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学刊》2012,(5):30-30
周志强在《人民论坛》2011年第27期撰文指出,就娱乐化的文化批评狂欢而言,对于文化批评的推崇,最终变形为一种"快乐批评的政治美学"。对于现实秩序和权威规范的对抗所带来的快感政治被取消了,而代之以市侩哲学为底色的、唯快乐是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名士与高僧的交往常常传为美谈,如今比较能够继承传统文人风骨的就是书画家们了.他们与同样是中华文化坚定守望者的僧人们惺惺相惜,注定能擦出绚烂的火花.杭州北高峰灵顺寺住持印旭法师就与省内外许多书画名家成为了性情至交.寺院内有一副楹联:"有僧皆佛印,无客不东坡",作为迎客联恐怕正是印旭法师的心灵写照.……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小说家辛克莱·刘易斯通过《巴比特》小说对20世纪美国商业文化社会的综合描绘,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自以为是、夸夸其谈、虚荣势利、偏颇狭隘的市侩实业家"巴比特"形象,并通过生动巧妙的笔触,讽刺了当时美国经济社会冰冷的人情关系,揭示了"美国梦"的幻灭。  相似文献   

4.
商不厌"诈"     
黑风 《职业圈》2006,(7):41
自古兵不厌诈,却从未有"商不厌诈"之说.长期以来人们对商人的描述和认识还停留在"无商不奸"这样一句口头禅上,企业家也从来不敢奢望像军人那样把"商不厌诈"作为溢美之词来自我标榜.  相似文献   

5.
海登·怀特把传统的历史科学定性为一种叙事,"其内容为杜撰的与发现到的参半,并由具有当下观念和意识形态立场之工作者,在各种反观性的层次上操作所建构出来的"。学界长期以来把老子的政治主张核心理解为"小国寡民",并且把其理解为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本文对"小国寡民"进行了梳理与考辨,认为怀特的历史主张能够解释这种误区的形成,是一种"原始的"踪迹转化成带有意识形态的思想史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的多宝佛塔,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昊天塔"。这一俗名的产生,与杨家将骨殖的传说有关。史籍中记载的昊天塔在今北京市石景山区昊天寺旧址,与杨家并无渊源。民间将昊天塔想象成忠烈杨家骨殖安放之所,多因元杂剧及《杨家府演义》等文学创作的影响,而后又将"昊天塔"这一称谓附会给良乡多宝佛塔。在历史流传中,传说与史实的错位不断被强化,并在不断的历史书写中,成为民间认同的文化信仰,而真实的历史却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7.
商事代办商也被称为商中间人,主要是在商事活动中充当中介与代理的角色,目的是促进各方完成交易。商事代办商分为三种:一是代理商,二是行纪商,三是居间商。就目前的法律规定而言,代理、行纪、居间三种法律制度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三种商事代办商却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而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这三种角色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加强对商事代办商法律制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本文仅论述其最基本的法律问题,即三者的概念、特点、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因为在无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厘清基础概念才能进一步在法律中明确其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掮客、买办到十三行,展现了清末民初牙商的近现代蜕变。清末民初关于经纪行为的民事习惯法:因地制宜的规矩。纵观中国经纪人行业的形成与发展流变的历史轨迹,尤其是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史显示,经纪业的荣枯沉浮可谓商品经济市场的晴雨表。经纪业的呆滞与活跃,直接关系到商品市场的凋敝与繁荣。商品市场的凋敝与繁荣,则关联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纪市场的活跃,必然带来商品市场的繁荣。这一点,已为古今中外经济发展史所反复印证,还将继续为未来进一步印证。中国经纪人行业的沉浮与流变轨迹踪痕所提供的理据及其所印证的,也是这样的道理。  相似文献   

9.
从掮客、买办到十三行,展现了清末民初牙商的近现代蜕变。清末民初关于经纪行为的民事习惯法:因地制宜的规矩。纵观中国经纪人行业的形成与发展流变的历史轨迹,尤其是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史显示,经纪业的荣枯沉浮可谓商品经济市场的晴雨表。经纪业的呆滞与活跃,直接关系到商品市场的凋敝与繁荣。商品市场的凋敝与繁荣,则关联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纪市场的活跃,必然带来商品市场的繁荣。这一点,已为古今中外经济发展史所反复印证,还将继续为未来进一步印证。中国经纪人行业的沉浮与流变轨迹踪痕所提供的理据及其所印证的,也是这样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齐太公(姜尚)是先秦政治史上一个真实而重要的历史人物,但其关于政治法律的思想主张,往往被其军事或权谋思想所掩盖。他认为天下惟有道者居之,提倡贤明君主制,顺应天命,选贤与能,爱民牧民,贵法重利而不废礼义,与周公以及后世儒家主流思想在天命观念、治国理念、刑罚观念等方面既有相同,也有不同。尽管他在兴周灭商过程中功勋卓著,但因其缺少学派传承,兼之贵法重利潜存一定的道德和政治风险,注定了重周公而轻太公的历史结果。  相似文献   

11.
这篇文章选择13~16世纪发生在东北亚的三个历史事件,也就是"蒙古袭来"(1274,1281)、"应永之役"(1419)和"壬辰丁酉之役"(1592,1597),来讨论国别史与东亚史之间的差异。本文指出,如果仅仅站在一国历史的立场、角度和视野来观看发生在东亚的历史,会出现"死角"或"盲点"。因为,只有一个圆心(国家)的历史叙述,会使得历史有中心有边缘,中心虽然清晰,但边缘常常含糊甚至舍弃。其实,边缘的历史未必不重要,如果历史叙述有若干个圆心,形成多个历史圈,在这些历史圈的彼此交错中,就会有很多重叠,这些重叠的地方就会显示出很重要的意义,可以让我们重新观看历史。一国史可能会忽略这些边缘,而东亚史可以凸显几个历史圈边缘的交叉。  相似文献   

12.
一 进化论在本土的萌芽与外采传播 进化论是戊戌变法至五四前后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种思想潮流。但在严复译介赫胥黎的《天演论》之前,进化的观念在本土已经开始萌芽,只不过由于持有这一观念的思想家理论上的朦胧和论述的缺乏系统性,没有、也不可能造成理论的冲击力罢了。 中国近代哲学的先驱人物龚自珍在哲学思想上就具有了进化观的雏形,他变易的社会历史观已经很接近进化论了。他说“古人之世,倏而为今之世;今人之世,倏而为后之世;旋轻簸荡而不已。”这是对历史演化之快的悠长喟叹。“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便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是对《周易》“穷则变,变则通”的进一步阐释,虽然带有实用性很强的经世致用之风,为他的变法革新提供理论依据,但它毕竟体现了早期历史变易的进化观。  相似文献   

13.
严静怡 《职业圈》2007,(18):185
"锡商精神"具有尚德、务实、开放、创新等优秀品格.其中的创新品质更是"锡商精神"的精髓.在锡商创新精神的引领下,无锡成就了当代的辉煌,同时也必将激励无锡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当代大学生要自觉地继承锡商精神,特别是创新精神,完善自我,敢为人先,致力成长为创新型商才,以成就辉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林晓 《生态文化》2015,(2):22-23
"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冯玉祥将军这句造林植树、保护生态的诗,想来大家都不陌生。其实,中国人植树,是很早就有历史的,后来还被作为节日定了下来,永久实行。西周时期,国家就设有"林衡"、"山虞"等官,司理各地城廓沟池的植树造林事务,规定"不树者无椁(椁,棺外大棺)";"凡宅不毛者有里布"(里布,赋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但各诸侯  相似文献   

15.
在大多数情况下,"华南学派"是学术界的朋友们对研究明清史、特别是区域社会史或历史人类学的一批学者及其学术主张的一种称呼。当我回答我与"华南学派"的关系这类问题时,我的表述是,我与"华南学派"共享某种学术理念和方法论平台。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之间对某些历史问题有不同的理解,也不妨碍我们之间具有各自侧重的研究风格和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史学在近代中国挣脱经学枷锁的历程是一种"独立",那么必须看到"民族主义"在其中发挥的杠杆作用。这种制度化、专业化的近代史学也只有在服务于民族国家体系下的社会发展与政治建设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某种程度的"独立"。抗战时期的傅斯年即面临这样的境况,如果科学的历史研究丝毫无助于民族存亡,那"史之为道"其用何在?但在以民族主义的历史书写召唤起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同时,如何防止民族主义的另一面——在人群中制造分离和区隔——对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构成威胁?傅斯年选择以"建构国族"的方式从"民族国家"的概念中拯救"中国认同",但却落入"民族"二字的语词陷阱而不自知,完全忽略了"国族"仍旧是"民族"的一种,比它想去替代却又自其脱胎的"民族"更缺乏实在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17.
王谨 《对外大传播》2008,(6):13-15,29
2008年5月,王谨同志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夜版值班副总编辑,见证了这个不平凡的月份。他和编辑们刚刚分享到胡锦涛主席访日"暖春之旅"成功的喜悦,仅隔两日,就和国内外同胞们共同承受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给民族带来的悲痛,同时感受了全中华民族奋起抗震救灾的巨大力量。"一个副总编的值班日记"其实也是一个媒体人对这历史时刻的记录。下面特摘录王谨同志应本刊之约,在汶川大地震期间写的部分日记:  相似文献   

18.
一、英国出版业的市场规模与零售格局 根据英国政府制定的标准产业代码分类,在目前的英国国内出版市场上共有图书和报纸期刊出版商7700余家。其中,图书出版商2720家,报社540家,期刊出版商2086家,其他出版商1500余家,报刊代理机构880余家。英国出版商协会(The Publishers Association)的相关统计数字表明,作为英国最具活力的文化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9.
《诗经》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反映了各方面的生活,但在其中一些诗篇中,为反映世道由盛变衰,国家政教纲纪崩坏,把政变与仿佛带有预言性质的天道相联系,天不循常道甚至逐渐深入为下层民间"怨天尤人"的借口,周王室的没落,在《诗经》的部分诗篇中通过天人合一的角度表达,周代历史在这些诗篇中不再是一味的赞扬与歌颂,而是带有批评和讽刺性质。  相似文献   

20.
正张小平高级记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副总编辑。196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藏文专业,同年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95年7月作为中直机关首批进藏干部到西藏工作,任西藏广播电影电视厅副厅长;2001年7月返回北京。退休后曾兼任《中国藏学》杂志执行主编。他认为西藏是一本读不完的百科全书,"一到西藏就会有写不完的东西,学新闻就是要记录西藏正在发生的历史。"因为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