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NBA技巧大赛     
技巧赛规则:技巧挑战赛是2003年进入全明星周末的一个新项目,它的目的是展示联盟中最优秀的组织后卫的技巧。比赛的内容是四名球员在规定时间内,在一个有各种不同障碍物的场地内完成运球、传球和投篮等几个环节。比赛设有障碍物和规定路线,球员要综合运用运球、传球和投篮等技巧完成规定项目,以用时多少决定胜负。具体规定为:  相似文献   

2.
技巧挑战赛于2003年开始举办,它分成两轮,参赛球员必须在一个指定的场地内完成运球过障碍、定点传球、投篮等基本技术动作,用时最短者胜出。今年参赛的阵容异常强大,除了卫冕冠军纳什之外,还有“小皇帝”勒布朗·詹姆斯、韦德以及克里斯·保罗。  相似文献   

3.
领会教学法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在体育教学中,评价学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许多体育教师评价球类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针对于球类的技巧及技术,而并非评价学生进行该项球类比赛的整体表现能力,例如篮球课中,教师往往评价学生的传球、运球、投篮等等,至于整体比赛表现的评价,例如,进攻、防守、何时传球及如何传球等战术,则常常被忽略。众所周知,教师教导学生学习球类活动的目标之一是进行教学比赛,那么评价应针对此目标进行。以足球为例,进攻球员利用很多时间营造空间,有利进攻。相反,防守球员也不断补位,紧盯球员,保护守门员,以上等等的表现在进行比…  相似文献   

4.
篮球竞赛规则的制定是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这些规则涵盖了比赛的各个方面,如球场尺寸、球队人数、比赛时间、得分规则、犯规和罚球等。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对于球员和裁判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规则为比赛提供了一个公正的环境。除了遵守规则,球员还需要通过技术训练来提升自己的篮球技能。篮球技术包括运球、传球、投篮、防守等方面。通过技术训练,球员可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增强球队的整体实力。技术训练不仅包括基本的技术动作的练习,还包括战术的学习和应用。通过不断训练和实践,球员可以在比赛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篮球运动员主要是靠手来完成传球、运球、投篮等各种技术动作,但由于不常用或不习惯一侧手而造成了弱侧手的现象。既然用一侧手能传球、运球、投篮,那么另一侧手也  相似文献   

6.
在篮球基本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中,有重视持球,传球,运球等技术,而轻视投篮技术的倾向。有不少教练员不考虑投篮的动作正确与否,单纯追求投篮命中率。但是在篮球竞赛规则中第一章第一节就规定:“每场篮球比赛有两个队参加,每队出场五人,比赛双方力争将球投入对方球篮,并阻止对方获得球和得分。队员  相似文献   

7.
篮球运动中的节奏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运球、传球、投篮、防守、突破及进攻中节奏的作用,强调了节奏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提出比赛中把握节奏的时机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球队的成功而言,好的传球技巧的重要性绝对不亚于得分或防守。事实上,传球可能是仅次于运球和投篮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术。 为什么呢?因为传球是开启一次漂亮进攻的钥匙。一位好的传球员可以为他的队友们创造一次绝佳的得分机会。一支充满传球天才的球队往往无坚不摧,即便是世界上最棒的防守。回顾以往几支最佳球队,你将会发现总有一位伟大的传球员身在其中。 在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和洛杉矶湖人队争霸的80年代,分别代表两队的领袖人物“大鸟”伯德(见图一)和“魔术师”约翰逊就是NBA历史上两位著名的“妙传手”。 当你听到球员…  相似文献   

9.
篮球运动中对持球者的运球方法有明确的规定。规则规定持球移动超出允许的范围即走步。即腾空接球.两脚先后着地,以先落地的脚为中枢脚;两脚同时着地.两脚都可以做中枢脚(以后移动的脚为中枢脚)。抬起中枢脚可以传球和投篮,但不能运球。抬起中枢脚传球或投篮时。球离手前,中枢脚不能着地。运球开始时,必须是球先离手.然后才能提起中枢脚。违反上述规定就是走步违例。  相似文献   

10.
篮球有球技术包括投篮、运球、传接球、抢篮板球、持球突破。在一场篮球比赛规定的时间内,每人持球时间平均不足十分钟。现就篮球有球技术训练中常见毛病及训练要点简单分析如下:一、投篮:投篮技术结构可分为准备动作、出球动作和传球动  相似文献   

11.
对篮球教学中三个基本技术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篮球运动中投篮、运球、传球是三个最基本的技术动作。稳定和协调是投篮动作的基础;运球是培养球感的重要手段,球感在于手和球的接触面积和时间;双手胸前传球的手腕动作方向是向上向外。  相似文献   

12.
华丽的转身     
《当代体育》2011,(19):102-103
转身是篮球比赛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指的是一名球员以一只脚做中枢脚进行旋转,另一只脚蹬地向前方或后方跨出,改变原来的身体方向,它可与急停,跨步,持球相结合运用,如果使用娴熟,能让你无论是在运球还是投篮时都可以迷惑对手,就算在传球时,突然的转:身传球也会令防守者不知所措。这期《葵花宝典》我们就以诺维茨基,韦德和詹姆斯为例...  相似文献   

13.
技巧挑战赛在篮网主场巴克莱中心上演。相比去年的东西部对抗的形式,今年的技巧挑战赛规则有了很大改变。赛制的改革再加上出人意料的结果,合力促成了2015年纽约全明星周末技巧挑战赛的精彩。技巧大赛是最考验球员基本功的一个项目,主要考察球员的"运、传、投"三项基本技巧。既要有很好的人球结合能力,又要有稳定的投篮能力,还要有出色的传球能力。以往这项比赛总能吸引到联盟顶尖控卫们的参与,不过今年的比赛,更多的年轻控卫们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4.
名门血统     
自从2003年被引入亚特兰大全明星周末之后,技巧挑战赛就成为这项盛会中技术含量最高、也是最好看的比赛,它不但是考验一名球员控球技术、传球水平、投篮技巧等整体素质的项目,而且参加的球员都是联盟中的顶尖好手。今年尽管没有了科比和詹姆斯这样的统治级球员(两人参加了去年的技巧挑战赛),但卫冕冠军韦德、三双王基德、再加上新生代双子控卫克里斯·保罗和德隆·威廉姆斯四人组成的强大竞争团还是倍受瞩目。技巧挑战赛分为两轮进行,成绩最好的两个人进入决赛。在第一轮比赛中,最先登场亮相的是来自爵士队的德隆·威廉姆斯,这是德隆第一次参加这项赛事,  相似文献   

15.
体育博览     
《体育博览》2008,(2):3-3
Houston Press最近几个月,姚明一直在海德的耳边偷偷地"下命令":"你必须多投篮!只有在必须传球的时候再选择传球。你还要减少运球!当你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就大胆投篮。"投篮是海德的强项,但是他缺乏足够的信心。1月9日,姚明长时间的鼓励终于有了效果,海德在火箭队客场对阵奇才队的比赛中得到全队最高的  相似文献   

16.
大震  SKY 《当代体育》2012,(10):62
如今的技巧大赛变成了一个比较怪异的比赛,球员在自己擅长的部分都没有太好的发挥,反而是在自己不擅长的环节频频出彩:朗多在投篮的环节几乎全部顺利过关,却最终死在了传球上,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而发挥不是很好的帕克,竟然坐等到了一个冠军,32.8秒的夺冠成绩仅仅排名这项比赛历史的第八位。帕克的夺冠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就好像今年的马刺队一样,让人意想不到。朗多顶替受伤的乔·约翰逊参加比赛,在预赛中第一个亮相。他还算比较顺利,特别是在投篮的  相似文献   

17.
主要采用统计学上非参数统计方法(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男篮和前四名队伍外线球员进攻水平的有关标志指标进行分析,结论认为在身体条件方面我国男篮外线球员与世界强队差距不大;但是中国男篮外线球员在罚球命中率、三分投篮(次)、三分投篮命中率等指标要优于世界强队;在得分能力、运球摆脱对手次数、助攻传球、突破能力、突破意识、近距离攻击对方篮圈、篮板球、快攻能力上明显弱于强队外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校体育》2021,(2):68-69
<正>笔者给"浙派名师班"学员们演示足球传球的准备活动教学中,使用不间断性持球、运球、传球的练习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为2组,其中,1组学员(12人左右)在限定的空间内(内有障碍物)运球,要求在控制住球的同时,能够躲避障碍物和其他运球学员。另外1组学员(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人数可多可少)围绕在限定空间的四周,  相似文献   

19.
从本期开始,我将向大家介绍篮球运动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运球。在讲解运球的各项技术要领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运球时要注意的事项。我们进入篮球场经常做两件事,一是投篮,二就是运球。运球有各种方式,如高运球、低运球、快速运球、变向运球、转身运球、胯下运球等等。但是在比赛中,我们只在四种情况下运球:1.从后场向前场推进时运球;2.在调整传球角度时运球;3.突破上篮时运球;4.做进攻动作时运球。在运球时,应该注意四点,第一:运球要有目的。有的人低着头一个劲地运球,他忘了场上还有四个同伴。第二:也是很多人所…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2010,(5):72-72
2010年第6期:篮球投稿时间(2010年4月1日-2010年5月1日) 篮球项目包括中小学教学中各种球性、步法练习,运球、传球、投篮、技战术等各个技能(战术)单元的课时教学设计,以及高中模块教学的深度技战术配合的优秀案例。设计注重教学步骤、方法的有效性,突出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学练平台的构建。其中,小学低段可以是小篮球,主要以球性练习和直线运球为主,小学高段和初中主要集中为运球、传球,投篮和防守步法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