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通过多次实验,得出一个公式:课堂上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 38%的声音 55%的面部表情。从这个公式看,属于态势语言行为作用的比重很大。从教学控制论和教学的实践可知,课堂教学中态势语言行为在信息传递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教学中的态势语言呢? 所谓教学中的态势语言,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和姿态等。它和有声语言(口语)、板书、教具等一起传递知识信息,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教师通过恰到好处的态势语言,能充分  相似文献   

2.
体态语言的特点及其教学功能与运用俞越龙体态语言,又名举止神态语言(BodyLanguage),俗称手势、表情。它与口头语言,均为传情达意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艾帕特·梅拉别恩从许多实验中取得了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效果=7%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  相似文献   

3.
于金荣 《学子》2012,(7):46-47
语言是教学的基本媒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媒体。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还靠一些非言语行为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如,各种手势、姿势、眼神及面部表情等。美国心理学家伯特.梅宾总结出这样的公式:交流一项信息的总效果=7%词语+38%声音+55%面部表情。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良好语言能力和素质,更要重视非语言行为在教...  相似文献   

4.
人们彼此之间传递信息,除了靠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还可以借助于人们的面部表情、体态动作。这种通过人们面部、体态的变化和动作来表达情感的无声的非语言信号叫做人的体态语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之间交流的总效果,有55%来自表情。而在以传递授课信息和情感信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体态语言的使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要注意用好面部表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个公式这样表述: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调+55%面部表情。这个公式形象地表明了面部表情在信息交流中的特殊作用。课堂教学也是个信息交流、传递的过程,这个公式当然适用于课堂教学。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运用好面部表情。 1.运用面部表情组织教学 上课伊始,教师站在讲台上,表情严肃而不失平和,再用目光扫视一下全班,同学们便会立即坐好,安  相似文献   

6.
体态语(言)也称无声语言,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之中,教师以其表情、手势、动作、眼神等体态语言来传送教学信息和表达情感,从而辅助有声语言,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一、体态语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Albert·Me-hyabin)认为,信息的效果一7%的文字十38%的音调十55%的面部表情。从中可见体态语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1.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仅仅依靠听觉获取的教学信息比较抽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自然地运用手势、眼神、丰富…  相似文献   

7.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安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公式:人类全部的信息表达=7%语言+38%声音+55%身体语言。也就是说,在面对面的交流中,55%的信息内容是由非语言暗示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势、手势、体态、眼神等;38%的内容由非语言内容的声调表达,只有7%的内容是用语言说出的。由此可见,非语言沟通在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彭素芬 《教师》2010,(15):13-13
体态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有声语言外的目光、表情、手势及身体各部位的姿态动作、服饰等方式传递信息的一种有效的语言形式。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别恩曾通过无数次实验得出:课堂信息传递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语调语速+55%的表情动作。因此,我们不可忽视体态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师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正确、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这就对“态势语言”中的面部表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面部表情是课堂上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课堂上一幅艺术性很高的“板书”。有一个公式这样表述: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 38%的声调 55%的面部表情。这个公式形象地表述了面部表情在信息交流中的特殊作用。教学也是一个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这个公式当然也适用于课堂教学。显而易见,在职高语文教学过程中,面部表情有很大的艺  相似文献   

10.
体态语是指语言外的眼神、表情、手势及身体各部位的姿态动作,有人把它称为“身体语言”。体态语是课堂教学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别恩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公式:课堂信息  相似文献   

11.
体态语言是一种运用动作、姿态、表情等传递信息的教学艺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美同一位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指出,人们的信息量7%来自文字,38%来自语气.55%来自动作和面部表情。由此可见体态语言在传递信息中的重要作用。恰当优美的手势,有亲和力的面部表情,可以协助有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出适当的课堂情境,有些甚至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终生不能磨灭的印象。有人说知识好比种子,教师的亲切态度好比阳光,学生愉快的心情好比土壤,只有在阳光的哺育下,知识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2.
董克亮 《甘肃教育》2014,(21):72-72
正语言是人类交际活动最主要的信息载体,但是交际工具不仅仅是语言,人们还依靠一些非言语行为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如各种手势、姿势、眼神及面部表情等。美国心理学家伯特·梅宾总结出这样的公式:交流一项信息的总效果=7%词语+38%声音+55%面部表情。凡是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较好的语言能力外,都很重视非言语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技巧的主要形式,也是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那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副语言,也称非语言行为,它是教师运用眼神、表情、姿态、动作等,把某种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对其心理、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启发其按一定的方式去思考、行动的一种无声语言。一、表情语的运用面部表情,是人传递信息的高级中心,美国学者帕尔·拉别恩曾经通过许多实验,总结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见,学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获得很丰富的信息。在师生的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表情非常敏感,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对学生产生某种暗示作用,学生会从教师的表情中领会到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教师的眼睛…  相似文献   

14.
谈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芬 《河北教育》2005,(21):36-36
体态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面部表情、手势及姿态语言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从广义上讲,教师本人也是一种媒体,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自身的声音、板书、姿势、表情等传递教学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它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的传递者。”可见,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教师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实践中不可忽视的一个传播媒体。  相似文献   

15.
一、目光语在教学中的作用 心理学家阿尔特蒙荷拉比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得到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一句话的影响力=7%语言+38%声音+55%面部表隋。有的心理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视线活动概括了70%的体态语表达领域。由此可见表情语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而在生动多变的表情语中,使用最广泛的、表现力最丰富的是目光语,恰当的目光语不仅能够表情达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控课堂气氛,而且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什么叫Bodylanguage呢?Bodylanguage是指通过全身或某个部位的动作、表情或姿态,传递给别人特有的意思或想法的体态语言。美国心理学家帕乐、帕拉别思通过实验证实: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不难看出,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人体语言与口头语言的作用几乎相等。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手势语言及面部表情语言进行教学,学生就会特别感兴趣,能够迅速、准确地理解语言内容,使记忆更加深刻。语音、语调教学中的体态语。语音、语调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学习标准的语音、语调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借助…  相似文献   

17.
邹志琼 《文教资料》2006,(28):100-101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善用身体语言则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种。在越来越注重教学质量的今天,身体语言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别恩通过实验得出如下公式:课堂信息传递的总效果=7%的语言 38%的语调语速 55%的表情动作。可见身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教师的身体语言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找回它在课堂教学的位置提出自己浅显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师的传递信息。传递信息的工具是唯一的,那便是语言,而传递信息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用有声语言,也可以用无声语言,即人体的形体表现和动作,也就是“体态语言”,“体态语言”一般可分为手脚表情和面部表情等数种。人们一举手,一投足,一顾一盼,一个微笑,都可以传情达意。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体态语”,  相似文献   

19.
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相倚而立。对于前者,人们时常关注。而对于后者,却鲜究其理。所谓非言语行为,是指运用表情、姿态、手势、仪表等无声语言或语音、语速、语调等辅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行为。它不仅可以加强、扩大言语行为的效果,而且可独立地传达信息,在课堂人际沟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指出:信息的冲击力1 =7 % 言辞+ 38% 声音+55% 面部表情。[1] 质言之,信息传播主要依靠非言语行为。这里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具体分析非言语行为的类别、特点、作用和运用技巧等。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然而,教师在讲课时,除运用有声语言以外,还常伴随相应的手势、表情、动作、眼神、体位等无声语言来增强表达效果,加强学生的印象。我们把这和无声语言,称为体态语言。体态语言在传递信息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总结了一个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十38%的音调十莉花田面团表问O这就回布7体态请辜的田要性。”丹,笋.为什么体面语星拉此回自唱?这霞因为它地从听觉经遭授受四届忘自荐深a狠脑科学的研史表明,人的大脑左5两半球8有不同时完工。工半球男尊语皇和通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