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元东渡弘法,开建日本京都黄檗山万福禅寺,创立黄檗宗,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黄檗文化。在"大福清"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如何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海上福州"建设,锻强黄檗文化品牌,是提升区域文化发展新增长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海底寻宝     
中国古代的航海活动及海上贸易也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曾经十分热闹。如今它的具体航线,已随着时光的流逝,完全消失在蔚蓝色的海水中了。如果说能有什么踪迹留存下来,那就是沉睡在海底的约3000艘中外沉船以及船上装载的货物,还有一些被海水淹没的港口设施等。  相似文献   

3.
正新年伊始,CHINA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在宁波博物馆举行。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福建博物院、广东博物馆等全国20多个文博单位的、共计300余件(套)古代贸易瓷器、木船及相关展品参展。宁波出水的各类瓷器以及宁波博物馆镇馆之宝——越窑青瓷荷叶带托茶盏亮相。本次大展分华风西尚跨越重洋、东方神瓷行销世界、牵星过洋铸创辉煌、中国风情舞动西方、华夏智慧共享全球五大主题单元,对中国古代海上交通、造船与航海技术、瓷器贸易、文化交流等进行阐释,展开了自唐代至清代海丝之路的历史画卷。在展览现场,人们  相似文献   

4.
<正>遥想两千多年前苍茫大海上舟船劈波斩浪、扬帆竞逐的情景,我们深感人类渴望交流所产生的勇气和智慧是何等巨大。兴起于中国秦汉之际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地球文明塑造史伟大的人类轨迹。越过苍茫大海,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的国家之间、东西方之间,实现了货物、人员、科学、文化以及宗教方面的交流,航海技术、造船技术、港口建设和贸易管理等文明进步的至关重要技术得以发  相似文献   

5.
“海上茶路”是古代中国与国外茶事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是古时海上交通的大动脉。今年5月21日,宁波三江口花团锦簇,鼓乐齐鸣。“海上茶路启航地”纪事碑在此落成。纪事碑前方有一片船栓群,象征着古明州樯桅林立、商船云集的繁华情景。满载着茶叶、茶具、棉绸、瓷器的船队从这里始发,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地域文化的产生和福州地区人文地理条件所产生的地域文化的角度,探讨了福州的地域文化对福州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针对影响福州经济发展的消极因素,通过横向的比较。从制定经济和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促进福州地域文化和地域经济发展的相应建议。从文化的角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同时提出了"五通"概念,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2015年3月,在我国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  相似文献   

8.
寿山石是华夏民族玉石文化的延续,含有中国传统书画的艺术基因。时至今日,从业人数等方面都位居福建工艺美术的前列,也是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最多的行业,堪称福建传统雕刻技艺与当代工艺美术的代表。寿山石雕技艺也因为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成为闽都文化的组成部分。本文在了解福州寿山石雕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福州寿山石发展资源和寿山石雕技艺发展现状,来分析福州寿山石雕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古人的智慧     
19世纪,中国瓷器大量出口欧洲。每次在异国他乡看到它们,我总是想:这些轻薄如纸的"易碎品",是如何安然到达目的地的呢?在一本外国杂志上,我看到一篇关于海上贸易史的文章,才知道其中的奥秘。中国商人先把精雕细刻的檀木箱和小檀木箱装在钉在船舱地板上的大木箱里,四周用次等的茶叶塞满。由于内外两层茶叶填充得非常紧密,木箱做得又结实,即使在海上遇到风浪,商家也可高枕无忧。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6月8日,为期5天的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在宁波开幕,浙江与中东欧投资洽谈、贸易展览、人文交流……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交流精彩纷呈。浙江宁波曾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演绎了一幅商贾往来、文化交融、互学互鉴的历史画卷。从"以港兴市"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动,海上丝绸之路又上演现代版本。迈着开放包容的脚步,宁波从2000多年前海上古丝绸之路走来,如今进入了"一带—路下的中东欧黄金时间"。  相似文献   

11.
10年前,浙江编织品进出口公司,带着自己的拳头产品——大提花贡缎和纺蜡花布去西非开展贸易。凭着他们的真诚、信誉,事业发展很快,贸易地域也由西非逐步向北非、中非和东非发展。10年,他们累计对非纺织品出口达2.5亿美元。为了更有力地发展对非贸易,1992年,他们又成立了“浙江泛非贸易公司”,以后又分别在多哥、加纳、贝宁、科特迪瓦、冈比亚以及坦桑尼亚等国家  相似文献   

12.
福州评话是以福州方言为基础衍生而来的艺术形式,在福州、永泰、长乐等地区广为流传,倡导以散说、吟诵形式叙述故事,借醒木、折扇、铙钹等道具增加感染力。在中国评话界,福州评话可谓独具风采、独树一帜,甚至获得了“人文活化石”的美称。但现阶段,这项富有艺术性的表演形式已经在经济改革中出现衰败趋势,应加以保护。基于此,本文从评话艺术的价值出发,探讨了评话艺术的历史传承,分析了评话艺术的传承现状,提出了评话艺术传承发展的策略,希望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历史与背景 海上丝绸之路,是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通向世界其它地区的海上通道,东海航线由中国通往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南海航线由中国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地区以及更远的欧洲和非洲。从历史上看,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互通有无的“商贸之路”,也是沿线各国各民族交流的“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神户是依山靠海的港口城市,拥有人口150万,是日本第6大城市。从12世纪后半叶开始,在神户和中国明州(宁波)之间,日宋贸易兴旺起来。神户从此成为对中国贸易的窗口。1973年6月天津和神户结成第一个中日友好城市。现在除了神户——天津以外,神户——上海也有客船航线。 1998年4月,神户西端舞子(Maiko)架了一座世界最长的海上悬索桥(明石海峡大桥)。在这座桥畔,今年4月将要再架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正式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随后又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大格局。习总书记还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相通和民心相通。在"一带一路"国家谋求互联共通、互利共赢的形势下,网络媒体作为高效率传播信息、高质量传承文化、改善人文交流、传递民间友谊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海上交通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我国东南沿海逐渐形成和发展起了一批港口城市。以唐代兴起的泉州为代表,这些港口城市不仅充当着贯通内外的海上交通枢纽,而且当地的经济优势和文化特点也使它们成为多元文化间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2000多年前,福建当地民族称为闽越,这块地方也便被称作闽或闽越。公元前202年,汉高祖立无诸为闽越王,统领闽中故地,并建都于“冶”(即今福州城内的冶山一带),这便是福州建城的开始,算起来已整整2200年了。冶城依冶山而建,范围甚小,然以冶炼业而闻名。4、5世纪前后,随着闽越和汉文化的融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到公元8世纪时始用福州之名,并将周围风景秀丽的三山圈入城内。11世纪中叶,福州为治理旱涝灾害,遍植榕树,20年后,满城绿荫,从此便享有榕城的美誉。福州历史上曾5度扩建城池,然而至新中国成立时,城区面积仅10多平方公里,而如今市区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城区也有近1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8.
正张骞策马西行,郑和扬帆远航。一条始于2100年前的商旅征途,恰如一座桥梁,联通了亚欧间的贸易,融汇着东西方的文明,被称为"丝绸之路"。另一条始于秦汉时期,作为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经南洋到阿拉伯海,最远至非洲东海岸。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响应,迅速行动,主动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2014年初,在中宣部指导下,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精心策划了"海上新丝路·东盟万里行"主题外宣活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给福州带来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为此,我们决定编一期特辑文章加以报道。不过,要把这个大题目做好,也不容易。近年,《人民中国》以回乡见闻录的形式,先后报道了广东省客家山村和辽宁省大连市的变化,颇受读者欢迎。于是,我们派福州籍记者黄秀芳回乡采访。带着编辑部的重托,也为了报答父老乡亲的期望,黄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