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清明上河图》构图形式、绘画语言的分析,认为《清明上河图》是有感而发、有灵而作,有主题、有意境,构图完整、艺术语言丰富的艺术创作,是一幅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写,而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鼎盛时期的繁荣景象的艺术作品,是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是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都相当高的国之瑰宝。  相似文献   

2.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现藏故宫博物院),真实地描写了北宋末年汴梁(河南开封)城市的繁华景况。它不仅是一幅描写生活及风俗的图画,也是一幅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图画记录。这样细致地刻划城市人民生活及风俗的图画,在我国绘  相似文献   

3.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这是一幅表现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风俗世情的长卷。画面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的景象。初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片枝芽萌动的小树林,[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艺苑掇英     
风俗画是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的人物画!这类作品都是以现实生活为背长;反映某个时期的乡土人情、民俗风貌的。在我国历代绘画中,有许多优分的风俗画作品,其中形响最大的可数求代张择端的(清明上何图︾。 (清明上河图︾︵长五二八厘米、宽二四·八厘米︶足一幅场面宏大,内容丰富的长卷卷轴画,系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绘画的优秀作品之︼六它好象一面镜子,将北宋首都沛粱︵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色和热闹气氛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它如同一本宋代民俗的百科全书,使我们体会到北宋年代的民俗风情,经济风貌!城市建筑.衣着打扮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瑰宝。这幅风俗画以高度的现实主义手法,通过众多的人物形象,描绘出“珠帘十里沸笙歌”的景象,表现了“汴京盛时伟观”这一主题。画卷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据斋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画上共有1643人,208头动物,比古典名著小说《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所描绘的人物都多。明代诗人李东阳在《清明上河图记》一文里,对画上人物的刻画做过这样具体生动、形象有趣的描述:“人物则官、士、农、贾、医、卜、僧道、胥隶、篙师、缆夫、妇女、臧获之行者,…  相似文献   

6.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因其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北宋东京的社会生活而为历史学界关注。近年则成为历史教师常用的材料,无论是讲古代城市经济还是教宋元  相似文献   

7.
世界闻名的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全长五百二十五厘米,高二十五点五厘米。它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全画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场面复杂、结构严谨。从我国古代绘画题材内容的变化来看,这幅作品突破了唐代以来的人物画主要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的范围,开始努力描写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生活场面。而其规模之大、描写人物的生动细致、艺术技巧的高超,都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8.
《清明上河图》中“清明”该怎样理解石嘴山市三中陈焕祥北宋时期,绘画开始重视对现实生活习俗的描绘,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在风俗画中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是,关于其中的“清明”二字应怎样解释为好呢?笔者在教学中广为翻阅有关材料,大体归纳为以...  相似文献   

9.
《清明上河图》中的城门楼,是该图形象体系的组成部分;它是对生活真实的艺术反映,而不是对北宋东京外城上那座上善门的机械摹写。“上善”一词典出《老子》,体现了道家的比德观念。宋太宗以“上善”为城门赐名,主要出于宗教观念。  相似文献   

10.
近日,有历史军事学家表示,描绘北宋都城的水陆交通及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图》,竟泄露了北宋王朝的军事机密。据了解,每幅名画都暗藏着不可告人的玄机,而在《清明上河图上》,缺少了两种市井常见动物——马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所表现的形象生动的各色人物、店铺林立的街道、热闹繁华的市场、卞河两岸紧张有序的漕运等入手,结合《东京梦华录》等有关史料,研究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社会生活、市场经济、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与《清明上河图》的关系,分析这幅名画产生的社会渊源,为这一作品的研究提供另一思路。  相似文献   

12.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传。——《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13.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14.
《清明上河图》是六年级语文的一篇选修说明文。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描述画面,基本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及其在我国绘画史和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教学重点是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从某种意义而言,绘画作品是通往未知过去的大门,是反映造就过去和现在因果关系多样性的一面镜子。从历史视角观察绘画作品,有助于学生挖掘其反映的时代及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具体形象地感受历史,体悟历史。但不少教师在选用绘画作品作为史料时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对此进行分析和思考,并试图寻找合理解读和有效利用之法。1.误选自北宋徽宗时期画家张择端(1085—1145年)的《清明上河图》卷问世后,特别是明清以  相似文献   

16.
国亡图逸张择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翰林画院画史时所作.图系绢本,画幅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它是一幅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升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7.
史实 《科技文萃》2005,(11):186-188
张择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翰林画院画史时所作.图系绢本,淡着色,画幅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它是一幅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升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8.
<正>《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相似文献   

19.
正文学艺术,包括绘画、戏剧、曲艺、舞蹈、音乐等姊妹艺术,都讲时代精神。不仅是山水画、人物画需要时代精神,花鸟画同样需要。比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的市井文化,透过小桥流水、商贾文人等反映出它的时代性。通过作品,我们便可以了解当时北宋繁荣的生活。而徐渭、朱耷等人的作品反映自身的心境,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及落魄处境互相印证。每一个时期都有其时代精神,就看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时代,如何加以捕捉并画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20.
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地再现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盛况,很多人认为图上所画是汴梁清明景色,殊不知,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清明上河图》所画并非清明之景,而是地地道道的汴梁秋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