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刊讯 四川大力推进种业振兴创新攻关,深入实施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计划."十四五"开局之年,省农科院牵头承担食用菌育种攻关项目进展良好.一是松乳菇人工驯化栽培取得重要突破.松乳菇味道鲜美可口,极难驯化.食用菌团队大力推进松乳菇育种攻关,发掘优异野生松乳菇资源,推动人工驯化栽培创新,成功突破松乳菇菌根苗5个月长成子实体.  相似文献   

2.
随着天然药物、植物药的开发利用程度的加大,给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带来了巨大压力和契机。本试验于2004年夏季开始,先后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蛮汉山引种了细叶百合野生药用植物,对其种子特性、繁殖方法、移栽时期、栽培技术、生长发育特性及适应性进行了引种驯化栽培研究,结果如下:1细叶百合种子不具休眠特性,光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细叶百合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5~20℃。2细叶百合最适宜的繁殖方法是鳞茎繁殖。对细叶百合进行分鳞茎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季栽植细叶百合鳞茎时,自然在田间越冬的春季挖出随即定植的出苗率高于头年秋季挖出用湿砂贮存到菜窖中的出苗率。不同移栽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细叶百合在9月下旬移栽成活率最高。种子繁殖,麦草覆盖能提高细叶百合发芽率与出苗率。3经过3~4年在引种地对细叶百合引种驯化栽培,能正常生长发育,返青率达到95~98%。细叶百合在引种地的生长发育性状与原生地相似,植株的高度,叶片数,开花数、物候期无显著差异。通过3~4年对细叶百合进行引种驯化栽培研究,引种成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并切实可行的人工栽培技术,为大面积商品化人工栽培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羊肚菌属真菌资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文章概述了我国羊肚菌属真菌资源种类、分布、生态环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营养、药用价值及人工驯化栽培的研究现状;展望了进一步开展羊肚菌的营养、生理和遗传特性及开发利用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对黑龙江省野生辽东木资源的分布、经济价值、利用现状进行了评述 ,分析了浅山区辽东木资源濒危的直接原因和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提出了野生植物资源的主动保护思想 ,勾画出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框架 ,并提出建立野生辽东木资源的保护管理费制度、资源调查监测系统和研究其合理利用与保护方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黑龙江省野生辽东楤木资源的分布、经济价值、利用现状进行了评述,分析了浅山区辽东楤木资源濒危的直接原因和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提出了野生植物资源的主动保护思想,勾画出地主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框架,并提出建立野生辽东楤木资源的保护管理费制度、资源调查监测系统和研究其合理利用与保护方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面临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重大危机的今天,如何充分挖掘可以再生,能永续利用的植物资源的巨大潜力,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以研究资源植物的分类、分布、引种、驯化、开发利用和繁殖保护为基本内容的植物资源学,将为解决这一重大课题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呼和浩特市园林科研所组织了"野生植物研究课题组",对内蒙古大青山呼和浩特段野生观赏植物调查及野生花卉引种应用研究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青海省动物生态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于2016年1月由青海省科技厅正式批准建设,2017年和2018年单项考核结果均为优秀。实验室是第一个专门针对青藏高原特有动物开展基础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的专业平台,区域和研究特色明显,立足青藏高原,围绕青藏高原动物资源开发和利用、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管理、生殖生物学和优秀遗传资源发掘利用4个学科方向,紧扣国家需求,瞄准世界生物科技发展前沿,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态基因组学系统研究,为青藏高原动物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与科学证据支持,为区域经济发展和  相似文献   

9.
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引种栽培58种野生花卉,对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栽培繁殖方法做了系统研究。其中引种培育成功的野生花卉植物计有20余种,详细观察记录了引种栽培后的物候观察、生长状况及栽培性状。  相似文献   

10.
遗传资源是重要的战略生物资源,关系到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在生物产业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国际上对野生生物种质资源高度关注,尤其是对野生植物的收集保存。我国在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设施的建设和储量上已取得比较好的进展。文章建议我国未来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要更加重视顶层设计与整体布局;扩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加强资源评价力度;完善和出台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法规;促进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管理、执法的合作与联动;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确保现有体系的良性运转;加大对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相关的基础研究攻关和技术标准研制;制定公民对生物种质资源保护意识的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11.
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组建于2005年,主要从事中药和民族药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引种驯化、规范栽培、采收加工、质量管理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促进云南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云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研究所下设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药用植物栽培研究室、药用植物化学研究室。全所现有在职职工55人,其中研究员8人、副研究员12人、省级技术创新人才5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博士6  相似文献   

12.
《云南科技管理》2011,24(4):96-97
<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9月,主要从事中药和民族药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引种驯化、规范栽培、采收加工、质量管理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促进云南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云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全所现有在职职工49人,其中高职10人、省级技术创新人才3人,博士4人,硕士2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并组建了"云南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院科技创  相似文献   

13.
《青海科技》2003,10(6):59-59
本刊讯我省2004年度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的6项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于11月20日公告:1.青藏铁路供电工程电气设备高原环境适应性研究;2.青海默勒煤矿急倾斜难采煤层采煤方案优化研究;3.青海道地药材冬虫夏草、唐古特大黄指纹图谱研究;4.野生黄绿密环菌的人工驯化及栽培技术研究;5.反浮选—冷结晶法生产氯化钾除钙技术研究(由青海省科技厅与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招标);6.青海主要药用野生植物资源分布规律及保护利用对策研究(仅限省内单位投标)。这是我省自2001年以来第3次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前2次招标的18个项目中,…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天井山林场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林场拥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16科946属2572种,约占广东野生维管束植物7055种的36%.其中,有121种野生植物在目前具有较高的市场经济价值,包括用材树种18种、药用植物31中、油料植物13种、芳香植物10种、观赏植物49种.本文概述了广东省天井山林场野生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用途,并对其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菌糠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菌糠的营养价值及其在食用菌栽培、肥料、饲料、园艺栽培基质、燃料与能源等方面的利用情况,以期为菌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林区林下资源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利用经济价值较高的特点,把管护森林资源和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在不破坏地表植被降低森林生态功能、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依靠开发林下资源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效能,并提出对野生刺五加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野生经济鱼类资源现状和面临的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凯 《青海科技》2006,13(1):15-19
对青海省10种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状况及环境的调查显示,人类活动和环境改变对鱼类资源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通过1997~2004年在青海湖、黄河上游和柴达木盆地的调查,对青海省野生经济鱼类资源变化状况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调查中,主要经济鱼种在捕获物中均有发现,但鱼种类组成及种群结构和数量皆有明显变化,鱼类多样性已遭到明显破坏,群体数量减少,个体趋于小型,其中,黄河的厚唇裸重唇鱼、骨唇黄河鱼、柴达木盆地花斑裸鲤和甘子河裸鲤亚种已处于极度濒危,克鲁克湖的青海湖裸鲤种群有可能面临灭绝。青海省野生经济鱼类资源的衰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过度捕捞和非法渔业是主要威胁。最后提出了青海省野生经济鱼类科学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青海省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青海师范大学,于2005年获批建设,2007年通过验收,是青海省第二批重点实验室。2017年,实验室在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青海省重点实验室综合和单顷评估中获得综合和单项评估优秀。实验室立足青海省情和独特的生态资源环境,着眼于青藏高原特色药用动植物资源开发、种植及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紧密结合地方  相似文献   

19.
2006年的早春,中科院南京中山植物园的研究人员在对当地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时,惊喜地发现了多处野生明党参植物群落。此前在大家的印象中,南京的野生明党参早已濒临绝迹。参与这次调查的研究人员在紫金山、老山、牛首山等多处发现了明党参野生群落,  相似文献   

20.
王怀江 《西藏科技》2007,(10):25-25,37
西藏有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其经济价值较高,但目前尚未被开发利用。本文对西藏野生花卉资源自然状况和开发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开发利用野生花卉资源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