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美学讲究生命的和谐共生,因此,儒家的"中和"思想在中国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生命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的和谐;人类自我身心的和谐等方面阐述了"中和"美学思想在各个领域中所发挥的价值,以及其在当今中国社会中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献分析表明,孟子所谓充实之谓美意味着美就是生命完满实现其整体特性时的存在状态。孟子的这种生命美学观是在孔子全幅开辟了生命世界并强调文质相辅相成的基础之上,通过接受子思诚则形的本体论原则与稷下先生将生命充盈与美联系起来的思想,对先秦和、全之谓美的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它强调了美是生命本身自足时的存在状态而不是一种外在文饰,论证了美善统一原则,并更细致地区分了美的层次、突出了美的非现成性。这种主张从根本上表明先秦儒家既强调善也崇尚美。在中西美学视域融合下其美学意蕴与意义值得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其哲学(美学)的现代性开拓,更是一种对存在论哲学(美学)的思考和建构。首先,通过艺术生命化方式,王国维实现了对"第一义"的追询,完成了其生命哲学(美学)的现代性创构。其次,王国维的生命本体论的价值归宿是"境界",在生命存在状态和艺术哲学形态上,"境界"和海德格尔的"栖居"互文见义、彼此印证。这是因为,"境界"和"栖居"都源于"天人合一"哲思,为人的生存确立了终极性价值依据;而且,两者都呈现出特定的艺术哲学和文化诗学意味:诗意的栖居赋予人的存在以超越性意义,人的生命则在"天人合一"境界中得以审美化生存。不过,两者所体现出的"主体间性"表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与诗学观并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再现,而是现代性意义上的重构与新生。  相似文献   

4.
身体美学的概念是美国理查德·舒斯特曼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他的"身体美学"理论和中国古典哲学强调的"身心合一"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兼容的。本文从身体美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古典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以探讨魏晋士人体现的身体意识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这本<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发生"于今天,我以为是王一川教授学术研究的一次有意义的事件.十余年前,作者丢给读者们一本<意义的瞬间生成>便迈进牛津,迎来了他自己所说的"语言论震惊".之后,他倡导"修辞论美学",以一种告别的姿态,将此前的研究称为"体验论美学".从美学理论的形上建构移向文学文本的文化解读,由关注生命体验转而关注文本修辞,他的理论视野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也就同时有了一次"断裂".  相似文献   

6.
性朴论(非"性恶论")是荀子美学思想的根据。以此为基础,立足于性伪之分、强调化性起伪的"性伪合"则是荀子美学思想的重要命题。荀子的美学思想主要集中于其关于礼乐的论述中,礼制之美、音乐之美等是荀子对先秦儒家美学的重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费尔巴哈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旧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在其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建立起自己的伦理幸福观。费尔巴哈对于"爱"的认识,与儒家的"泛爱众"思想有一定的相通之处;而费尔巴哈对于生命存在的突出强调,也与儒家"仁爱"中的修身思想同根同源,但是,费尔巴哈的伦理观是局限的,他对于"爱"和"道德"的认识,只停留在直观与表面上,从而导致他最终走向了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8.
朱光潜美学翻译思想形成和发展是贯穿其一生的过程;他的美学出发点是克罗齐和维柯,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转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他的美学研究与翻译相得益彰,并在长期的美学研究和翻译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美学翻译技巧,形成了严谨的学风;他以翻译、美学研究为主干,形成了以哲学、文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合一的治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法天贵真是庄子生命哲学生命美学的核心命题。由天与真两个基本范畴和法天与贵真两个子命题组成的这一核心命题,集中地体现了庄子生命哲学生命美学的三个基本的理论层面:本原论、境界论、创生论和他所追求的自由(无待)生存、美的生存的生存理想。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新儒家生命美学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东美是现代新儒家里的诗哲 ,中国生命美学的开拓者 ,他从比较文化学的视角观察中国人的生命情调 ,从儒、道思想的会通处把握中国文化的生命精神及艺术理想 ,以生生之德指点普遍生命流行创化的至善和纯美。生生之德既是道德人格的性命来源 ,也是一种天人交感圆融的艺术意境。他根据中国先哲的天才感悟 ,揭示生命精神冥合自然造化时的广大和谐的美感 ,又以自己在现代社会的生存体验 ,表达直面人生悲剧时积健为雄的浩然正气 ,体现危险时刻中华民族精神的崇高。  相似文献   

11.
孙焘 《文化学刊》2014,(5):21-25
叶朗的《美在意象》吸收了中国古典美学、西方现当代美学理论资源,将"意象"提炼出来作为美学的核心概念,并与中国哲学的境界思想结合而成一自足的体系。这个体系在美学的基本理论层面突破了重物不重心的"反映论"窠臼,贯彻了叶朗长期以来提倡的"从朱光潜、宗白华接着讲",也为进一步的美学基本理论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弼的《周易注》中的"通感"论既有象数上的作用,也蕴含了美学的思想。他通过阐释《咸》卦的《卦辞》,将"虚"与"情"结合,以达到一种感悟式理解;阐释《彖》传,通过爻所显示的抽象的位置与所蕴含的义理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种体认式的情感。在《周易略例》中也用了相同的思想说明其解《易》体例。在此,达到了"情的识化"与"识的情化",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尽管表现抽象,但在含义上却极为丰富,生动而活泼的,紧密结合的具有天然美感的美学世界。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生态美学研究基本上使用的是西方环境美学的话语,与中国文化有着某些不兼容的弊端,所以紧迫的问题是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探索。中国古代是一种"生生"为其核心、以"天人之和"、阴阳相生"为其背景的"中和论生态与生命美学,几乎渗透于儒释道等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也渗透于绘画、音乐、诗学、建筑与民间艺术的各个方面,构成相异于西方古代实体论哲学与形式论美学的理论风貌,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有着更强的文化自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宝贵的中和论生态与生命美学,并在与西方生态文化的对话交流中建设新的生态哲学与美学形态,使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张波 《文化学刊》2015,(3):137-138
李白的诗歌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除了诗歌,李白的辞赋同样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貌。李白现存古赋八首,除《剑阁》《明堂》《大猎》为大赋之外,其他五篇皆为抒情小赋,其抒情小赋以"时间"和"生命"为主题,既与抒情小赋的传统继承有关,也与他个人的生命意识密切相关,表现了李白强烈的个体意识和对人生的独特情感体验,这与李白诗歌中超越时间和生命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5.
格奥尔格·凯泽是一名德国剧作家,最初受尼采和格奥尔格影响,后来又受斯特林堡、魏德金德和施特恩海姆影响,最终成为别具一格的表现主义剧作家,为德国表现主义文学运动获得了国际性声誉。本文主要从其创作历程、"新人"形象塑造及科学技术批判三个方面探析凯泽表现主义戏剧思想,呈现其对社会问题的严肃关切。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本雅明的"灵晕"艺术范畴为主要分析对象,从艺术批判的独特视角出发,一方面挖掘"灵晕"的消散所蕴含的革命潜能,有益于完善艺术政治化理论,同时展示其对法西斯"政治审美化"的批评模式。在后现代政治即审美本身这一语境下,本雅明政治美学思想无疑对中国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言辞一向耸人听闻。按照他的说法,一个生命从得到名字的那天起,"名字"就注定会更为长久,注定可以"无他而在"(the namebegins during his life to get along without him)。①如果中国古代典籍的外译也意味着中国思想在其他概念系统中重新"命名",那么这一"名字"将与其原本的生命构成何种关系?如果"名字"真是所谓的"无他而在",这"无他而在"如何才不失为一种"存在"?如果基督教经典"不可妄称上帝之名"(出20:7),"中国圣书"中的关键概念又当如何为"名"?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应对西方学术话语和现代社会转型的双重挑战过程中,迫切需要传统文论、美学精神的支持。传统文论、美学资源有效地参与当代中国文论思想和话语体系建构,关键点在于对传统文论与美学精神的当代价值之发现与重视,传统文论与美学精神是我们永远无法割断、不应忘记的文化"乡愁"。因而,在当下的传统文论研究之中,充分尊重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文史哲合一的学术传统,在重新认识传统文论"原初性"事实本体与"整体性"真实面目的基础上,以当代眼光、大文论观、国学视野和文化通识意识对传统文论进行"现代阐释"与"当代选择",发现中国传统文论的"当代性"价值和可能的理论生长点,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学观念与儒家文学思想精华之会通,便成为当代中国文论实现文化身份认同和核心价值话语体系建构、重建民族美学自信过程中的一个需要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清"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核心范畴,本义是指水清,之后其含义逐渐复杂、丰富,逐渐体现在哲学、人、美学三方面。"清"含义发生变化主要是受到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其中人文因素主要表现在道家、儒家、佛禅三方面。笔者首先论述"清"的含义,并进一步论述"清"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佛禅思想的关系,以期为理解"清"含义的丰富性及其原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洛克是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批判"君权神授"理论的前提下,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天赋自由"的个人权利思想。洛克的个人自由权利的逻辑起点为自然状态,他认为,自然法等同于理性,人在自然状态中受理性的指导。在自然状态社会中,人的自由权是无法全面保障的。洛克认为,公民通过每个人"同意"由自然社会进入公民政治社会共同体,制定全体公民同意的共同法律法规,并通过现成的社会法规定自身的行为方式,才能实现个人的自由权利。同时指出,自然法则和社会法都具有局限性,要辩证看待它们的统一关系。洛克的自由权利思想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有条件的自由,这对推动个人自由权利的行为选择、法治社会建设和政府行为有深刻的实践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