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把握大学生思想特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它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这项基础性工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的呼唤,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关键所在。科学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根据我国的国情、特点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毋庸置疑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完善的需要,二是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政史系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政史系的部分专业课程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大学生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新时期大学生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坚持爱国主义同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同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不断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妍  王亭 《上海教育》2013,(19):58-59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针对大学生"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这些重要论述,为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在新时期必须把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中国社会奋勇前进的巨大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当代大学生必须捍卫的尊严和神圣使命。新形势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7.
毛金球  邓平玲 《文教资料》2009,(11):164-16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任务,明确指出了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成果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的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与大学生读书成才个人理想教育的统一;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的统一;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中华民族明荣知耻优良传统美德教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陈模 《职教通讯》2019,(4):73-78
倡导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与价值追求,而且有利于大学生提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情怀,有利于大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前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仍显缺失,必须转变观念、挖掘资源、搭建平台、丰富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实现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和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培养他们具有爱国主义的情感,不仅是他们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研究新办法、拓展新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是摆在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曾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的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江泽民也多次强调:要在全国国族人民中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这是我们民族之魂,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实践证明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爱国主义是维系我们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强大纽带,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强大,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必须以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为指导,不断地加以深化。邓小平同志一再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否则,就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了。同样地,邓小平把爱国主义教育提到相当的高度来认识,他说:“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①爱国主义历来是中…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时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创新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在高校充实和加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每个大学生的头脑是高校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保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高校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蕴含了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加强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在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民族意识,这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冲击和新挑战。因此,有效利用网络媒介,创新高校社团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对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深爱国主义情怀、强化民族认同感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指出:“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1]“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2]自1994年中宣部颁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更明确,行动更自觉,树爱国心,立报国志,已成为大多数青年学生的自觉追求。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事关国家、民族重大利益的事件中,一些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思想素质方面还存在明显缺陷。这说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远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18.
邓小明 《文教资料》2006,2(27):25-26
以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等学校贯彻落实“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方面。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增强民族自尊心、白信心和自豪感,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应强调:爱国必须爱社会主义,爱国必须反对分裂,爱国必须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爱国必须坚持国际主义、反对霸权主义,爱国必须振奋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陆铭 《教书育人》2022,(5):54-5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特别是要坚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制度和理论成果同向同行.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需要准确理解树立远大理想和共同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