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总统问题是民国政治史上一个重要问题,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28年北洋政府灭亡,先后任总统的为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每届总统的选举都引起军阀派系之间的激烈地斗争。除了总统外,还设有副总统一人,以便总统缺位时由副总统继任,或是总统因故不能执行职务时,由副总统代理。1913年,袁世凯公布的《大总统选举法》第七条规定:“副总统之选举,依选举大总统之规定,与大总统选举同时行之。”(1)民国前三位总统都有副总统,冯同璋之后无副总统、1924年,贿赂总统曹锟下台后,北洋政府出现了更奇怪的现象,竟然连名义上的总统也没有了。本文通过对当时形势和政情的分析,对北洋军阀时期副总统、总统缺位问题作一次探讨。  相似文献   

2.
《考试》2008,(7)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它又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段不可忽视的时期。1912年3月,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临时政府正式迁京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起来。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易帜,北洋军阀遂灭亡。  相似文献   

3.
一、语意表述不清1.第三章第四节第88页:“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教材为了使语句简洁,指代时间上采用了承前省略的用法,但此处只有一个时间放在前面,极易使学生误以为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和临时政府迁往北京都发生在1912年3月,造成语意混淆。历史事实是: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次日,临时参议院决议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孙中山的解职和临时政府的北迁,标志着革命遭到了严重的挫败。建议改为: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  相似文献   

4.
袁世凯病死     
1916年6月7日《纽约时报》(北京,1916年6月6日)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今天病逝。总理段祺瑞立即与副总统黎元洪商议其总统就任。袁世凯胃部染疾  相似文献   

5.
1.第三章第四节第88页:“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相似文献   

6.
北洋军阀是清末袁世凯在北方几省首先建立起来的封建军阀集团 ,也是帝国主义支持的以新式武器装备的反动势力。从 1912年 3月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起 ,至 192 8年 6月奉系军阀统治结束 ,统治中国长达 16年有余。这一时期 ,北京的中央政权虽更迭频繁 ,但统治权始终操纵在北洋军阀手中 ,因此 ,人们常称这一时期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关于北洋军阀的成因北洋军阀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有外在的条件 ,更有内在的原因。从当时的国内形势看 ,袁世凯势力的崛起符合了对内维持封建统治的需要 ,得到了清王朝的依赖和支持。甲午之战 ,清廷苦心…  相似文献   

7.
答:北方军阀政权,始为袁世凯独握。袁世凯死后,政权变幻于皖系、直系、奉系之间。北方政权的更迭反映了英美日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争夺权益的胜负格局。下面对北洋军阀政权的更迭作简单介紹: 1.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3月——1916年6月) 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重新出山,掌握了清廷军政全权。他以此一面要挟清帝退位,一面胁迫革命派妥协,于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就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根据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的规定,任命唐绍仪为国务总理。但唐就任后意见多与袁不和,而袁世凯又深忌这一政权的“民主共和”招牌,力图复行专制。6月15日,他不经内阁总理付署,擅委王芝祥为宣抚使,命往南京遣散起义民  相似文献   

8.
1912年元旦“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设在南京。2月13日孙中山辞职,袁世凯接任大总统,临时政府迁至北京,南京改称江宁县。  相似文献   

9.
从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到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归顺蒋介石,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长达十六年之久。 北洋军阀集团是近代中国一个最反动的军事政治集团,它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这个反动的军事政治集团拥兵争霸,割地称雄,卖国媚外,祸国殃民,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比深重的灾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中华民国成立后,对国民体育教育逐步重视起来,从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通过颁布一系列政令法规,使体育教育逐渐建立和完善。江西的体育教育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逐步走向正规。本文通过回顾1912年至1949年的江西体育教育状况,进而探讨江西体育教育从开始确立到逐渐完善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1912年3月,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一天,他借商议国事为名,特邀了国务卿徐世昌、直隶督军兼禁卫军总领冯国璋、参谋总长段祺瑞、长江上游警备司令曹锟和海陆军奉天大元帅张作霖等人,在北京摆酒宴.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其政体形式系根据1911年11月公布并于1912年1月又修正过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行政首领“有统治全国之权”,显然采取的是美国式的总统制。及至1912年3月,在孙中山即将辞职、袁世凯即将上任之际,南京临时政府参议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制订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终又废除总统制而改行责任内阁制。短短二个月的时间,国家政体作如此变化,而且对这一重大变化,以往一般著述仅一笔带过,鲜有论及。本文试就这一转变,略陈固陋,尚蒙赐教。  相似文献   

13.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办的第一所正规陆军军事学校。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后,1912年3月10日,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于北京,临时参议院旋即北迁。4月21日,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正式成立,袁世凯任命其亲信段祺瑞为陆军总长,企图通过他控制军队,以便实行独裁统治。内阁成立后,陆军部即开始筹划前清陆军兵官学堂及各陆军中学堂的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国史上第一部正式的资产阶级国家宪法《中华民国宪法》是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产物,在制宪过程中,由于封建势力和封建观念的影响,资产阶级制宪主体--国会的种种局限性以及国民资产阶级民主制宪意识的淡薄,使《中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表现出不同于他国的特征,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与袁世凯的谈话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四第四单元第一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四目有一则历史纵横,原文如下:“1912年8月,应袁世凯的一再邀请.孙中山由沪赴京,与他共商国事。到北京后,老谋深算的袁世凯表现出‘以国家与人民为念’的虚情假意,孙中山被他所迷惑。孙中山推心置腹地对袁世凯说:‘袁总统于练兵一道很在行的,彼作十年总统必能为中国练五百万雄兵。  相似文献   

16.
北洋军阀是清末袁世凯在北方几省首先建立起来的封建军阀集团,也是帝国主义支持的以新式武器装备的反动势力。它控制的中央和地方政权,代表着帝国主义和中国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实行独裁统治。从1912年3月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起,至1928年6月奉系军阀统治结束止,统治中国长达16年有余。这十几年中,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中央政府,象走马灯一样,前后更换了十三任总  相似文献   

17.
【阶段特征】 中华民国时期从1912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1949年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这一漫长历史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民国初期,重点说的是北洋军阀的统治。二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论述了北洋政府于1912年10月在长春召开的第一次东蒙古王公会议的背景、内容、经过及其影响。第一次东蒙古王公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北洋政府统治在哲里木盟的正式确立和蒙古王公们对共和的态度由反对到赞成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武昌起义成功之后,南方诸省紧跟着独立,清政府的统一土崩瓦解、各省都督府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一切都顺乎天应乎时,形势发展既快又好。然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却功败垂成,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得。既然革命军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孙中山为什么还要辞职?袁世凯又为什么能窃得辛亥革命果实?对于这个问题,上教版的新课本概括为四条,即:一、帝国主义的干涉;二、钻入革命队伍内部的封建势力向革命施压力;三、革命党内部如章炳麟、黄兴等也主张向袁世凯妥协;四、袁世凯的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这四条原因中,比较难  相似文献   

20.
近代兵役制度孕育于清代八旗、绿营世袭制。湘军是在绿营腐败不能作战的背景下组建的,标志着中国近代兵役制度进入初创期;袁世凯编练的新军,是兵役制度的确立期;中华民国时期是其发展期,分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两个阶段,仍沿用募兵制;1933年的《兵役法》体现了兵役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