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陈小玲 《职业圈》2008,(3):65-66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而且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文章从社会制度创新、改善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环境和融合城乡文化等方面着手,探讨了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而且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文章从社会制度创新、改善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环境和融合城乡文化等方面着手,探讨了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友平 《职业圈》2007,(11X):165-166
“双差生”指品学皆劣的学生。现阶段教育的盲区——偏远农村学校留守着为数不少的品学皆劣的“双差生”。文章以多年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经验就农村学校“双差生”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剖析,针对其现象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探讨了如何做好“双差生”转化工作这个值得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注的严肃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留守孩子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农村家中,他们被称为留守孩子。全国妇联、中华家庭研究会不久前举行的中国人口问题研讨会透露:中国有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  相似文献   

5.
陈友平 《职业圈》2007,(22):165-166
"双差生"指品学皆劣的学生.现阶段教育的盲区--偏远农村学校留守着为数不少的品学皆劣的"双差生".文章以多年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经验就农村学校"双差生"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剖析,针对其现象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探讨了如何做好"双差生"转化工作这个值得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注的严肃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他人寄养,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这些留守子女人口众多,年龄普遍偏小,有必要引起教育界的关注,文章针对目前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及其成因,做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凌营  张海峰  张珍 《职业圈》2008,(2):86-87
农村留守子女是伴随着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如何在和谐社会理念的引导下,解决农民相关权利的缺失,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最终促进并实现教育的和谐,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子女是伴随着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如何在和谐社会理念的引导下,解决农民相关权利的缺失,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最终促进并实现教育的和谐,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徐志萍 《职业圈》2008,(17):86-87
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使他们在缺少父母亲情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服务于社会而不是危害社会,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使他们在缺少父母亲情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服务于社会而不是危害社会,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仁卫  邹庆东 《职业圈》2007,(21):19-20
辍学现象的产生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控制农村初中辍学率较为有效的措施是标本兼治、齐抓共管、政策落到实处、深化农村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2.
西雅图之夏     
姚诚 《文化交流》2011,(10):34-37
盛夏7月,浙江大学暑期学生交流团来到了西雅图。午后的风清凉宜人,入目处蓑草枯黄,仿佛从杭州汗流浃背的酷暑一下子进入了高爽的秋天。车到华盛顿大学,学生们就被事先联系好的HOMESTAY(在当地居民家居住的)家庭接走,开始了紧张快乐的美国生活。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经历了从集体保障到家庭保障的历史变迁,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体系中承担了独特的历史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加剧,尤其在伴随着农村家庭小型化、空巢化和流动化情况下,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社会风险逐渐集聚,农民面临着较高的养老风险和贫困风险。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传媒大学第二期"发展中国家国际传播硕士班"有来自非洲12个国家的17名学生,均为政府官员或媒体机构骨干,年龄在20-35岁之间。为了解中国媒体在当地的影响力、结合当地需求改善中国对非传播,笔者在他们毕业回国之前,对他们进行了访谈。非洲人接触国外媒体情况受访非洲学生普遍认为本国民众愿意使用各种媒介,接触最多的是广播电视,其次报纸,再次网络。互联网不够发达,年轻人接触网络多些;城市互联网发展迅速,农村则缓慢。经济相对发达国家网络普及率较高,经济落后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驰 《职业圈》2007,(2):74-76
劳动力外流加剧了农村人口的老化,并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结合相关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了这一现象对家庭结构以及家庭养老功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老年人生活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问题的长期存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之一,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GDP数字的增加,新农村的建设更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新型农民的文化教育.因此,我们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整体地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校农村贫困生家庭致困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驰 《职业圈》2007,(2):86-8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校农村贫困生人数和比例迅速增长,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正常生活、学业,而且引发越来越多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对当前我国高校农村贫困生问题的现状和家庭致贫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高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切实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赵东玉  何欣 《文化学刊》2010,(5):104-110
在辽海地区的民间故事中,女性既是美好生活的象征,也是家庭的管理者,通常具有孝敬公婆和机智勇敢的品德。留守女性是辽海地区真实存在的特殊女性群体,江湖人和娼妓是辽海地区的特殊女性职业者的代表。辽海民间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其实是对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所担当的性别角色的反映。辽海地区的女性,不论是对民间故事的流传和保护,还是对民间故事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继承人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乡村文化变迁对农村青年婚恋具有较大的教育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婚恋观念多元化、婚恋对象多样化。但是,乡村本土文化被边缘化,乡村家庭文化缺位,乡村学校教育文化衰落等变迁使农村青年婚恋教育陷入巨大困境。在深刻认识乡村文化变迁意义的前提下,需要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家庭、学校等重塑青年群体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提高婚恋道德修养,加强社会责任培育,推进青年婚恋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心理等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状态与生活环境等.找出了留守儿童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