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伴随全球信息媒介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电影技术的创新,好莱坞电影以其强大的技术实力继续占据着全球电影的霸主地位。在意识形态、文化和电影产业变化的影响下,好莱坞电影在“他者”形象的塑造上呈现出一种“渐变”的发展方式。因此本文将梳理好莱坞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华人形象”,以时间为跨度,分析好莱坞电影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华人形象”。希望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好莱坞电影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认知-知识体系"之一的电影在影像的表意过程中反映意识形态。好莱坞影片中的华人形象某种程度上记录了美国社会对其认识的思想轨迹,体现了历史性与现实性的融合。近几年美国电影作品中的华人形象呈现出多样的性格特征,但主流意识形态的审视视角依旧脱离不了固有的框架。全文应用相关电影理论,解读好莱坞电影对华人的阐释视角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进一步进军中国市场,呈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从广告植入、中国演员参演角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塑造了多层次的中国形象。相比20世纪及更早时期,新世纪好莱坞电影中呈现的中国人及中国形象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对21世纪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人文环境形象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新世纪好莱坞电影中塑造的中国人文环境不再完全呈现贫穷落后的面貌,尽管仍存在小部分落后乡村的镜头,但总体上逐渐转变成工业王国、现代化的大都市甚至高科技工业园。  相似文献   

4.
赵永湘 《文教资料》2012,(12):107-108
在一个多世纪的美国电影史上,好莱坞电影在塑造作为"他者"的中国形象上有一套"定型化"的描述。本文以2011年好莱坞两部大片为例,选取其中比较突出的中国元素,分析其在影片中传达的中国形象,解读其潜在话语。  相似文献   

5.
重思经典 多重声音——女性主义电影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从批判经典好莱坞电影对妇女形象的错误再现开始,经过后结构主义带来的批评转向,已经在形象再现、女性电影、观看方式等议题上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由于女性主义者对经典形成之霸权的警惕,女性主义电影研究不断纳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已经取得的成就。基于不同立场的学者采纳不同研究方法积极开展对话,挑战知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限制。  相似文献   

6.
电影是把语言艺术、表演艺术和造型艺术结合起来从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在美国好莱坞大片《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纵观世界各国的电影,也只有美国电影对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情有独钟,这并非偶然,而是由于美国这个移民国家的国家文化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刘素 《文教资料》2013,(30):22-24
20世纪初期的好莱坞电影对新感觉派的创作产生了诸多影响,本文以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例,分析新感觉派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借助的电影化想象,以及这些女性的风格模式和产生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好莱坞电影历程中,中国形象和中国反派角色突出体现了美国主流文化对东方的想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八十至九十年代的美国人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深入地探索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好莱坞最初所塑造的中国形象已无法满足西方大众对东方世界的渴望,由此,中国形象在好莱坞电影工厂中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9.
好莱坞电影是美国和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媒介,对于美国塑造自身形象,宣传自己的价值标准,甚至达到文化渗透的目的功不可没。电影作为一种渗透力极强的现代产物,改变着人们所谓现代化的生活观念和方式。本文主要对好莱坞电影中重点宣传的美国"救世主"形象、个人英雄主义形象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吸血鬼是恐怖电影中的常见题材。对此类题材,好莱坞没有千篇一律地处理,而是深入发掘其文化内涵,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在银幕上尽可能地多方面、多层次塑造丰满的吸血鬼形象,使此类题材的电影异彩纷呈,极具观赏性。  相似文献   

11.
电影是现代文明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好莱坞电影的种种银幕形象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电影中所强烈透露出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美国人的个人价值观。一方面这种价值观崇尚个人和独立,追求正义和尊严;另外一方面这种追求里面又隐含着个人与社会秩序、暴力之间的矛盾,这种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在电影中得到充分反映。  相似文献   

12.
国家形象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国家的总体印象,它既是政治、经济、军事等国家硬实力的体现,同样也是文化、艺术等国家软实力的呈现。电影作为一种现代综合艺术形式,在塑造国家形象、传播国家形象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电影创作与国家形象的"自我"与"他者化"构建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电影构建国家形象应当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以"自我"构建为主体,二是从"他者化"中寻求自身的完善,三是强化民族心灵史与社会生活史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3.
二战催生了好莱坞西部片、歌舞片之后的第三大类型片——战争片。其间,珍珠港无比重要,它将经典的“复仇”叙事推送到国家级别,由此确立了好莱坞战争片的核心价值。战后好莱坞二战影像以“历史叙事”和“个体叙事”的不同方式先后展开,“美国大兵”形象分别承担了“王朝喜剧”和“个体悲剧”的审美功能。由于强大的影像冲击力,“美国大兵”逐渐成为“泛影像”娱乐产业重要的“资源库”之一,获得了影像中的神话地位。  相似文献   

14.
QI Rong-qing 《海外英语》2014,(9):214-216,219
Hollywood movies are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American culture while promoting its mainstream ideologies and core values via the silver screen.The Christian elements embodied in Hollywood science fiction films reflect the importance of Christianity in American culture and distinguish themselves from science fictions made in other countries,therefore serve the studies of Hollywood films and American culture.  相似文献   

15.
“异化”是好莱坞电影的一个重要特征。人生而自由,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民族.社会都被笼罩在好莱坞电影的异化中。因此,以清醒的头脑去审视好莱坞电影,并以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它,我们的弦子才会有可能通过其滋养成为自身民族文化的守护者和塑造者。  相似文献   

16.
女性四部曲是导演法斯宾德电影美学理想的重要载体,集中体现了导演独特的叙事模式和镜像语言,对间离效果及对好莱坞情节剧借鉴式运用,使得法斯宾德的电影作品呈现出独特的新德国电影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电影《赛德克·巴莱》虽然存在诸多争议,但是在民族形象构建方面却有着独到之处,值得大陆电影借鉴。正面民族形象的建构命题,是影视艺术所应承载的最基本的国格,却是当代电影正被忽视和悬置的一个命题。  相似文献   

18.
新好莱坞电影对世界电影的发展起到了艺术化与商业化融合的作用,从对高科技手段的艺术应用,对新浪潮美学技法的借鉴,以及对旧好莱坞电影的扬弃中,我们可以发掘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吸收了江河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的形象美,借鉴音乐、舞蹈、戏曲的节奏美、旋律美,使文字的形象与人的艺术表现力化为一体,抽象化为一种"神态"和"意向",并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艺术的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