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纻歌>是著名的乐府歌曲,源于三国时的吴地,从三国时期到唐代传唱了数百年,唐代曾风靡一时.考察唐代音乐发展变迁的情况、<白纻歌>曲调及辞旨、辞体,可以认为,唐代<白纻歌>存在两个"版本",<白纻歌>在实际表演中有和声和送声.  相似文献   

2.
臧克家的<泥土的歌>的抒写成分非常复杂,至少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写得最多的是关于农民悲苦生活及艰难时世的诗篇.在这部诗集中,减克家也开始涉猎讽刺诗歌.通过文本细读及分析,我们发现<泥土的歌>并不是如很多研究者所认为的是一曲农村的"田园牧歌",或是农民的"颂歌".笔者认为, <泥土的歌>的"歌"字应回归其最朴素的原意,即作"诗歌"之意来解.相应的,研究界对<泥土的歌>的评价也应该改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冯梦龙<山歌>与"白茆山歌"的歌词结构等诸因素的分析,作者认为"白茆山歌"是对以冯梦龙<山歌>为代表的明清民歌的稳定继承.作者从历史文献和民间传承方式两方面论证了"白茆山歌"稳定继承<山歌>的潜在原因,探讨了<山歌>未记曲谱的可能性因素,进而认为尝试以"白茆山歌"的曲谱填入<山歌>的文词,不失为揣摩明末民歌风韵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一书记载了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这样一段话:"对于自然的描写未必有哪一位作家能超过莱蒙托夫,至少具有这种才华的人是寥寥无几的."世界文坛巨匠托尔斯泰曾把莱蒙托夫<波罗金诺>称作他的巨著<战争与和平>的"核心",高尔基的<海燕之歌>则继承了莱蒙托夫<帆>的主题.因此,说莱蒙托夫是俄国的伟大诗人,一点都不为过.  相似文献   

5.
竹简<文子>二次论及"经",四次提到"传",学者多据此认为简本<文子>当时已称"经",且分为上经、下经两篇;甚或认为简本<文子>包含了"经"、"传"、"说"三部分.上说皆可商榷.考之典籍可知:简本<文子>中的"经"非指<文子>本书,而是指<老子>;"传"也是指他书,具体何指,文献阙而难征.竹简<文子>的出土表明,先秦时期<老子>本书虽未题以"经"名,但已被他书尊称为"经",取得了事实上的"经"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罗兴甲 《安康学院学报》2002,14(1):51-52,64
钱歌川教授在其所著<翻译的基本知识>第七章〈直译和意译举例〉中,以熊式一先生所译<西厢记>中一名句"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塞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尽是离人泪."认为把"西风紧"译为"Bitteris the west wind",似乎有点犯了直译的毛病,而且前面的形容词bitter在英国人的观念中发生矛盾.并以英国的桂冠诗人John Masefield的<西风歌>出面说明.钱老提出"最好还是意译."笔者不敢苟同,遂从地学因素观点出发,分析阐明<西风歌>与<西厢记>中同为the west wind,缘何两者情景迥异的因果原由.若为符合英国人的观念,采取"入乡随俗"方式意译西风,似嫌欠妥.笔者赞同以"直译加注"方式以译西风,较为恰切、适宜.  相似文献   

7.
<嘹歌>是中国最长的民间抒情长歌,是壮族的民间文化瑰宝.文章探索了<嘹歌>的采录翻译史和研究史,评介了诸家的论点.与彝族、傈僳族、侗族的民间抒情长诗,壮族的<达稳之歌>、<特华之歌>等抒情长诗相比较,论证<嘹歌>的抒情长诗特点,批评了"叙事长诗说"、"史诗说"、"文人之作流入民间说".论证<嘹歌>之抢救与田野考察民间传唱<嘹歌>的民俗环境和民俗文化特点.探索壮语民歌汉译的"信、达、雅"和"达意传神"、"保持原民歌的诗意"等主张.  相似文献   

8.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诗人之一.在他所有的诗歌中<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是最有名的两个诗集,呈现出由"两种对立状态"组成的世界.<小黑孩>是<天真之歌>中的一首,讲述了一个非裔美国人,也是这首诗的讲述者,回忆在他孩提时代,母亲曾经告诉他关于爱和平等的事情.小男孩的童年梦想就是所有的人将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上帝平等平等的爱,然后享受生活快乐.爱和平等正是这首诗要表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严粲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在其<诗>学著作<诗缉>中,他从<诗>的体例,对<诗>六义的认识和<诗句>对举几个方面来进行他的"以<诗>言<诗>",把<诗经>身上的经学性和理学性的"色彩"进一步削弱,故该书有着丰富的文学思想,在宋朝众多<诗>学著作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0.
常州豆腐     
瞿秋白就义前写了<多余的话>,最后一句是:"中国的豆腐最好吃." 就义之前,一定要说一番慷慨激昂的话,本身就属可笑.法场杀人,游街示众,被执刑者不高呼一句"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不足以见英雄气概.其实,喊此一句话的英雄,又有几个是真的英雄.阿Q总不能说是英雄吧,他也会临场喊出这句话.可见,这并非就是真话.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一般认为民本思想起源于夏代.<尚书·五子之歌>借太康兄弟之口述大禹的训戒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春秋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继承了民本传统,将其弘扬到空前的高度,成为孔孟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提出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把人民放在首位,这是非常可贵的思想.王田葵教授、何红斌先生认为:"舜之所歌,情系于民.在如司马迁所言:‘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  相似文献   

12.
英国诗人布莱克称自己的<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代表了"人类心灵的两种对立状态".通过对<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布莱克的对立学说的发展以及布莱克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3.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人生的境界>一文(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高中<语文>第五册)中,"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为目的,提出了他的人生境界说.  相似文献   

14.
韩愈一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成为历史上的卫道巨擘.<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也是他儒学思想的纲领.在<原道>中他提出了"明先王之道"的教育宗旨;在<原性>中提出了他的"性三品说",作为学习仁义道德和"明先王之道"的理论依据;在<师说>中强调了儒家学者传道的意识与精神,以重振儒学之尊;在<进学解>中具体论述了学习儒家之道应有的态度和方法.他的教育思想蕴含着对教育活动的精微阐释,研读以上教育名篇,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必有启发.  相似文献   

15.
<正>学校名片觅渡桥畔曲水流觞,秋白故居燕上云梢,依于斯并融于斯的觅渡桥小学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最繁华的延陵西路北侧。这是一所创办于1841年的百年老校;1905年,名为武进县公立冠英小学堂,提出"勤谨"校训,谱就校歌《冠英学堂堂歌》;1951年,更名为觅渡桥小学,沿用至今;2010年,开始集团化办学,辐射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从"冠英"的"冠冕群英"到"觅渡"的"寻觅超越",这里走出了卓尔不群的书生领袖瞿秋白,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一九二二年赴美留学,由于不堪忍受异国他乡的种种民族歧视,怀着一颗救国、报国的赤子之心,于一九二五年六月毅然提前回国.一踏上国土,见到的是"五卅"惨案的景象,他满腔的激情一下子迸发了<醒呀!>、<七子之歌>、<爱国的心>、<洗衣歌>等一系列爱国诗篇.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是蜚声国内外的"学界泰斗",他学贯中西,所著的<谈艺录>、<管锥编>等书,极其博大精深.那些年,从天上给他"掉金子"的事不胜枚举,可他却视同草芥.……  相似文献   

18.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可贵主张.从他所生活的时代、经历和政治思想等方面可知其这一主张提出的根源.<秦中吟>和<新乐府>更能具体体现白居易讽谕诗的创作动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充分肯定了柳永在宋代词坛的崇高地位,才华横溢的柳永仕途却历尽坎坷,最终未遂平生大志。十八世纪法国作家布封曾经提出"风格即人",他认为"文章风格实质上是作者精神面貌的一种体现",因此,笔者认为从柳永的词入  相似文献   

20.
读<老王>,要跟着杨绛先生读老王. 杨绛为什么写<老王>?是因为"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这份"不安",不是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或者"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杨绛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都不是."--所以我们不要去计算"杨绛和老王谁亏欠谁"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