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辛 《华章》2011,(15)
<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本文主要从简·爱的成长历程和她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个性入手解读简·爱实现独立人格的成长故事,反映妇女在男权社会的悲惨处境,强调妇女平等权利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传世之作,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争取平等自由的女性形象,主人公简·爱对爱的追求与自我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她的超验主义思想实践的过程。文章从“超验主义”这一视角来对《简·爱》进行解读,并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探索作者本人的超验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3.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传世之作,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争取平等自由的女性形象,主人公简·爱对爱的追求与自我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她的超验主义思想实践的过程。文章从“超验主义”这一视角来对《简·爱》进行解读,并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探索作者本人的超验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4.
邢菲 《英语广场》2023,(10):64-67
本文以成长小说为视角,对英国著名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的自我探寻进行了分析,发现简·爱的成长经历了自我塑造、自我认同和自我重建三个阶段。在自我塑造阶段,简·爱幼年时期失去双亲,忍受舅妈的冷漠对待,内心充满恐惧和自卑感;在自我认同阶段,简·爱在洛伍德学校不断地读书,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逐渐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和希望;在自我重建阶段,简·爱始终追求平等自由,通过六年的学习生活,逐渐掌握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相似文献   

5.
简·爱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对她的思想和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爱反抗不平等、追求自由的精神确实鼓舞了很多人。这种精神对于树立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精神价值。简·爱的反叛精神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又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文章主要通过对简·爱各阶段的生活成长经历的部分解说和简单分析来讨论她充分且强烈的反叛精神,使读者对她的性格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以便进一步形成对《简·爱》这部经典著作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6.
张蕾  周钰婕 《海外英语》2016,(4):158-159
《简·爱》是19世纪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一部英国小说,其塑造了一位追求自由与平等,维护尊严与荣誉的女性形象——简·爱。她的爱情观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英国国民,并且对于当今的社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将通过分析简爱的成长环境、自身性格以及简爱和罗切斯特的交往过程来分析简·爱的爱情观,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成长小说。空间问题的重要性随着现代性的展开逐渐显露,它不仅成为一个被重新建构的批判性场域,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认知视角。从《简·爱》中的空间:红屋子、洛伍德学校及阁楼可以看出,男权社会这么一个大的社会空间对女性身体及心理的压制和束缚。  相似文献   

8.
勃朗特三姐妹各自的代表作《简·爱》《呼啸山庄》以及《艾格尼斯·格雷》中所塑造的三位女主人公简·爱、凯瑟琳和艾格尼斯·格雷在成长环境、性格形成、爱情认识和女性独立意识等方面,反映了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生活的社会现实。她们追求自由平等、自食其力的精神,对当代女性的自我认知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郑文思 《考试周刊》2013,(43):30-31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简·爱由一个长相平庸频频遭受虐待的小女孩一步步成长为一位坚强、自尊、独立、自信的新时代女性并勇于追求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真爱的故事。简·爱面对不公,面对羞辱,敢于反抗;面对真爱,不顾阶级差异勇敢追求。本文从简·爱的反抗意识和爱情观分析简.爱这个人物。  相似文献   

10.
李猛 《江苏教育》2023,(20):31-33
整本书阅读的价值追求是创设真实情境,促进深度阅读,发展高阶思维。在《简·爱》整本书阅读中,融合戏剧阅读与表演,建构“青春版《简·爱》表演”任务群,搭建发展支架,创新评价方式,助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融合学习与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成长小说视野比较夏洛蒂·勃朗特小说《简·爱》中的简·爱和阿黛勒两个孤儿的成长模式。在成长的过程中,简经历了剧烈的痛苦,包括在里德太太家里发生的冲突和受到的虐待,以及在罗沃德学校的体罚和羞辱,但她最终有幸在朋友海伦和老师坦普尔小姐引导下,克服了冲动的缺点,成长为有自制力的独立女性。相比之下,有些任性和虚荣的阿黛勒在成长中获得了更大的宽容和更多的关爱,更顺利地改掉了缺点。简代表底层孤儿充满艰辛的成长模式,阿黛勒代表上层孤儿更为顺利的成长模式:她们最终能够成长为社会期望的女性其关键因素都在于能够获得引路人积极恰当的指导,虽然成长的过程有着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简·爱》以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经历作为线索,诉说了一个自信、自尊、独立并坚强的女性的爱情故事。小说将其追求平等和自由的反抗精神诉说得淋漓尽致,本文主要分析《简·爱》中的女性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3.
后殖民女性主义对《简·爱》的阅读揭示了文化语境对文本阅读的决定作用,它促使我们探寻《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复杂性的生成机制。在小说文本中,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因素是不容忽略的。一是小说的罗曼司式的叙述策略;另一是主人公在情爱纠葛中呈现的的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先来看一道中考语文试题(试题序号为原题): 3名著阅读(浙江省台州市中考题) (2)阅读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二选一作答) ①[了解前因后果] 夜晚的宁静和安息被一阵狂野、刺耳、尖利的声音撕破了,这声音划过了整个桑菲尔德.……“救命!救命!救命!”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这是梅森在小说中的第二次出场,他因什么而半夜尖叫?这件事对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孙杨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5):31+33-31,33
《简·爱》是一部关于女主人公克服男性统治及社会对女性的种种压制,最后取得自主独立的成长小说,浪漫爱情故事的背后包含着严肃的思想内容。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简.爱这一形象。本文主要从简.爱人生的几个阶段及相应的经历和感受,分析简.爱诚挚善良、独立自主、坚强不屈的鲜明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简·爱》是她的代表作,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评论家认为《简·爱》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女性人物形象为中心,反抗父权统治的小说。夏洛蒂·勃朗特在小说中浓墨重彩塑造了在父权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努力追求与男性平等,并且自尊,自爱的经典的女家庭教师简·爱的丰满形象,以及在此过程中简·爱所遭受的磨难及她成长的心路历程。自作品问世以来,评论家从各个角度对该作进行了剖析。本文作者将以桑菲尔德庄园里经常在夜半时分出现的"疯女人"伯莎·梅森为切入点展开分析,探讨男权社会下她孤独的内心世界并分析她在父权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如何成为男权的牺牲品,以及在象征罗切斯特男权统治的桑菲尔德庄园里艰难的生存状态,并且深入探析缺乏话语权的伯莎如何以不同于简·爱的方式向男权发起挑战,并最终毁灭自己,寻求精神重生的悲壮过程。  相似文献   

17.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成功塑造了简·爱这一人物形象.本文就简·爱对门当户对的婚姻的追求历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娜拉、简·爱是欧洲文学史上典型的具有反抗性格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奋斗历程鼓舞了许多女性去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由于两人的成长经历、婚恋感受不同,她们最终的人生走向呈现相反趋势:娜拉离家(出走),简·爱回家(结婚)。不论何种走向,在社会还没有进步到两性彼此和谐共融的阶段,在男性仍居社会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她们作出的任何抗争,都不会冲决男权之网。这是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宿命。  相似文献   

19.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形象而又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敢于为正义、平等、人格、尊严、独立而与生活困境、社会歧视及男权主义进行坚决斗争的光辉女性形象.本文主要是从《简·爱》原文中的经典对白和描述来分析简·爱的抗争性格.  相似文献   

20.
经典女性主义文本《简·爱》有着双重文本策略:一方面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的表层故事,而深层意义上,是另一个女性主义形象疯女人梅森.伯莎所体现的女性灵魂深处所蕴藏的疯狂与叛逆,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压抑下不得不妥协的社会现状,揭示了女性作家内心的冲突,从而充分体现了女性作者身份的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