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体育强国背景下对延安体育精神时代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认为,延安体育精神的内涵及其特征,即体育为理想追求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不断开拓创新,集体主义.在新时期弘扬延安体育精神,是体育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必然要求.这是由中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基本情况、继续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以及推进体育改革创新的要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探讨延安时期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实践.认为:延安时期体育文化在器物、组织与方式、观念等层面进行前所未有的创新实践.其对当前体育发展的启示为: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注重传统体育的民族化与创新;持续发扬延安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了延安时期红色体育新闻报道的发展状况,探寻其特征与历史功绩。延安时期红色体育新闻报道广泛宣传党的体育思想和方针,积极传播推广体育竞赛,报道军队体育的开展情况,动员组织民众参与体育活动。其特征主要有:报道的主要对象是军事化体育运动及竞赛,报道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传播对象广泛,报道理念以弘扬延安体育精神为主要宗旨。延安时期体育报道的地位及价值:报刊作为联系纽带,宣传体育并支援了战争,传播中国共产党早期体育观,促进了红色体育运动的发展,为新中国体育报刊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达到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红色体育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的实践成果之一。从红色体育的视域出发,探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特点,阐述红色体育在这一时期的主要实践活动。延安时期红色体育直接服从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和中心工作,致力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高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同时有力促进了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群众体育开展和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的普及与提高。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继续发扬红色体育精神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5.
浅谈现代体育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现代体育精神溯源以及现代体育精神内涵的分析,对现代体育精神的实质进行了阐述,以期说明现代体育精神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体育精神是在体育运动基础上彰显出来的一种特有的精神传承文化现象.体育精神包括了科学精神、公平竞争精神、争先创优精神、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团结合作精神、遵守规则与道德的精神、健康第一的价值观念.高校应该积极加强体育精神在校园体育文化教育的培育,努力将体育精神纳入到体育课程教育之中;将体育精神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创新校园体育文化,培育学生体育精神;完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指导体育精神教育的实施;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强化体育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7.
体育精神以其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在引导大学生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发展中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诠释了体育精神在精神资本中的地位,对体育精神在大学生精神资本培育中的作用做出了解读,最后阐述了高校体育精神价值回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建新 《精武》2013,(23):62-62,64
传统的体育教育缺乏对于体育精神的挖掘,忽视了对于中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和启迪,在中学的体育教育中,通过对学生们进行体育精神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对于中学生人格的形成起到了影响和熏陶的作用,为学生人格精神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作用,并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利用体育精神对中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9.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体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历史性、民族特征和家国情怀的价值追求。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并指导实践,从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厘析中华体育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洞见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依据当前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提出通过探索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健全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创新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充分发挥中华体育精神育人价值,创新体育文化表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观念意识形成重要时期,探讨体育精神应具备什么品质,进而引导学生朝向新时代体育精神品质的方向发展。本文采用自下而上的扎根理论研究取向,通过半结构访谈,初步获得体育精神特征:初中生对体育精神认知有一定的稳定性、正向性。为充实理论密度,进一步采用团体焦点座谈,丰富比赛对抗领域中—规则意识重要类属。即初中生视角下体育精神共四个领域,各领域相互作用,且有侧重。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下体育精神倡导的社会责任感等维度没有体现,与其他群体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没有体现,表明初中生视角下体育精神的认知不够完善。基于以上结论提出:课堂教学渗透体育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11.
从对人的发展的关注程度看,竞技体育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金牌,而应当是人文关怀和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就是要主动表现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切。但是,人文精神仍然是中国体育所欠缺的。因此,中国竞技体育必须以“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来创造和表达人性化的自由生活理想和价值理想,使人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和独立。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体育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体育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为奥林匹克理想提供了一种佐证,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是人类社会公平公正意识的完整体现。中国体育文化的和谐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文明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3.
武术“体育化”之路绵延了百余年,但在西方思维模式统治的体育中,武术失去了原本包含更为广泛意义的人文精神。在经济浪潮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武术已迷失了方向。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以辩证唯物史观,构建当代武术人文精神已是当务之急。研究结论认为:武术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它更是一种文化,且应该强调人文属性。武术的理论思想、技术实践、武德修养、民族特性内涵了中华民族文化,体现出当代武术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文精神和奥林匹克运动的沟通与回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透视奥林匹克运动由“以人为本”向“以物为本”的逆变进程,揭示引起奥林匹克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嬗变根源;梳理澄清中国人文精神对奥林匹克的积极作用,分析中国人文精神与奥林匹克相融合的内在共性及其胎化的奥林匹克伦理价值的取向;加深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解与认识,以期为我国积极参加奥林匹克运动,并在国际体育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在西方强势经济的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的同化日益显著,作为祖国未来的大学生,也面临着民族精神的日趋淡化。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武术精神一直以来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大力培育高校大学生之武术精神对提升巩固民族精神是当务之急。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及专家访谈法,就培育大学生武术精神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方法:以武术教学内容的改革为重点;研究武术教学模式,探索多种课程管理体系的建立;加强武术教师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6.
把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让他们了解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要有生动、新颖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太极拳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剖析,找出其与现时代人文精神培养的契合点,从而为太极拳的推广和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也为大力宣扬人文精神的培养找到一种传统而又有新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我国部分重点武术学校学生的德育状况进行调查,指出现阶段在武术学校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宽容仁爱、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武术无疑是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最适合的载体,它既强健体魄、锻炼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身体的协调能力,也在无形中强化了民族精神的教育,将无形孕育到有形之中,既易被学生接受,又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深化了民族传统,增强了民族意识,提高了民族精神,为发展民族精神和中华武术项目,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历史文化学的视角对中西体育文化精神进行研究。研究得出:中西体育文化是异质文化,中国大陆型体育文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西方海洋型体育文化追求的是“天人相异”的竞争精神。研究中西体育文化精神的差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中西体育文化内在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促进中西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体育文化得以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