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由外而内:北大学术传统的融入与传承1959年,周先慎教授从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主动响应国家号召,填报了奔赴新疆工作的第一志愿。孰料,命运却给了这位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一份意外惊喜,他被分配去北京大学中文系工作,直至晚年回忆起此事,周先生仍觉得不可思议:"我是服从组织分配才跨进北京大学大门的,没有经过争取,没有经过奋斗,应了一句俗语‘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不是机缘是什么"。按照周先生分析,机缘背后的原因或是:这一年北大文科由四年制改为五  相似文献   

2.
我有一个学生叫威廉,是个黑人学生,很有礼貌,也很聪明,一年前选过我的逻辑课,可上了几节就不来了。后来他说他爸爸死了,所以缺了很多课。我谅解了他。威廉依然缺课,一直缺到期末考试。他请我不要给他不及格,给他一个"课目未结业"。他说他的部队要到前线去打仗了,因为他是现役军人。我一听立刻同意。这天,我突然接到军人驻校办公室的电话。一个军人问我:"为什么威廉一年前的课到现在都没有结业?"我说:"威廉到前线去啦。"那边立刻提高了嗓门:"他到什么前线?他撒谎。他知道在他读书期间,部队不送他去前线!"我一听很生气,立刻给了他一个不及格,送到成绩部去了。没想到,部队三番五次打电  相似文献   

3.
叶广苓 《文化博览》2005,(12):58-59
1956年,我7岁.我感到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事. 我从外面玩回来,母亲见到我,哭了.母亲说:"你父亲死了."我一下蒙了.我已记不清当时的自己是什么反应,没有哭是肯定的,从那时我才知道,悲痛至极的人是哭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的记忆里,乐清是一个特别讲究的地方。那时,我家所在的太平巷口,有一座终年不熄火种的塔炉叫"惜字炉"。凡是书写过的纸张,大家不会乱扔,都是收拾在一起放到"惜字炉"里焚化。收到张志杰的新作《器局方概——乐清工艺美术口述史》,打开一翻阅,读到了很多熟悉的人和事。算起来,我和志杰相识有20多年了。那时乐清撤县建市,我受邀担任首席摄影,为家乡做些事。当时志杰是乐清教育局主办的《语文小报》的编辑,来找我约稿,开始熟识起来。他也是乐清四都陈坦人,按张侯氏家族的排辈,他还叫我"太公"呢。  相似文献   

5.
正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西南麓,距绥棱县116公里处,有着一个神奇的带有远古气息的"原始部落"——绥棱国有林管理局五一"原始部落"。巍巍兴安岭,亲亲山水情,2004年初春我来到过这里,那时,我在负责全局的绿化工作,领导让我到山上五一经营所辖区,也就是现在新开发的森林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原始部落"寻找兴安杜鹃,准备移植到局址绿化。经营所的几名同志陪我到山  相似文献   

6.
老队长纪事     
认识老队长是30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刚刚从一名知青被征招为森林警察,成了老队长手下的一个兵。可是我和老队长只有短短半年的缘分,就离开了他。后来工作几经调动,再也没有和他相见。岁月磨砺,世事沧桑,这么多年过去了,可老队长在我心中的份量一丝也没有减弱。特别是每当忆起大  相似文献   

7.
我依然活着     
那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能活到今天,我那时并不懂得什么是活着,只知道活着是要呼吸的。可我知道什么是死——闭着眼睛,脸色苍白,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任凭自己的亲人怎样哭喊。死的情景是我在医院里看到的,我见过和我住一个病房的孩子死了。我几乎不去想活着的事,我太小了,只有八岁。但我已经朦朦胧胧地觉得活着不好:我要打针吃药,要做手术……那一切太可怕了。其实最可怕的还是孤独,还有夏天,没有电扇。妈妈上班前,让我倚着被子坐好,把一个盛满凉水的罐子放在我身旁,她说你要是热了就把手伸到水里。我守着一罐凉水过了一天又一天,每天都那么漫长,都让人不耐烦。我没有玩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平日里在处理常规课、研究课甚至展示课的时候得心应手。于是有点小聪明的我总觉得低年级的课应该不在话下,直到遭遇了这样一次尴尬……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我给孩子们上《李子核》。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名叫瓦尼亚的小朋友,趁家人不注意,偷尝了一个李子。妈妈知道后,问大家吃了李子没有,瓦尼亚说自己没有吃。后来,他听妈妈说,谁要是把李子吞下去了,  相似文献   

9.
那是19年前的事了-- 我刚满9岁,同母亲住在川南那座叫茶子山的山脚下.父亲远在省外一家兵工厂上班,一年最多回家两次,住的时间也极短,那时我甚至怀疑自己没有父亲.  相似文献   

10.
周先生的许多观点都能说到我的心里,读周老的文章随时随地都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许多文章是那么的"薄",但其内涵分明厚重无比。一名话、一个观点蹦出来,让你拍案叫绝;坐下来,想一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盈耳。  相似文献   

11.
一个小镇中学的年轻教师,怀揣梦想,苦苦活动3年,终于调进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一所县城重点中学。但是,校方没有让他上主课,而是安排他负责"电化教育"。说是一门课,其实也就是放放录像和幻灯片之类的活。因为追求升学率,学校把全部精力都用在"语数外"上去了。"电教"不过是可有可无的"豆芽课"。所以,在不少老师的心目中,他只是一个"打杂"的角色。蔑视和冷笑如高空坠物,避无可避。"你是咱学校最轻闲的  相似文献   

12.
一所著名大学,也许没有一个著名刊物,但一个著名刊物却能够有力地帮助学校成为著名大学.1993年初阎纯德教授和我说起他正在筹备文化类研究刊物的时候,我问他用什么刊名,他说"中国文化研究".我说,太好了,你抢占了一个制高点!创刊艰难,办刊更加不易.阎纯德教授"十年辛苦不寻常",韩经太教授接过了这个接力棒,他们和编辑部同仁兢兢业业,把一个连学报都不是的一个普通期刊,办成了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刊物,和学报<语言教学与研究>一起成为北京语言大学的金名片."中国文化研究"没有辜负这个响亮的名字.许多学人受惠于它,我也是一个受益者.  相似文献   

13.
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开放兼容的文化结构,优越的移民生存环境……对于我们学生来说,那里没有高考,没有升学的压力。因此,美国成了一般人出国留学的首选之地。我当然也不例外。在2004年9月12日下午3点零5分,我与我乘坐的波音747客机一道降落在了洛杉矶机场——我来到了美国,不远万里来追寻我的留学梦。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当我步出洛杉矶机场大厅时,获得的第一印象竟与"落后"二字相连,而且我相信,每一个从上海浦东机场那个宽敞亮堂玻璃顶下出发到达洛杉矶机场的中国人,都会与  相似文献   

14.
从1964年第一次接触"周有光"的名字,掐指算来跟"周有光"的缘分已足足有半个世纪了。周先生是淹通古今、博涉中外的大学者,他的著作丰富了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的宝藏,成为全人类的财富。他的智慧不仅有益于今天的中国,也必将有益于今后的中国。  相似文献   

15.
吕明 《生态文化》2002,(3):34-36
罂粟花儿曾美丽了我的许多个夏天.那时,我对罂粟的了解,仅限于它的美丽。小时,我家住在一个山坳里,那里住着林业工人的家属。山坳就如同一个盆地,四周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着,有点“世外桃园”的味道。我们和当地极少的几户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共同散居在几面山坡上。人家不多,但因为住得很分散,便占去了很多的土地。那时,人们除了在自家院子里种些蔬菜什么的,还要种些花儿来点缀简陋的庭院。我记得那时种得最多的是地瓜花,也就是大丽花,此外还有步步登高,扫帚梅什么的。  相似文献   

16.
菲亚电器公司的推销员威伯先生,在一个富饶的农场地区做一项调查。"为什么这些人不使用电器呢"他经过一家管理良好的农场时,问该区的销售代表。"他们一毛不拔,你无法卖给他们任何东西。此外,他们对公司的火很大。我试过了,一点希望也没有。"也许真的一点希望也没有,但威伯决定无论如何要尝试一下。因此他敲开一家农舍的门,门打开一个小小的缝,一位老太太探出头  相似文献   

17.
又到了毕业的季节了,惟一的不同在于现在的我属于这个季节.我没有迷惘,没有空虚,我很快乐,一如往常.难得有一个可以不用重复"你好,可以聊吗?"的日子,静下来思考这将要逝去的四年,才发现有很多的收获,我很高兴并没有虚度这四年的光阴,也算对得起我小学时的老师了.  相似文献   

18.
曾颖 《文化博览》2005,(6):22-23
主席、评委和会场保安: 你们好! 请原谅我不请自到来台上发表自己对"环保"的看法,按理说像我这样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是没有资格和兴趣来参加这个以环保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的,这就如同一个乞丐不能也不愿意和一群阔佬坐在一起讨论鱼翅和燕窝的做法和吃法一样.  相似文献   

19.
正"我生活在池上,没有电视,不看报纸,没有社交应酬。这个小小乡村,晚上八点,最热闹的中山路也少行人了。没有戏院、卡拉OK,没有夜店,居民晚餐后多就上床,餐厅也熄灯打烊,拉下铁门。我因此不多久也习惯这样作息,八点就上床看书睡觉。"这是台湾画家、作家蒋勋先生在新书《池上日记》中,对自己在台东县池上乡生活的描述。相信那些稍微年长的人士,看到这些句子都会引起共鸣。"日出而作,日  相似文献   

20.
守护大石鸡     
宗源 《生态文化》2013,(2):43-46
小时候,我的家在一个很贫穷的小村子里,那里的土硬如石头,地里的庄稼长得像灯苗儿。大人们都说,那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不难想象,这个地方一定是缺草少树的。缺草少树的地方就没有美丽的景致,也没有名胜古迹。但我们那儿却有大石鸡。每天清晨,东方天边刚刚露白,大石鸡就开始高声呜叫,新的一天就开始了。生在贫穷地方,就别指望有什么美丽童年。我的童年是在野地里疯着跑着玩着闹着度过的。记得那时玩得最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