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生之谓易"--试论《易传》"天人合一"论生态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代西方生态哲学的兴起及其向古老的东方文明寻求支持精神的建构取向,引发了海内外学界重估传统的思潮,传统的“天人合一”由此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杜维明先生曾提到,新儒家学者钱穆、唐君毅、冯友兰都认为“儒家传统为全人类作出的最有意义的贡献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在他看来,这标志着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①蒙培元先生进而指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究天人之际’的问题,而中国哲学的基本理念是‘天人合一论’”。②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哲学是深层生态学”③。这些思考对挖掘中国传统思想的生态哲学资源、发扬其…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思想是董仲舒政治哲学的中心内容。基于此,本文剖析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溯源,从惟天为大、性善情恶及天人感应三个角度,分析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阐发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政治哲学的影响,并从正反两个角度对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为人类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困惑,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物工程引发了一些伦理问题等。我们可依据中国文化哲学思想,对科技发展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反思,如中国文化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以此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4.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立足时代发展的新方位和现实之困境,相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到"美丽中国"建设,再到2018年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生态哲学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蕴含着鲜明的哲学特征,同时在理论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丰富以及指导实践和提供世界环境治理方案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天人二分"思想是相对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而言的,从人类思想发展史来看,东西方文明中这两种思维模式都曾经存在过。相较于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墨子的思想学说是"非主流"的,但是墨子的"非主流"思想中却具备了比较完备的"天人二分"因素。  相似文献   

6.
陈荣捷作为20世纪中学西传的拓荒者,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海外传播与现代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陈荣捷的"两轮哲学"思想作为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形成于陈荣捷的翻译过程,以凸显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性、主体性、民族性为基本内容,呈现出鲜明的理论特色,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文汇报》2013年9月11日头版"文汇深呼吸"专栏刊登了"中国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出去’"系列报道之七《"抠字眼"的翻译理念该更新了》。文章表示,"莫言热"带给翻译界的启示应该是"好的翻译可‘连译带改’",并强调"一部作品的最终译文不仅取决于原文,还取决于它的‘服务对象’,以及译作接受地人们的语言习惯、审美口味、公众心理等非语言层面的因素。或许,只有从根本上认识这一点,卡在中国文化‘走出去’途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借助于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徽州民居生成的哲学原点和文化表象。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方根精神和中道意识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是影响了徽州民居的深层文化心理和哲学原点,使之与其它地区民居具有同一性;而盛行于徽州的理学思想、宗法制度和风水学说,则是徽州民居生成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表象,使徽州民居的物质空间形态具有了特异性,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立意很高的哲学思想,其代表着天、地、人三者的有机统一,是我国先哲于2 000多年前便开始追求的人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目标,是我国哲学思想中的精髓部分。笔者就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相关研究,希望以此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其哲学(美学)的现代性开拓,更是一种对存在论哲学(美学)的思考和建构。首先,通过艺术生命化方式,王国维实现了对"第一义"的追询,完成了其生命哲学(美学)的现代性创构。其次,王国维的生命本体论的价值归宿是"境界",在生命存在状态和艺术哲学形态上,"境界"和海德格尔的"栖居"互文见义、彼此印证。这是因为,"境界"和"栖居"都源于"天人合一"哲思,为人的生存确立了终极性价值依据;而且,两者都呈现出特定的艺术哲学和文化诗学意味:诗意的栖居赋予人的存在以超越性意义,人的生命则在"天人合一"境界中得以审美化生存。不过,两者所体现出的"主体间性"表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与诗学观并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再现,而是现代性意义上的重构与新生。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的一些著作中,不断提到"消灭哲学""终结哲学""取代哲学"的命题,这些思想的提出反映了马克思哲学观的变化。学界对于马克思提出"消灭哲学"这一思想非常重视,研究结论也较多,但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广泛的认可,存在诸多分歧。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发展马克思哲学思想,正确解读马克思"消灭哲学"思想的实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依据马克思"消灭哲学"思想提出的文本和背景,对学界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综述,以为学术界阐明该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A Notice Inviting Conntributions《中国名城》是由国家名城委创办,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支持的专业性、前沿性学术期刊,已创刊25年。杂志全方位展示现代区域和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法,总结推广现代化城市建设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工作实践经验。《中国名城》杂志辟有"城市理论前沿‘’、‘‘城市问题批判"、"城镇化研究'’,"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迈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引领旗帜,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深入分析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信"思想。"文化自信"理念蕴含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同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土壤,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合理性的有效论证。  相似文献   

14.
"内衣曾那么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随着当代女性思想的解放,它再也忍受不了‘空守闺房'的寂寞,而男性也正在逐渐享受它‘红杏出墙'的美妙."游林说. 游林有一套成功商人的时尚经营哲学以及感受性感生活的态度,正是因为他透过了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深层因素,敏锐地觉察出消费者对于时尚元素的追求已延伸到了传统的内衣市场,进而率先在中国提出了"时尚内衣"的大胆理念--如果以猫人如今的成功为果,那么产生这个果的因正是他时尚的、性感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5.
"想要成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公民记者’?拿出手机,下载‘我报道’客户端,发送图片、视频或文字。——就这么简单。""报料、解读、评论,在信息获取日趋平等的社交网络时代,新华通讯社通过‘我报道’来听‘你’的声音。‘你’——可以是任何人。"新华社集成服务新媒体试点平台"我报道"6月17日向公众宣布上述消息后,立即被解读为新华社发出的拥  相似文献   

16.
班车文化是大连大学特殊工作条件下形成的文化现象,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引导下,经历了从个体自发到有组织自觉建设的发展过程,完成了从认识体系到工作体系的转变,形成了"刚柔并济,双管齐下"、"加强刚性管理,为班车文化建设‘打底儿’"、"深化柔性管理,给班车文化建设‘拔高儿’"等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17.
无印良品中国的开店速度如同飞驰的高铁列车,但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对无印良品仍是相对陌生的.在日本引领生活潮流的无印良品生活形态店如何来引领中国的生活潮流呢? 打造全球理性价值 无印良品,人们日常更喜欢使用其日文音译的英文名称“MUJI”.有关无印良品的理念,其设计总监原研哉曾这样描述:“追求的不是‘这样好’,而是‘这样就好’.它将价值赋予可接受的质量:节制、让步以及超然的理性,可称之为‘全球理性价值’,一种倡导以极端理性的视角使用资源和物体的哲学.MUJI理念要指出的是日常生活的‘基础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18.
"‘言’能否把握‘道’"是《庄子》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言"是无法用来把握"道"的。首先,因为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局限,作为主体的人很难完全认识到作为客体的"道",那么人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也总是狭隘的;其次,人的语言往往带有目的性,这与"道"的自然性相违背,出于这种目的性而表达出的语言也总是歪曲的。  相似文献   

19.
东西方的哲学存在深重的、似乎不可克服的不对称。长期以来,儒家哲学被视为一个从西方宗教意义衍生的传统,我们可以很顺畅地在西方框架内对它进行理论化和概念化,而不必担心会有什么代价。对中国进行概念化与理论化,不仅仅是西方哲学家职业偏见,也是中国自己的问题。汤一介先生对哲学学科有着全球性和多元性的理解,对汤先生来说,哲学家的责任,是要用我们的文化资源,为更美好的世界创造新思想,生产所需的社会学识。在汤一介对中国哲学的解读中,人类道德和自然和谐——真、善、美——是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汤一介的出发点和他采用的中国哲学中具有最广泛和最根本意义的特定范畴即是"天人合一"。汤先生将"天人合一"作为"真"或者也许可以说"真正的生存"意味着什么的终极来源的道德律令。随着汤先生的著作被翻译成英文而出现在西方的书架上,新一代的年轻哲学家也将分享到这一学识与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繁荣非但不会成为威胁,还将给亚洲、欧亚大陆乃至全世界带来益处;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两千多年来新疆一直扮演着各种文化交流平台的角色。‘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通商之路,还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机会。”这是西班牙《对外政策》双月刊2009年5月至6月号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新疆与丝绸之路的复兴》中的一段文字。2009年10月31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