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正>癌症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事关普通百姓的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癌症防治,2019年,实施“癌症防治行动”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遗传学及基因组学专家林东昕教授是中国肿瘤学界的领军人之一。从事肿瘤基础研究近30年来,他持续推动肿瘤研究与防治的“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2.
提起陈志良教授,人们首先会把他和早期的三九胃泰、壮骨关节丸、正天丸、胃必宁片和尿毒清等耳熟能详的药品联系在一起。作为南方医院药学部中坚人物.陈志良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在临床基础上开始切入以发挥自身优势为特色的应用性研究。“九五”与”十五”计划期间.作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九胃泰、正天丸、壮骨关节丸、胃必宁、尿毒清连同东冠注射液等共获得6个国家新药证书,  相似文献   

3.
刘颖 《科学中国人》2005,(12):40-40
美丽的山城重庆,有一位杰出的泌尿外科医生——靳风烁教授,他对泌尿系统肿瘤,尤其对膀胱癌的防治关注已久。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他潜心研究,针对膀胱癌复发率高的特点,展开了膀胱肿瘤复发机制的研究,提出了膀胱肿瘤免疫逃逸导致复发的重要理论,据此开展了BCG及IL-2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研究,总结出BCG+IL-2膀胱灌注的“四·六”疗程方案,该研究成果在全国多家医院推广,收到良好的效果,使膀胱肿瘤的复发率较国内外报告下降了约20%。靳风烁教授现任第三军医大学泌尿外科主任,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他还担任全军泌尿外科专委会委…  相似文献   

4.
昔日,他风华正茂,昂扬激越;今日,他夕阳无限,老当益壮。吴从教授是我国著名泛函分析专家,主要从事泛函分析和模糊数学研究。1978年,他获全国科学大会一项重大科学成果奖“若干类泛函空间理论及应用”;之后他又先后获国防科工委、航空航天部、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二等奖4项和黑龙江  相似文献   

5.
张洁 《科学中国人》2009,(11):110-113
刚过不惑之年的罗健教授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的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对普通内科疾病及常见恶性肿瘤如肺癌、胃肠肿瘤、乳腺癌、淋巴瘤、骨及软组织肿瘤等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同时,他也是我国最早关注癌症疼痛,并系统从事癌痛,社会心理、姑息治疗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专家之一。在罗健教授看来,  相似文献   

6.
他在“人体司令部”艰难探寻.伴随着患者在生死较量中寻找生命的蹊径。一次次技术创新.让众多深受颅脑肿瘤折磨的病人重获生机。不仅如此.他还为探索研究脑胶质瘤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不遗余力。他率先提出建立胶质瘤规范体系.让”不治”变成”可治“。他说”作为一名医生.不仅仅只是要拯救病人于水火之中.  相似文献   

7.
陈毓川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地质专家,他系统、深入研究广西大厂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矿带地质,为指导找矿及总结成矿规律作出了贡献;深入研究宁芜、庐枞、南岭及全国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提出宁芜玢岩铁矿成矿模式,在国内开拓区域矿床成矿模式研究领域,系统总结华南花岗岩有色、稀有矿床及陆相火山铁矿成矿规律,促进了全国火山岩区及花岗岩区的地质找矿工作;与程裕淇等研究提出矿床成矿系列概念,发展区域成矿理论,广泛应用于指导找矿。“六五”以来至1998年负责地矿部门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七五”期间负责全国金矿找矿工作,“八五”期间组织地矿系统第二轮区域成矿规划工作;1999~2004年负责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系统研究总结全国区域成矿规律。陈毓川院士为我国的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姚穆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纺织教育家和纺织材料专家。 1930年 5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 ,195 2年西北工学院纺织系毕业留校任教 ,1982年晋升为教授。他在陕西生活、工作了半个多世纪 ,成果卓著、贡献突出。他建立了纺织材料学科新体系 ,开拓了人体着装舒适性研究新领域 ,曾参加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 ,他研究建立的“系列纺织测试技术和标准”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多项 ;1998年编写的教材《纺织材料学》获纺织总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2 0 0 1年“…  相似文献   

9.
袁隆平院士简介袁隆平院士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1年获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2001年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技奖;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美国“世界粮食奖”和以色列“沃尔夫奖”等十一项国际奖和何梁何利基金奖。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兼湖南省农科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及湖南农大教授,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袁隆平于1964年在安江农校任…  相似文献   

10.
吉林大学郭孔辉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汽车设计研究专家,长期从事汽车系统动力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为我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88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证书;2001年受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首批“特聘专家”;2003年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周年50位杰出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陈蔚  沈健 《科学生活》2023,(11):6-7
<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痛胃肠镜检查越来越常见并已逐步成为了一项常规的年度体检内容。大家知道无痛胃肠镜检查是胃癌、直肠癌、结肠癌等肿瘤检查的一项金标准,对各类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诊断和发现是非常有效的,现已广泛用于相关肿瘤的早期社区筛查以及体检。然而,很多人对胃肠镜的检查心存疑虑,认为做普通的胃肠镜检查会感到极其难受和不舒服,而且会产生疼痛,  相似文献   

12.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2):F0003-F0003
朱继懋,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是我国最早从事深潜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长期从事潜艇、潜水器及水下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实践,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7103”深潜救生艇,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两艘潜艇在水下成功对接的国家:主持研制了3500米以及极限深度的无人遥控潜水器ROV;  相似文献   

13.
康克军教授是我国核技术及应用 学科领域很有造诣的青年学者,是清 华大学辐射成像研究方向的开拓者、 清华大学核技术及应用学科年轻的学 术带头人。自1991年归国起,康克军 教授领导了清华大学承担的国家“八 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大型集装箱 检测系统”的“信号与图像系统”专 题研究,实现了“孤岛隔离高精度阵 列模数变换”、“多层次投影数据获取  相似文献   

14.
赵法箴院士是我国知名的水产养殖学家、“中国对虾”(又称对虾、明虾、东方对虾)养殖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自1954年走进山东大学水产系后的那一刻他便与水产养殖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自身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了他为之奋斗一生并引以为豪的对虾养殖业。多年来他主持和承担完成的“对虾人工育苗及精养高产技术的研究”、“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对虾人工配合饵料的研究”分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  相似文献   

15.
涎腺肿瘤常见于腮腺,手术不当易损伤面神经导致面瘫;肿瘤破裂易造成种植性复发;颜面部手术美观要求高;传统手术方式并发症多。如何既根治肿瘤又保存器官形态和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难题。“涎腺肿瘤治疗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项目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历时二十余年,  相似文献   

16.
炼铁高炉的“肿瘤”大家都听说过有一种肿瘤病,对人身健康威胁很大。如果在食道或胃的某一部位长了肿瘤,就会使人吃喝不下。炼铁高炉也会长“肿瘤”,这就是冶金工作中经常说的“炉瘤”。高炉是高达好几层楼的大圆筒,从上到下分成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炉底几部分。矿石和焦炭等原料从炉喉装入,逐步下降,最后在炉缸内熔炼成生铁和炉渣。高炉长了炉瘤,也会使高炉吞不下矿石,情况严重时,可使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人》2023,(1):72-73
<正>积淀深厚成果卓越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由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健人创建于1985年,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向国内外开放,为国内第一批设立的肿瘤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肿瘤研究的重要基地。实验室依托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主管单位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负责实验室的领导和管理职能。实验室瞄准肿瘤研究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突出基础与临床结合、医工交叉与转化应用,围绕肿瘤基础与转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孟达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妇科肿瘤专家,在妇科肿瘤的临床诊治,尤其是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手术精湛,深受国内外同行的赞誉和敬佩,其娴熟、快捷、细腻的手术风格被誉为“岭南派”的代表。1988年曾应邀到加拿大安大略大学妇产科进行临床和手术交流。近20多年来,先后多次应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邀请,在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作宫颈癌手术演示和妇科肿瘤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9.
情绪跟胃关系很密切,甚至可以说,胃就是情绪的调色板。"曾经有一个有趣的实验,有一个胃脏‘漏’了的患者,我们可以从用机器看到他的胃脏内部构造,并发现:他高兴的时候,胃黏膜变为粉红色,而他不开心的时候,颜色变为灰白色。"北京肿瘤医  相似文献   

20.
马佳 《今日科苑》2007,(7):10-11
当有人对你说“我爱你”的时候,你是否在猜测,这句话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一个初次见面的人对你彬彬有礼,你却有可能在想“其实他并不高兴见到我”……每天恐怕都有上千次我们会不自觉地通过表情猜测别人的内心,但是有多少人肯定自己能够“看穿”别人。不过,美国心理学教授保罗·埃克曼却擅长“读脸术”,任何细微的表情变化,他都可以看出破绽。近日,通过电子邮件,埃克曼教授向《北京科技报》透露了他的“读脸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