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游作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主张抗敌恢复,故在他的诗篇里爱国思想一直是主旋律。但侠骨也有柔肠,他的爱情诗词虽数目不多,也在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前人对陆游爱情诗词的评判、赏析大多是站在陆游的角度。本文将以唐琬的角度来解读陆游的爱情诗词,剖析唐琬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2.
陆游和第一任妻子唐琬系中表婚,但陆母唐氏与儿媳唐琬并非直系的亲姑侄。中表婚是宋时社会流行的缔结婚姻的方式。绍兴十四年,20岁的陆游与唐琬一起,元夕节在临安一起赏灯;秋季菊花盛开时,夫妇二人共做菊枕。概言之,成婚于当年的陆游与唐琬,感情甚笃。绍兴十四、十五两年陆游未参加科考,成为陆母不喜儿媳的重要原因。但陆家出儿媳的合法理由,是唐琬不能生育。男女社会地位差别明显的宋代,男子出妻不少时候是从家族角度考虑,在此情况下妇女极为被动。唐琬再嫁的赵宋士字辈宗子,此前当有过婚姻,并留有若干名子女。带着“世情薄,人情恶”的幽怨,唐琬过早地香消玉殒。与陆游的长寿相比,唐琬的境遇令人唏嘘。生活空间局限于家庭的妇女,不幸婚姻对其的影响,远大于有仕途的男子。  相似文献   

3.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看到这首充满惆怅和无奈的词作,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陆游的那首《钗头凤》。不错,这首词正是唐琬对陆游《钗》词的赓和之作。唐琬是陆游的表妹,后和陆游结为夫妻,婚后二人感情很好,但不为陆母所喜欢,两人被迫分手。十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游沈园时遇到了唐琬,那时两个人都已别行婚配,唐遣人赠酒肴致意,陆游十分悲伤,在园墙上题写了《钗》词,唐琬读  相似文献   

4.
词人逸事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后来唐琬改嫁赵士程,陆游再娶王氏。十余年后他们春游沈园相遇,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词,唐琬见了不胜伤感,也和词一首,不久便忧郁而死。陆游为此哀痛至极,后又多次赋诗忆沈园,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句。沈园亦由此而久负盛名。绝妙好词  相似文献   

5.
陆游是一个至死都不忘收复中原的伟大的爱国诗人,“恨不见中原”是他一生最大的隐痛。而陆游的内心深处还有一大隐痛是唐琬,这个让老诗人行作嵇山之土了还泫然悼念的美丽的人。诗人把他那刻骨铭心的生死恋情和对唐琬的一往情深付诸笔端,留下了具有悲剧之美的千古绝唱——沈园诗词。从美学的角度探讨沈园诗词中蕴含着的悲剧美及其产生的原因,由此得出人生的感悟与启发。  相似文献   

6.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唐琬的丈夫。作为爱国诗人,他力主抗金北伐、收复中原,写下了无数爱国诗篇。但作为丈夫,他对唐琬并非很痴情。在陆母的逼迫下,他没有积极寻找别的出路就休妻;一曲《钗头凤》更是间接要了唐琬鲜活的生命;和爱国诗对比,他所作的怀念唐琬的诗也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7.
明末戏曲家汤显祖改编唐人蒋防的小说<霍小玉传>而为<紫钗记>,艺术上有许多新创之处,卢太尉形象的增入是其中最大的改动.这一形象的增入使作品矛盾冲突的双方由封建士族婚姻制度与其牺牲者转变为封建强权豪势与下层民众,使一个爱情悲剧变成为以爱情为中心的"社会问题剧".卢太尉形象实是汤在目睹明末国家政治生活、官场科场的黑暗腐败,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忧愤深广而不得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磊的"讥托"之作.  相似文献   

8.
据周密《齐东野语》、陈鹄《耆旧续闻》和欧小牧《陆游年谱》等记载,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年),陆游二十岁时,切娶表妹唐琬(字蕙仙)。按理说,唐琬是陆游母亲的侄女,在宗法影响很深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也不至于发生什么婚姻悲剧。但陆游婚后,因伉俪相得而颇  相似文献   

9.
陆游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少年结发之妻唐琬的爱情悲剧。宋末元初的周密在其《齐东野语》中有详细记载:绍兴十四年(1144),二十岁的陆游与母舅之女唐琬“伉俪相得”,二人“结琴瑟之好”,情感甚笃,但陆母不喜儿媳,三年后被迫离弃。依古人说法“二亲恐其惰於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陆母怕影响陆游前程。陆游晚年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中说是因为唐琬不孕,遭公婆逐出。两人挥泪一别,两情竟隔,后唐琬“改嫁山阴名士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此后陆游一直为官在外。直到十一年后的绍兴二十五年春,已三十一岁的陆游偶然与唐琬夫妇“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陆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壁间”:  相似文献   

10.
明末戏曲家汤显祖改编唐人蒋防的小说《霍小玉传》而为《紫钗记》,艺术上有许多新创之处,卢太尉形象的增入是其中最大的改动。这一形象的增入使作品矛盾冲突的双方由封建士族婚姻制度与其牺牲者转变为封建强权豪势与下层民众,使一个爱情悲剧变成为以爱情为中心的“社会问题剧”。卢太尉形象实是汤在目睹明末国家政治生活、官场科场的黑暗腐败,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忧愤深广而不得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磊的“讥托”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