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主义促进了女性对身体话语权的追求,继而推动了两性平等建构的社会阶层的实质性改良。曾获布克文学奖的《逃离》,是爱丽丝·门罗的著名短篇集,其揭示和展现了女性在追求主体自由时的困境。女性主义视角对《逃离》中女性形象和女性命运的中译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叛女》是当代陇中女作家邢院生的一部长篇历史传记小说,作品成功塑造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描写了封建男权统治下的女性的生存困境及她们浮萍般不可掌控的命运。本文就男女有别,生来不同;命如草芥,生存不易;婚姻之名,为奴之实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封建男权统治下的女性命运。  相似文献   

3.
劳拉·埃斯基韦尔的《恰似水之于巧克力》与铁凝的《玫瑰门》呈现了传统中国和墨西哥两种不同文化、社会、历史背景之下,在两个处于社会中上层的家庭中,家族女性之间看似截然不同但又相互影响的命运。本文以作品中埃伦娜与司猗纹为例,探析同样是在风云变幻的革命背景下,女性在男权制与封建传统的压迫、生理与心理的压抑及婚姻与爱情不幸的处境下,通过各自的抉择体现出的不同程度的女性意识,进而探析造成她们不同命运的深层缘由,并结合当下社会实际,探究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4.
胡秀春 《文化学刊》2010,(5):111-114
蔡琰的《悲愤诗》是真正的由女性发出第一人称叙述的诗歌,刻画出集女儿、母亲、文人、难民于一身的女诗人真实立体的生活形象。这位女性的命运是与家国兴亡息息相关的,它既是"宏大"的,又是"私人"的。《悲愤诗》张扬的是一种女性主体精神,作者兼叙述者的女性性别特征和不以色相为关注点的叙述方式使它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品,为我们了解汉魏时期的政治、文化、社会风貌提供了生动有力的个案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晋 《文化学刊》2015,(2):104-106
享有日本情爱大师之誉的日本小说家渡边淳一,在其众多的作品中刻画了许多美丽而又极富个人色彩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渡边淳一对于女性的敬畏、关注,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本文以渡边淳一的作品《为何不分手》为例,分析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整体来说是一部政治历史题材小说,男性战争是整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充满了英雄豪迈之气,但女性也是整个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仅点缀了英雄的形象,且对整个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背景都有较为深刻的反应。如弃阿斗于地的糜夫人,沉鱼落雁的貂蝉,智勇双全的孙夫人……本文便针对《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当代众多的女性作家当中,具有女性主体意识的女作家是非常多的,而王安忆正是其中一位,著名长篇小说《长恨歌》通过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奠定了她在女性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小说《长恨歌》通过作者独特的女性叙事视角,塑造了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女性形象,解构了男性中心文化霸权,诠释了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彼得·海斯勒的《江城》以文化"他者"的身份,摒弃意识形态或者乌托邦式的传统形象叙事,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西部一座小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进行解剖,为读者展现了较为客观的异国形象。其中,女性形象是他关注的重点之一。在书中,他描写了四位有代表性的新女性形象,为彼时与中国传统女性形象不同的边缘群体绘就了一个基本图谱,也展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杨贵妃形象,《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以下简称"《沙门空海》")中的杨贵妃是一个背负着国家灭亡的政治阴谋的牺牲品,是一个温顺无奈又不能把握自身命运的悲惨女子。本文将从小说文本出发,分析中国古典文化中杨贵妃的形象对作者创作的影响,并总结作者塑造此形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女性文学经历了思维层面的巨大嬗变,解析村上春树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能感受到日本女性渴望摆脱凄怨命运的思想动态。村上春树所著小说中不乏青春懵懂、跌跌撞撞的男性形象,即便是从作品中女性人物的视角看,也能体察出日本社会及男性的本质,因此,探析《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中女性形象,对了解日本社会及女性思维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京华烟云》创作于1938年,是林语堂的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不仅为我们描绘了近代中国的风貌,而且为我们刻画了在近代中国历史风云变幻中的男男女女们。其中对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显得尤为生动形象,在这众多的女性人物形象中,他对于姚家二小姐姚木兰的形象刻画,更是细致入微。本文试图从姚木兰这一形象入手,从而深入细致地分析林语堂先生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2.
冯小刚导演在张艺谋创造的"秋菊"这一女性形象的24年之后,又创造了一个跟"秋菊"十分相似的另一个女性形象——李雪莲。影片《秋菊打官司》《我不是潘金莲》通过文本上相似的造型艺术及符号语言,意在概括其相似外在表征下呈现出的不同深层内涵,从而揭示出张艺谋与冯小刚在相似的文本中所书写的相近女性形象及其所隐含的全然不同的视听观念。二者借社会底层的女性表象,以两个荒谬的故事结构完成影片,让观众留下无限的遐想。  相似文献   

13.
以往评论《简·爱》与《呼啸山庄》都是聚焦于小说本身,往往忽略了文本之外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鉴照下简·爱从自我到超我的升华,希斯克厉夫与凯瑟琳在本我和自我之间游弋的心理状态分别凸显出来。《呼啸山庄》具有超前意识,用形象诠释了精神分析学中的本我,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人性中隐秘和被压抑的部分。《简·爱》以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再现当时英国社会的面貌和女性受压迫的实质,其历史认识价值犹存。二者各有千秋,无优劣可言。  相似文献   

14.
《故事新编》是鲁迅唯一的一部历史小说集,在《故事新编》的序言中鲁迅曾提到,这本集子从初写到最终编辑成册,足足有十三年。这里且不谈论这本集子所包含的文学理论和文学价值,单从这本集子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出发,找寻鲁迅在此期间所流露的对女性权利和意识的看法,对比分析鲁迅笔下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特征,并通过这些描写总结鲁迅日渐成熟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与阿炳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是三种不同命运观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直接反映了作者对坎坷人生的呐喊和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贝多芬青年时就以大无畏的气魄面对这个世界,这使他毕生都处于可怕的孤立之中;他不同寻常的自信,在  相似文献   

16.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于1929年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描写没落的康普生家族悲剧为主要内容,以多角度描写的方法重点深入刻画了三位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以女性视角对"喧哗与骚动"进行了独特诠释,不仅反映出美国旧南方的历史风貌,也为文学界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本文围绕康普生夫人、凯蒂与迪尔西这三位女性形象着重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柳的四生》是旅法中国女作家山飒在法国出版的第二部小说,1999年出版于法国格拉塞出版社,并荣获2000年法国卡兹文学奖。小说借一棵柳树幻化成人这一传统的中国神话题材,刻画了四位生活在中国不同时代的青年女性形象。本文尝试以小说文本为基础,观察作者对这四位女性主人公的命运铺陈,以探索作者本人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8.
《宠儿》是由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书写的一部关于黑人女性在奴隶制度社会中一生的遭遇,是文学史上的一部著作,讲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制度、人性、种族等众多因素对一个女性的影响。本文基于生态女性的视角,分析和解读《宠儿》这本小说,探讨女性与自然的关系,探索黑人女性在遭受悲惨命运的同时,如何追求独立的人格、解放的意愿以及自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何琳 《生态文化》2010,(2):37-37,47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塑造林黛玉形象的杰出篇章.是小说诗词中的杰出之作。同时也是描绘大观园中林木景物的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20.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莎士比亚对她的塑造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女性思想的解放,并促进了女性主义的觉醒。本文将首先介绍《威尼斯商人》及鲍西亚,随后介绍女性主义的内涵,最后从她在剧中精彩的三段表现分析她身上体现的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