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在教学中,可通过读书这一感悟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运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感悟爱、体会爱、升华爱。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析】"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心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读教材。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后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得到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以及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相似文献   

4.
【教材简析】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心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读教材。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后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我”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我”产生的巨大影响,使“我”在这两种评价中健康成长。教学此课的目的是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重点和难点也是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教学理念从让学生有所感悟的句子入手,以读为媒,假托作者召开与读者见面会的活动,引导学生质疑、解疑,与文本及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从而了解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教…  相似文献   

6.
侯西科 《小学语文》2014,(11):46-47
【设计思路】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传统的优秀篇目。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文本内涵深厚,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累计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学生来讲,理解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相信不会太难。  相似文献   

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写了作者的父母对他童年时写的第一首诗,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写出诗,既激动又高兴,通过表扬使作者获得成功的喜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课件出示2: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励。”从母亲对父亲的指责声中你读懂了什么?(母亲深深知道评价中饱含着的爱。巴迪需要鼓励,将这种爱及时给予巴迪,希望给他力量,让…  相似文献   

9.
《" 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写的第一首诗,受到了母亲和父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并让他感悟到了父母的爱.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感受母亲慈祥的爱和父亲严厉的爱.  相似文献   

10.
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重点引导孩子们懂得批评也是一种爱,正确对待批评,不断改正错误,成长为一个坚强的人。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当中感悟到的爱。课文的童年故事部分,语言生动通俗,教学时主要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反复品读感悟。后半部分课文语言概括性较强,有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适合合作学习,主耍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从而达到理解文本、体会文章中心、感悟爱的真谛、受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新选入五年制第九册 (六年制十一册 )的一篇课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父亲和母亲对自己习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这两种评价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以及这两种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爱。课文的重点是作者对父亲和母亲两种不同评价的认识。从课文中看 ,这个认识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当作者在七八岁写出第一首诗 ,母亲给予“精彩极了”的评价时 ,童年的作者是“得意洋洋”;而当父亲给予“糟糕透了”的评价后 ,作者的表现是“痛哭起来”。显然 ,这时…  相似文献   

13.
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的是作者巴迪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者把它比作生活中的两股强风,他努力地把握好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正是由  相似文献   

14.
看了《哪吒闹海》课堂实录,感受薛法根老师对语文课程的深刻认识:语文课不是"教课文",而是应该引导学生用课文来"学语文"。很多教师都上过《哪吒闹海》这篇课文,通常做法就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逐段解读,然后随即添加一些内容。这些语文练习往往是围绕每段课文的内容理解展开,学生学完课文最后留下的痕迹还是"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陈小宜 《教师》2010,(1):50-51
[案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写的第一首诗,得到了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虽然作者当时并不理解父母的心,但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他取得了成功。因此,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不同形式的爱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挖掘教材是个老话题,但我从最近的课堂教学中看,这依然是个大问题。有两篇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家似乎觉得挺有抓头,容易“出彩”,多爱讲这两篇,下面就一一谈起。《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中,教师未尝不以杨梅果的特点为重点引导学生找相应的段落、句子及关键词语,并有条理地板书如下:  相似文献   

1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教学这一课时,我突出强调了巴迪的成功是母亲爱的鼓励和父亲爱的警告双重作用的结果。我也让学生明白鼓励是爱,批评是爱,警告是爱,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我设计了如下板书:在根据板书进行课文小结时,学生从板书中发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18.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父母的爱。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母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他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这篇课文对话很多,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生动。教学中,要让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逐渐理解父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在阅读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爱,有时很简单》后,我确定了把"爱的故事"作为课堂主题,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每篇课文中爱的故事,懂得并学会爱自己身边的人"作为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即  相似文献   

20.
<正>在语文新课标的引领下,语文教师应积极打破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主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中,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我是这样做的:一、导课激趣,唤醒学生学习意识片段一:1.谈话导入,引出"精彩"和"糟糕",指名读。(读出赞扬与批评的语气。)2.读一读这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反义词、引号、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3.通过题目,你能不能猜一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