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倘若能够运用语言暗示、行为暗示、情绪暗示、表情暗示等方式教学,不但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在学生犯错时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引导学生顿悟错误,对于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初中数学是很多学生害怕接触的一门学科,巧妙暗示能改善这个现象,构建高效课堂:利用情境暗示构造课堂教学气氛,利用"旁逸"暗示降低课堂提问难度,利用接近暗示增强知识间的熟悉度,利用言行暗示传递课堂教学信息,利用反向暗示走进学生心灵.巧妙暗示能让学生享受创"新"的快乐,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3.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化学教师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暗示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通过心理暗示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心理暗示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学生的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语言与心灵的双重沟通.教学语言的暗示艺术是在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基础上对教学语言的巧妙运用,有利于学生较好理解教学内容及师生交流.文章主要从暗示教学理论产生的机制,以及教学语言产生的三个因素:即教学言语、语态、体语三个方面的暗示进行探讨,以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巧妙运用教学语言暗示.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运用暗示艺术,不仅理论上可信,而且实践上可行。它不同于暗示教学法,教学暗示艺术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现代教学要善用暗示艺术来挖掘人的潜能,开发心理力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建立积极暗示,克服消极暗示;要用暗示艺术的“隐性语言”与学生进行对话;要灵活运用多种暗示艺术手段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运用暗示艺术,不仅理论上可信,而且实践上可行。它不同于暗示教学法,教学暗示艺术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现代教学要善用暗示艺术来挖掘人的潜能,开发心理力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建立积极暗示,克服消极暗示;要用暗示艺术的“隐性语言”与学生进行对话;要灵活运用多种暗示艺术手段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7.
龙璇 《文教资料》2010,(13):144-146
在实际教学中,暗示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可以被积极地引入思想品德教学中并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案例分析.阐述了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恰当运用环境暗示、语言暗示、行为态暗示、活动暗示和自我暗示.从而激活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堂,实现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8.
樊克良 《考试周刊》2013,(52):111-111
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思维与体力的结合,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从心理暗示的原理和特点入手,寻找其与体育教学的相通之处。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情绪的暗示、气氛的暗示、榜样的暗示、语言的暗示、艺术的暗示、自我的暗示等途径实现心理暗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增强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俊 《教育导刊》2014,(11):72-75
教学暗示艺术通过策略性地运用非语言符号,借助心理暗示的原理,不自觉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非语言符号的不恰当运用,教学中的消极暗示作用普遍存在。文章分析了课堂教学中非语言符号消极暗示作用的存在原因,提出了非语言符号在教学暗示艺术中有效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暗示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或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合理适当地运用暗示的方法可以在师生之间产生默契,使学生保持大脑的激活状态,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论运用心理暗示法优化德育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心理暗示通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具有含蓄性、间接性的特点,容易被暗示对象所接受。青少年由于其心理不够成熟,人格尚未独立,具有一定依赖性,受暗示性较强,如果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心理暗示方法,使学生在放松、无对抗的心理状态中学习道德知识,增强道德意识,促进道德认同和内化,就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暗示教学法是以学习者的主动能力为本,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在相对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基于前期研究成果,重点放在暗示教学法在英语教学具体运用。介绍暗示教学法的一些常用教学方式,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活动,将暗示更有效的用于外语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高等英语教学陷入瓶颈,很多高校不重视高等英语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死板,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暗示教学法"是一种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它强调无意识的作用.在国外,这种方法已经受到很多高校的欢迎.笔者认为,我国也应注重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推广.本文主要从"暗示教学法"的定义,使用的要求,以及使用的必然性等方面分析"暗示教学法"在我国高等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心理暗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暗示是教学中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对激发学习兴趣、克服情感障碍、挖掘学生潜能具有特殊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积极暗示,实施间接暗示,引导学生自我暗示,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物理难学,让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有的学生发展到怕学物理甚至逃避物理课。这其中有物理自身的学科特点,但学生中消极的个体暗示和群体暗示的负面作用不可小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有效地让学生重视、喜欢并学好物理。  相似文献   

16.
心理暗示是在受暗示者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通过议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和气氛等有利条件,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暗示手段,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能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以达到高速、高质量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现代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相应的学科知识和训练必备的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然而,学科教学毕竟不同于心理教…  相似文献   

17.
心理暗示有利于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又是影响心理暗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建立并巩固与学生亲密无间、融洽协调和相互信赖的关系,从而为实施心理暗示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小学英语教育更加重视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而暗示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出非常显著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暗示教学法的内涵、教学原则以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应用暗示教学法,以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史颖珠 《成才之路》2011,(26):64-65
心理暗示是指受暗示者在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通过议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和气氛等有利条件,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活动。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暗示手段,就是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以达到高速、高质量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相应的学科知识和训练必备的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然而,课堂教学毕竟不同于心理教育,心理暗示只能以一种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使之既不淹没学科特点,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20.
暗示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或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人们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和意志等方面都会受到暗示.并不自觉地同潜意识结合起来,以实现预定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适当地运用暗示的方法可以在师生之间产生默契.使学生保持大脑的激活状态。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