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海皆兄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他人关系的一种认识与实践.传统的人格理想指导人们内主仁、外行义、积极入世,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认识自我,体现自我价值,秉"义"而行,"义"结四方.  相似文献   

2.
论巴赫金的“镜像”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巴赫金的“镜像”理论阐释了一种源于“我与他人关系”的“我与我的关系”。该理论认为,在“镜像”中,我无法认识整体的自我,镜像中的自我认识始终渗透着他人的虚假意识,必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借助于他人的视角才能构成对自我的完整认识。我与我的“镜像”关系,在文艺作品中即转换为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在自传性作品中转换为作者与自传性主人公的关系。巴赫金的“镜像”理论超越了历史上相关的镜像(映像)理论,为文艺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谈谈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我意识释义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具体说,自我意识包含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自己、自己与自然、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等关系的认识活动。   依据不同的标准,自我意识可有多种类型。   从意识活动的形式来看,自我意识表现为具有认知的、情绪的和意志的形式。属于认知形式的有: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印象、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统称“自我认知”。属于情绪形式的有: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恃、自卑、自傲、责任感、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以体验的形式表…  相似文献   

4.
“义”本义为“所宜为”,古代学者最初以“义”形容和修饰顺应正道的事物。在孔子所处的时代,“义”作为超越具体行为而存在的德目,已被学者普遍接受。《论语》中,孔子以“义”概括合礼之行。但孔子时代对“义”的诠释尚未触及“义”与行为主体的关系问题。汉学系统认为行为主体不可自行解释自我之行是否合“义”,因为“义”外于“我”,它是伦理规约。个体须学习以明“义”,个体行动的核心问题是“我”该怎么办;宋学系统认为“义”是理之一端,为各人自具,“义”当自内求。个体应以涵养工夫明“义”,并自行回答行动与“义”的关系问题,以回应“义”的自我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一件小事》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多向度解读。本文试图以叙事学研究方法,从鲁迅第一人称叙事小说复杂的“自我”观念的角度切入,分析“一件小事”对于叙述者“我”以及作者鲁迅的“自我”与“他人”的认识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对“自我”与“他人”之间同质性与异质性关系以及思想与行动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静 《中国德育》2007,2(5):64-66
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内容的儒家伦理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要求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形成相亲相爱的和谐人际关系;“义”,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要求依据道德义务确立人生价值目标,在处理义与利关系时,坚持“以义为先”、“以义为上”、“以义制利”,在义利矛盾时更主张舍生取义;“礼”,  相似文献   

7.
我校从2003年5月开始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我们把生命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珍爱生命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素质。生命教育旨在追求从生理、心理和伦理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和谐人格、人文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教育,帮助学生适应与处理几个重要关系。一是个人与自我的关系: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珍爱生命、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二是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心他人、同情弱者、尊重与珍爱他人的生命;三是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生命的多样性、亲近自然、保护环境;四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注社会的变化,关注人类…  相似文献   

8.
自我扩展理论为人们认识和理解亲密关系中的基本动机和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选择一个合适的他人到建立关系、维持关系、寻求替代关系、关系解体,自我扩展的动机都在无形中发挥着影响,而将他人纳入自我效应的出现与否也决定了这个关系的性质和质量。自我扩展理论及其研究进展为人类发展自我潜能提供了重要的机制和途径:扩展自我以及将他人纳入自我,并将纳入对象从“他人”延伸到多种对象类型,比如“英雄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品牌”等,这些研究结果为自我扩展理论提供了更丰富的实证依据。自我扩展理论对于亲密关系是由生物化学因素决定的大众观念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补充,为人们建立、维持和改善人际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在自我扩展动机受限时,增加某些素质性因素或个体的整合能力以观测其对自我扩展效应的调节影响。  相似文献   

9.
教改初期,有三种倾向应引起重视,即:因循守旧、左右为难、盲目跟风.同时还要对“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他人经验”与“自我创造”两方面的认识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对“自我”的认识是建立在道德主体及其道德体系和规范的符我人格的实现;其次还要求将仁爱之心外推,强调在社会集体的土壤中获得自我完善。因此,儒家合之上的,认为“自我”的本质是仁,首先是对己之德的要求,即修身,通过自我修养去追求理想自的“自我”是作为一种过程而存在的,表现为道德自我的造就过程以及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性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在生理、心理成熟的过程中,若能得到几位知心朋友的指点、帮助和开导,那是十分有意义的。从小学开始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有助于从小培养一个人认识自我,调整自我与他人、自我与集体的关系,以健全的人格积极地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2.
余东芳 《作文》2023,(39):38-41
<正>母题分析1.整体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中共十九大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可以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三个维度去阐释理解“共同体”的概念。这三个维度中,人与自我、人与他人,在中考作文命题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样不可忽略。我们要尊重人的生命,也应珍惜动物、植物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主体性的构建。所谓主体性,就是具有自由的人格、强烈的自我意识和高度的创造力,就是人所能意识到的潜能被充分地发掘出来。马克思说:“人的主体性,并不是孤立的自然生成的,而是在和他人的相互关系的作用下产生的,是通过认识他人、理解他人来发现自己的。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又是对象存在物。”巴赫金说:“一个意识无法自给自足,无法生存,仅仅为了他人,通过他人,在他人的帮助下才展示自我,认识自我,保持自我,最重要的构建自我意识的行动,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过客》篇中通过塑造“过客”这一独异的“精神界之战士”形象,郑重审视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哲学关系,从而揭示出“向死而在”的哲学意义和“反抗绝望”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自我中心”的成因及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断:自我中心是大学生思想品德中突出的问题。成因: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是它形成的天然土壤;缺少交往的生活经验是“自我中心”形成的根本原因;市场经济中“自我”的彰显和竞争现实的影响是“自我中心”形成的关键因素。治疗: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独立平等的交往环境;为他们与别人的交往创造条件;要在理性层面上让大学生认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和位置。  相似文献   

16.
阎晶晶 《福建教育》2023,(43):30-32
<正>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写道:“人类应当把它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给予儿童。”哪有人能够定义什么是“最好的东西”?如果说可以定义的话,那便没有比儿童本身更珍贵的东西了——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自我的过程是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发展过程,是个体探索、完善“我是谁”“我可能成为怎样的人”“我如何和他人友好相处”“我如何在群体中完成自我认同”等的过程,并在这其中获得精神和思想的成长与富足。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和自己、自己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他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等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他们迫切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和发展自己,他们经常把自己分为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力图从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中把握自己、认识自己、要求自己,以追求完善自我。其次,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增强。大学生既能借助一定的社会体系评价自己,又能不完全依赖别人的评价,表现出较明显的独立性、自主…  相似文献   

18.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和自己、自己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他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等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他们迫切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和发展自己,他们经常把自己分为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力图从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中把握自己、认识自己、要求自己,以追求完善自我。其次,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增强。大学生既能借助一定的社会体系评价自己,叉能不完全依赖别人的评价,表现出较明显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信心。再次,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增强。大学生大多数都能够根据所学专业和以后将从事的工作要求来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加强自我锻炼。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不仅能维持好其自我结构相对稳定,而且能够在新环境或新经验的基础上,对自我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对于学生阅读能力不强、阅读题目失分较多这一现象。有人搬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只是让学生多读文章,多做题。这些做法多停留在教学的外在形式上,侧重教与学的步骤和方法。而学生的读的思维过程却被忽略了。语文新课标规定:“在阅读与鉴赏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义”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义”表示人的行为规范,如孟子所说,“义”是人的正路。《周易》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中有许多关于“义”的内容。“义”与“我”的关系密切,凡“义”必由自我作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