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我国优秀冰球运动员运动创伤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我国优秀冰球运动员116名进行创伤调查,结果发现男运动员的创伤发病率为88.5%,女运动员为65.5%。其创伤特点主要为急性伤或由急性伤迁延而来,慢性伤只占20%左右;创伤的多发性也很明显,占70%以上。创伤发病率最高的6种疾病依次为腰背肌肉筋膜炎、髌腱腱围炎、腕关节三角软骨盘损伤、踝关节韧带断裂和不稳、髌骨软骨病和肩袖损伤。就腰背肌肉筋膜炎发病率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本调查结果提出预防运动创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际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武汉体院、湖北省自由式男子摔跤队43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调查.43名运动员中,伤39名,患病率73.68%;查出伤病68人次,人均发病率152.9%.调查结果表明:训练场受伤占96.55%;损伤主要发生在专项训练时,占89.66%;损伤性质以急性转慢性为主,占66.18%;以膝(66.17%)、腰(19.12%)、手(8.83%)为好发部位;占全部损伤的94.12%.以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最多(45.59%)、腰肌筋膜炎次之(14.70%)、膝部半月板损伤9例占13.24%.影响训练的创伤占44.12%;治疗总有效率61.76%;在病因中以专项训练因素为多见,占67.65%,其次为身体训练、训练安排及比赛因素等,其中以专项训练过多最为多见,占70.59%,其次为技术失误及误伤、缺乏保护等.作者指出,提高技术训练水平、加强训练场医务监督、重视急性伤的处理是减少创伤患病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张鹏  孙亮  钱风雷 《体育科研》2007,28(5):62-63
对18名上海优秀跳水运动员进行创伤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男运动员发病率为70%,女运动员为62.5%。其特点是多为慢性损伤,大多发生在训练中。发病率最高的4种疾病依次是腕三角软骨盘损伤、腰椎间盘突出、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及骨折、肱三头肌拉伤。对这几种疾病进行病因分析,并结合调查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蹦床优秀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蹦床预赛暨2009年全国蹦床锦标赛的15支参赛队的95名男运动员和86名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运动员都患有不同部位、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损伤.男运动员损伤部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腰、踝、膝;女运动员损伤部位居前3位的为:膝、腰、踝;男运动损伤类型前3位:软骨损伤95例,占22.67%;肌肉损伤89例,占21.24%;肌腱损伤56例,占13.37%;女运动员损伤类型居前3位:软骨损伤79例,占19.41%;骨骺损伤68例,占16.71%;肌肉损伤64例,占15.72%;致伤原因前3位:男运动员为难度动作不到位、准备活动不充分、局部负荷过大;女运动员为体能训练少、局部负荷过大、恢复不好.建议运动员提高防伤意识,加强基本技术和自我保护动作的训练,改善运动队的医疗条件,发挥队医在防伤、治伤及根据心理疲劳的特点进行心理辅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广西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古典式摔跤队30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调查。30名运动员中,伤29名,患病率97%。调查结果表明:损伤以腰背(16%)、膝关节(15.3%)、肘关节(13.7%)、头颈(12.2%)为好发部位,占全部损伤的55.2%。损伤类型以扭伤(32.3%)最多、拉伤(24.2%)次之、挫伤占(16%)。损伤性质以急性为主,占61%;影响训练的创伤占47.4%;在病因中以有伤未休息多见,占23.1%,其次为慢性劳损、过度疲劳、技术失误等原因,各占12.8%。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选拔参加残奥会国家队冬训及部分春训的运动员进行调查,并就优秀残疾投运动员多年训练的主要动机进行了分析。结论是:1.我国优秀残疾投掷运动员坚持多年运动训练的因素既有对项目的热爱、对自尊和社会尊重的要求,同时也受生活压力因素的影响。2.男女运动员均表现出强身健体的训练动机。3.男运动员更看重运动训练的内部回报,女运动员则看重训练的外部奖励。4.男运动员注意运动训练的长远回报,女运动员看重运动训练带来的眼前利益。5.男运动员渴望通过训练及成绩得到社会认可,女运动员则更看重自我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1研究对象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柔道队的男女运动员31名。运动员年龄在10—14岁之间,其中男13人,女18人,专业训练年限1-3年。2结果(1)运动损伤部位调查结果柔道运动创伤部位主要是关节,其中膝关节损伤最为严重,占35.09%。其次为腰部、足踝部。肩、肘、小腿发生比例相当,大腿损伤最少。调查结果见表1所示。(2)运动损伤性质调查结果柔道运动的主要创伤为闭合  相似文献   

8.
帆船运动创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队和山东队的25名帆船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的调查,其中男16名,女9名;平均年龄22岁;专业训练年限平均4.36年,运动寿命平均5.80年;国际健将3名,健将2名,一级7名。被调查的25人中,伤18人,患病率为72%,男13名,占81.25%,女5名,占55.56%;其中慢性损伤22人次,占61.11%,急转慢性损伤7人次,占19.44%,急性损伤7人次,占19.44%。腰骶棘肌的慢性损伤居首位,患病率为44%,第2位是髌腱腱围炎,患病率为20%,第3位是胸腰椎压缩骨折,患病率为8%,其次是腰骶关节慢性损伤等11种,患病  相似文献   

9.
足球运动创伤初步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91~1993年,对国内13支足球队的338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中218人受伤;平均患病率1.48%;我国足球运动员的受伤年龄高峰段:18~23岁;43%的运动员在身体训练或专项训练中受伤;在比赛中受伤占45%;34%的运动员由急性损伤转为慢性损伤;常见运动创伤依次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病率12.1%),其次为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病率10.5%),髌腱腱围炎(患病率9.3%),运动创伤的治愈率很低。  相似文献   

10.
对广东省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损伤发生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古典式摔跤的72名运动员进行运动创伤调查。结果表明:损伤年龄集中在16-22岁。72名运动员惠病率100%,平均伤惠率655.93%损伤好发部位依次为头脸部,腰部,手腕部,膝部,肩颈部和肘部,脚踝部,胸部肋部。损伤病种:以耳朵肿胀发病率最高,其次是牙齿撞松,腰急性扭伤。损伤以急性转慢性伤为主,主要是在专项训练时受伤。提高专项训练水平,摸索科学训练的规律,加强医务监督,是减少患病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举重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共调查 2 6 5名男女举重运动员。并对其相关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 ,男女合计患者率为 78.4% ,而女性为90 .0 0 % ,共检出 12 1种损伤 ,但常见的集中在 12种。受伤部位以膝和腰患病率较高 ,依次为腕、肩、肘、髋。 73.8%的损伤是慢性损伤或急性转为慢性的损伤。除膝患病率女性高於男性外 ,其他如受伤种类 ,疗效以及受伤原因等 ,男女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损伤原因以错误技术动作 ,强度或量过大 ,以及身体疲劳等因素为突出。提出了减了损伤的预防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To conduc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al data of injuries in male and female youth football players.MethodsSearches were performed in MEDLINE/PubMed, Web of Science, Cochrane Library, and SPORTDiscus databases. Studies were considered if they reported injury incidence rate in male and female youth (≤19 years old) football players. Two reviewers (FJRP and ALV) extracted data and assessed trial quality using the 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Epidemiology (STROBE) statement and the Newcastle Ottawa Scale. 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approach determined the quality of evidence. Studies were combined using a Poisson random effects regression model.ResultsForty-three studies were included. The overall incidence rate was 5.70 injuries/1000 h in males and 6.77 injuries/1000 h in females. Match injury incidence (14.43 injuries/1000 h in males and 14.97 injuries/1000 h in femal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raining injury incidence (2.77 injuries/1000 h in males and 2.62 injuries/1000 h in females). The lower extremity had the highest incidence rate in both sexe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injury was muscle/tendon for males and joint/ligament for females. Minimal injuries were the most common in both sexes.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juries increased with advances in chronological age in males. Elite male players presented higher match injury incidence than sub-elite players. In females, there was a paucity of data for comparison across age groups and levels of play.ConclusionThe high injury incidence rates and sex differences identified for the most common location and type of injury reinforce the need for implementing different targeted injury-risk mitigation strategies in male and female youth football players.  相似文献   

13.
了解我国冰壶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做好伤病的预防是减少伤病发生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同时对提高我国冰壶运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以国家冰壶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子13人,女子12人,并针对较严重的伤病情况进行康复干预。结果发现国家男子、女子冰壶队损伤种类、损伤的原因不同;冰壶伤病中以慢性伤病为主,大多由于长期过度使用导致肌肉疲劳、关节压力增大所致;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肌肉的紧张和不平衡,减少关节压力和降低疼痛;老队员大多为慢性损伤、康复时间长、很难完全恢复,新队员损伤时间短、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鲍克 《体育科研》2013,(4):43-46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的损伤发生规律,为预防和降低跆拳道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参加2011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的237名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损伤总体发生率为13.1%,男显著高于女(P<0.01);男子损伤发生部位依次为下肢、头部、脊椎和上肢,女子损伤部位集中在下肢和头部;男子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依次为扭伤、挫伤和撕裂伤;女子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挫伤、扭伤和拉伤;损伤机制主要发生在受到对方腿击时,其次出现在出腿进攻时,男子更倾向于在被对手出腿击中的情况下发生损伤。结论:新规则实施后跆拳道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减少,与下肢相比,运动员头部损伤比例增加,运动损伤类型较多,损伤机制多发生在运动员实施高难动作的对抗环节,进一步提高运动员运动素质、完善技术动作、加强对抗性格挡训练是防治损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江苏女子篮球运动员在联赛准备期中损伤特征的研究,为有效控制职业女子篮球运动员的损伤风险提供研究依据。方法:以备战2018-2019年WCBA联赛的14名江苏女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sRPE监控运动员的训练负荷,通过跟踪调查记录运动员的损伤情况,分析训练负荷对损伤的影响。结果:江苏女子篮球运动员的慢性损伤率为100%,非接触性急性损伤高于接触性急性损伤,健将级运动员的损伤风险显著高于一级运动员(P=0.020);sRPE与基于Polar心率带的训练负荷得分(r=0.644,P=0.000)有显著性强相关;以中等负荷组(491~590 AU)为参照,低负荷组(98~490 AU)损伤风险有所降低(OR=0.912),而高负荷组(591~676 AU)的损伤风险(OR=2.174)和极高负荷组(677~1 219 AU)的损伤风险(OR=1.692)有所增大,其中高负荷组的损伤风险显著性上升(P=0.040)。结论:职业女子篮球运动员普遍患有慢性损伤,好发非接触性损伤,损伤部位以膝关节、足踝部和腰部为主;健将级运动员比一级运动员发生损伤的风险明显更高;中等负荷的训练课下运动员有较低的损伤风险,但减少负荷并不能有效降低损伤风险;相反增大负荷会使损伤风险显著增加,而进一步增大负荷时损伤风险又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17.
赛艇运动员的创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6支赛艇队154名运动员进行了创伤调查,结果表明,创伤患病率为55.20%,慢性损伤占70.27%,其中腰孤肌慢性损伤居首位,其次为膑骨软骨病、膑腹腱围炎和肩袖损伤。致伤情况主要为专项训练时致伤,占患病率60.35%,多为慢性损伤长期积累造成。认为今后应针对专项训练特点,加强科学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