的头部,让鲫鱼的腹面向下,右手持解剖剪从肛门外向剪开,剪到鳃盖的下面边缘为止。注意剪刀在向前剪时,剪尖尽量向上翘,以免伤到鱼的内脏。2 第二剪刀:肛门→鳃后缘  第二剪刀剪的是鲫鱼的左背面:将鲫鱼左侧向上放在…  相似文献   

2.
“观察和解剖鲫鱼”是初中生物学中比较重要的实验,也是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脊椎动物的解剖实验。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探讨,觉得课本中设计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存在一些尚待完善和商榷的地方,现说明如下。a.“观察鲫鱼呼吸”的实验改正。课本中通过鲫鱼口和鳃盖交替张开和闭合的动作来观察鲫鱼的呼吸,用解剖针从鲫鱼的口中插入、由鳃盖后缘的鳃孔穿出来证明呼吸通道。这种证明方法说服力不强,也不太科学;为了增强说服力和可观性,我们试用这样的方法进行了改正:把鲫鱼浸入水中,用手握住鲫鱼躯干,防止其乱动;让鲫鱼浮在水的表…  相似文献   

3.
初中学生解剖鲫鱼往往不知从何开始,拿着解剖剪难以下剪,或者乱剪一气,造成对鱼体的破坏,达不到解剖实验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解剖鲫鱼的清晰的思路,完整的实验过程,达到实验的教学目标,我们对学生进行解剖鲫鱼"三剪刀"的教学实践,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楼逸昊 《新读写》2012,(10):40-40
生物老师精心组织我们做解剖鲫鱼的实验。进入实验室后,老师给我们一一说明了实验的注意事项。不过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满脑子在想:  相似文献   

5.
中师《生物学》第一册“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是2人一组的分组实验。实验的第一、二部分可按照实验要求的方法步骤进行。需要改进的是第三部分: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的观察顺序和有关操作,具体如下:首先,应观察鲫鱼的循环系统。因为刚解剖的鲫鱼仍活着,能十分清楚地观察到跳动的心脏。但时间一长,鲫鱼的心脏就会停止跳动,所以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围心腔膜挑破,注意辨认心室(正在激烈收缩的部分)与心房的区别.还可以观察到动脉球。第二步,观察生殖系统。鲫鱼的一侧体壁取走后,整个内部结构都暴露出来了。鲫鱼的生殖系统在最上层,特…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生物》第一册(下)“观察和解剖鲫鱼”的实验中,有两幅指导怎样解剖鲫鱼的插图,对实验的指导欠明晰,易造成实验误差。 人们一般识图和阅读习惯都是从左向右看,而保本中插图的接排却需要从右向左观察,易使学生读错顺序,影响实验进程。改进的方法是将几幅插图接解剖顺序从左向右或从上到下排列,这样符合学生阅读习惯,观察起来顺畅自然。 此实验需要用解剖剪剪四次,且有严格的解剖顺序。但插图中没有将第三剪标出,使学生误认为只剪三次,并且每次解剖都没标出剪的方向,会误导实验操作程序。改进的方法是:在图中标出使用解…  相似文献   

7.
“观察和解剖鲫鱼”的实验在初中生物学实验中,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重要的动物解剖实验。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与观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掌握解剖鲫鱼的方法。为了能在一节实验课里完成教学任务,加强演示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在该实验中,分别用录像演示和实验操作演示,在四个班作了对比研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下午.生物老师宣布星期四的那节生物课要解剖鲫鱼.让我们回家想一想怎样解剖。瞬间,男生陷入近乎疯狂的欢呼中。时间如流水,星期四在我们默默的期盼中来到。  相似文献   

9.
课本中指导观察鲫鱼呼吸的方法是:观察鲫鱼口与鳃盖的交替开闭。由于时间很短,学生不能准确观察到这种现象。我的改进做法是:将还未解剖的鲫鱼(或将其鳃盖剪除)放入解剖盘中,注入少量的水,水深以淹及口的一半即可(注意不要淹及鳃盖)。这样,当鱼口张开时,能很清楚地观察到水从鲫鱼口吸入后又从鳃盖的后缘流出(从剪除鳃盖的鲫鱼上则看到水从口吸入后又从鳃丝处漫流出来)。 观察鲫鱼内部各大器官是本实验的目的之一。实验过程中,学生对鱼的大部分器官都能独立寻找观察,但对鱼的心脏却要教师帮其寻找。由于鱼的心脏比鸡。鸭的要…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是21世纪的主导科学,如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我们有以下几点看法。1 开齐开足生物实验课  生物学是中学必修的基础课程,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六种能力的培养是人的综合素质中基本的要素。因此,我们必须把提高学生素质作为生物实验教学的出发点,努力克服硬件条件不足和经费不足等困难,开齐开足所有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争取做到一人一组(对于解剖材料较贵的实验,如解剖鲫鱼、家兔等可以二人一组)。这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最起码的条件。2 以教师为主导,加强双基训练生物实验课的目标是要让…  相似文献   

11.
基本认识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中学生物课让学生观察动植物的生长,亲手解剖青蛙、鲫鱼、边讲边实验,学生兴趣盎然,从中既学习了有关知识,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实验的技巧。物理课、化学课亦然,观  相似文献   

12.
《观察和解剖鲫鱼》教学评析莫宇平初一生物《观察和解剖鲫鱼》是一节学生实验课。实验课传统的教法一般是先由教师讲解,然后是教师作演示示范,最后由学生动手实验。我校辛金芳老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5!入电教媒体,并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动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动物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动物学教材共有8个实验,除“观察草履虫”和“解剖鲫鱼,这两个实验较易开出外,其他6个实验,如果不加重视就很难保质保量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例如水螅因施用农药早已绝迹,只好看看模型、观察显微玻片标本。青蛙,是保护动物禁止买卖,怎能“解剖青蛙”?实验费用少,家兔买不成。蚯蚓、蝗虫安排在秋末初冬解剖,找到的也只是小蚯蚓、小跳蝻,解剖效果极差。不少学校由于缺生物教师  相似文献   

14.
<正>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生物实验不同于物理实验,有许多生物实验所需的材料是不能反复使用的,如旧教材中的“观察和解剖鲫鱼”“观察和解剖家鸽”“脊蛙反射”等实验,它们不仅耗资颇大,同时也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关  相似文献   

15.
生物实验中,有许多材料和药品当作废弃物扔掉了,既造成污染,又浪费了资源。我在实验教学中,针对不同废弃材料的特点进行处理再利用,这样一方面节省了有限的实验经费,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节约的实验品质。a.动物实验废弃材料的再利用。①“鲫鱼观察与解剖实验”完成后,取下鱼鳔做成“半透膜”,供“渗透作用”实验用;剔下鱼骨供“骨的成分鉴定”实验用。②“脊蛙实验”做完后,接着做“蛙心自动节律性搏动实验”,之后还可用作“蛙的解剖实验”材料。③“蛙的解剖实验”用过的材料,我们用来制成“蛙的透明骨骼标本”,曾获省自制教具一等奖,并在…  相似文献   

16.
动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动物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动物学教材共有8个实验,除“观察草履虫”和“解剖鲫鱼,这两个实验较易开出外,其他6个实验,如果不加重视就很难保质保量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例如水螅因施用农药早已绝  相似文献   

17.
“解剖鲫鱼”实验,有三处操作不易或不当: 1、用左手握住鲫鱼的头部 鲫鱼的体表有一层粘滑的液体,操作时很容易滑脱,尤其是活鱼。 2、右手持解剖刀从肛门处向前剪开 从肛门处进刀,最易剪破泄殖腔,影响实验效果。 3、用解剖刀自肛门的开口向背面方向剪,沿脊柱下方向前剪到鳃盖后缘 用解剖刀向背面方向剪,由于无法看到脊柱,所以易将脊柱剪断。  相似文献   

18.
<正> 初中《动物学》第九章第二节“鲫鱼”中,各种鳍的作用是一个教学难点。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们的办法是:用活鲫鱼做演示实验来教学,效果非常好。现介绍如下: 课前,教师从市场上买回活鲫鱼若干条(约一斤重)并养起来,待上课时用。课堂上,当讲到鲫鱼鳍的作用时,教师首先做演示实验一:把一条鳍全的活鲫鱼放入水槽里,让学生观察其状态及运动情况,并提出一连串问题,如“鲫鱼为什么能侧立水中而不翻倒?”、“在水中鲫鱼是怎样运动的?、“其动力来自何处?”、“鲫鱼靠什么来控制前进的方向?”、“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解以上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呢?”,所有这些都引起了学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讲究教学方法呢?我们不妨先看一下某中学优秀教师,对初中生物学“鲫鱼”一节中,关于鲫鱼的呼吸、鳍及鳔的作用等知识是如何进行教学的。关于鲫鱼呼吸的知识。先是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在甲、乙(盛有清水)、丙(盛有烧沸几分钟后冷却的水)三个玻璃缸中,甲中养着三尾大小相近,活泼程度相似的鲫鱼。学生观察鲫鱼口的张闭动作并记录三条鲫鱼每分钟口的张闭次数。之后依次随机捞取一条置入乙、丙中.重复上述实验。  相似文献   

20.
《观察和解剖鲫鱼》是上教版八年级《生命科学》教材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实验除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鱼类的基本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环境的适应性的理解之外,在实验技能与方法上,对学生解剖动物的能力和方法给予了一定的培养。本人在充分研究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把生命教育融入课堂,以求体现生命科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