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支格阿鲁是古代彝族的神话英雄人物,被西南地区的彝族认为是远古祖先,受到崇拜.彝语南部方言区流传的笃杰阿龙(也称阿龙)传说,就是支格阿鲁传说.相比之下,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支格阿鲁崇拜已经从文学、信仰观念层面发展到了仪式实践阶段,这是支格阿鲁崇拜文化中的较高级阶段.支格阿鲁是祖先神、生育神和村寨保护神.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支格阿鲁崇拜形成了两项村寨集体性的信仰民俗仪式:“咪嘎哈”仪式和“德培哈”仪式.“咪嘎哈”仪式一年一度举行,“德培哈”仪式十二年一度举行.目前,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支格阿鲁崇拜文化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传承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彝族自称及其支系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彝族在社会历史长河中传承和延续下来的特定的社会文化习俗所产生的互动因素,不同的彝族支系形成繁多的彝族自称和彝语方言或土语,而不同的自称产生了不同的彝语氏族地名.彝族社会生活中所崇重的祭祖大典"耐姆"分支习俗是造成彝族支系繁多、自称繁杂方言或土语众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彝语属于汉藏缅语系藏缅语族,彝族文字是一种音节文字,彝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彝语声调研究在彝语语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以诺话作为彝语北部方言中的语言之一,与其他语言不同,尤其表现在以诺话的声调方面.了解以诺话声调及变调的现象,进而找出变调的原因及规律,对研究彝语声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彝语南部方言纳苏话存在大量的词重叠用法,主要有AA、AAB、ABB、ABA、AABB、ABAB、ABAC、ABCB及ABACC式等九种主要类型。作为一种超词结构,彝语南部方言纳苏话词重叠有调量作用,有时量或动量增加,程度加深,表褒义的情况,但也有更多的减量,表贬义。无论哪种情况,词重叠的灵活使用使彝语纳苏话表达更加形象生动,这可能源于彝族固有的诗意思维与诗化表达叙事传统,词重叠及其使用属于彝族诗体言语结构及其方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尼苏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其所操的彝语属彝语南部方言,对尼苏话做语言人类学研究,有助于我们从语言层面透视尼苏人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彝语南部方言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尼苏人的世界观、社会历史状况以及经济文化生活,这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彝族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彝族学者普璋开自2001年开始以个人身份同澳大利亚学者大卫·布莱德利合作,翻译海外彝语南部方言区古籍以来,计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到2014年,大卫先生陆续寄来从法国、英国和中国台湾等地采集的2000余张彝族南部方言区彝文古籍文献影印件.普璋开根据这些影印件复抄经书100余卷,四行体翻译40余卷100多篇经文,为海外彝语南部方言区古籍文献的抢救性翻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要抢救和保护海外彝文古籍文献,应加强与海外合作,以数字化保存古籍文献的同时,加强翻译和出版,以便更好地传承彝族文化经典和中华文化的历史根脉.  相似文献   

7.
隶属于北京官话区和冀鲁官话区的廊坊方言,可划分为三个方言区:南部方言区;中部方言区;北部方言区。各方言区的声调与普通话的声调之间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并呈现出不同的声调特征。本文对这些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辨正。  相似文献   

8.
中古知三、章组塞音、塞擦音声母在湘方言的读音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三、章组声母读音在湘方言历史上经过了极剧烈的变化,在现代湘方言中表现复杂。现代湘方言三.这几个古声母的读音有舌尖中音(t组)、舌面前音(tG组t组)、舌尖后音(ts组)、舌尖前音(ts组)、舌根音(k组)、舌叶音(t∫组)、等。前四种读音在湘方言区成块状分布:舌尖中音主要分布在湘方言区的中部;舌面前音主要分布在湘方言区的西部和南部;舌尖后音主要分布在湘方言区的东部;舌尖前音主要分布湘方言区的北部和邵阳部分地区。后三种读音分布于个别方言点。  相似文献   

9.
方言、次方言的划分,并不是以使用人口的多寡而是以语言特点为依据的。各方言、次方言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完整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由于汉语各方言区使用的是统一的汉字,同一个汉字在不同方言区内,形、义完全相同,只是读音不同。而且现代汉语各大方言又都来自于古代汉语,渊源相同,因此各大方言、次方言在语法方面的分歧并不显著,仅仅是大同中的  相似文献   

10.
“塑料”普通话是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过程中,方言区人们偶尔使用的交际工具,它的形成与生理、心理、社会和语言本身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它是语言统一过程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各方言区情况不同,同一方言区包含多个层次。单从语音上讲,如果“塑料”普通话某一层次的语音为某一方言区成员共同使用,这一层次就会形成方言文读。  相似文献   

11.
印有家 《现代语文》2006,(10):88-89
所谓方言,就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按通俗说法,就是那些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以地区、族群等划分的"小众化"语言.我国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和客家方言七大方言区,七大方言区内又有很多子方言区.  相似文献   

12.
凉山彝族阿都情歌对唱主要是以探情、初恋、相恋、相思、盼望、祈求、遂愿、分手、尾声等结构来倾诉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真实地反映阿都方言区彝族青年人的心理特征,美好的愿望,道德情操和坚贞的爱情追求。从中不仅可以看到阿都方言区的彝族社会礼仪,还可以看到阿都方言区彝族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是研究阿都方言区彝族婚俗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家道即治家、成家之道,是家庭赖以成立、维持和发展的规则和道理。彝族典籍《海腮耄启》收录了大量关于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的诗文,其中有些是彝族婚礼仪式上传唱的酒礼,有的是司仪诵读的祝词,彝语叫“尤咪”,属于彝族传统家道教育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彝族伦理道德教化。虽然时过境迁,但其充满哲理的彝族家道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汉语方言卷)对汉语方言的分区、整理分析《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42本分卷中的量词,梳理不同方言的量词特点。将汉语十大方言区的量词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考察,比较汉语方言各点量词的内部系统、通用量词、特色量词等,通过对各方言量词的比较,揭示各点量词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5.
扬雄的《方言》提供了丰富的汉代词汇资料及其分布,使我们有可能窥见汉代方言区划的轮廓。自林语堂始,先后有学者以之为依据进行汉代方言分区研究。各家分区论说大同小异,研究依据、条件、原则基本一致,在研究方法上亦各有见解。但是,目前受《方言》材料本身的局限,汉代方言分区研究在方法论上未有大的突破,这项研究工作还无法向更细致的层面推进。  相似文献   

16.
湖南平江方言属于赣方言的次方言区,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唐宋语音的痕迹,在词的构造、词汇的构成以及特征词和同义词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呈现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藏语有三大方言区,本文将其统而分为牧区方言和农区方言两种方言,并分别对二者在各方言区的差别以及境内方言和境外方言作了比较和分析;明确了大力推广通用藏语,重视民族语文工作的重要意义;在藏语的发展趋势、统一藏语的方法即藏语研究的条件等方面提出了笔者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赣方言     
它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中面积较小、使用人口最少的一个方言。赣方言并非"江西话",江西省境内除赣方言外,还有客家方言、吴方言和江淮官话,江西的邻省也有赣方言。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2%强,分布于江西的北部和中部。  相似文献   

19.
"伏羲"来源于彝语"蛇"的称谓。彝语支民族中古时期称"乌蛮"、"白蛮",与《说文》"南蛮蛇种"之说所记载的彝族蛇崇拜历史是相吻合的。而"伏羲"一词的语音及语义,在彝族及彝语支民族当代的语言中还有所保留;"伏羲"神话传说中所反映的人类婚姻家庭形态,在彝族及彝语支民族的神话传说中也广泛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20.
汉语方言与英语在发音上差别很大,因此各方言区的人,尤其是成人学习者在英语语音习得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分析了中国南方部分方言的发音特点,并举例说明了受这些方言影响的成人英语学习者的典型错误发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