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作为公众话语表达的渠道重要性与日俱增,形式多样的网络舆情产品逐渐成为政府公共决策的重要依据。网络舆情的负面倾向、技术倾向、管理倾向决定了舆情产品的实用工具属性。政府和企业强烈的需求促使网络舆情业迅速成熟并走向激烈竞争。网络舆情产品是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内参,向决策层输入信息时具有封闭而高效的特点。网络舆情产品在公共决策中的传播功能日益显著,并成为一种新的政治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微信、抖音、微博等自媒体的大规模应用,社会舆论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网络次生舆情成为影响社会舆论传播和突发事件处置的重要支点。在突发事件中,网络次生舆情呈现出社会恐慌情绪高、公众无端猜测多、传播速度快等特征。所以地方政府要从网络次生舆情的传播规律出发,引导网络次生舆情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促使网络次生舆情与官方主流舆论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社交媒体越来越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场地。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在一些重大公共性事件发生、发展、传播和消退中,事件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当事人的言行举止会引得公众关注、"站队",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些负面情绪,如仇官、仇富等,会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在社交媒体上引爆网络舆情,引发舆情危机。笔者选取2020年社交媒体网络舆情的代表性事件——艺人谭松韵母亲被撞身亡为例,探讨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传播路径,突出特征,最后,探讨网络舆情治理模式,以期对现实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网民规模的扩大以及移动手机媒介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等自媒体逐渐成为公众进行意见表达的公共话语空间以及网络舆情的爆发地,自媒体时代媒介功能的变迁、受众网络舆情的诉求,给地方政府部门带来了压力,也为网络舆情的应对带来了机遇。通过对商丘市政府部门对"治污关店"事件网络舆情的处理措施进行了个案分析,提出了地方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述随着网络的发展,舆情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舆情监控子系统成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结合为企业研发竞争情报系统中舆情子系统的设计经验,分析当前企业网络舆情的特点,分析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框架内通用的企业舆情子系统的功能结构,提出解析企业舆情监控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企业舆情监控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博客、微博等公众网络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互联网舆情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舆论表现形式。互联网舆情反映了公众对社会突发事件的政治态度,是领导同志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通过建立科学的互联网舆情信息监测、预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对互联网舆情信息进行分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全媒体全通道的传播镜像已经凸显。当前,网络新媒体已成为公众表达舆情和传递声音的重要窗口。在此环境下,系统全面深入探讨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规律已显得弥足重要且必要。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科学引导和构建专业网络舆情应对体系是打造服务型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舆情是公众对社会环境变化的反映,是社会心理、社会态度的外部表达。今天,大数据技术与新冠疫情叠加,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世界的舆情环境,也造成了当前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的变化。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社会生活、经济环境、社会治理、国家安全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均出现极大的“不确定性”,舆情研判、舆情治理成为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重要工作。面对网络舆情对治国理政产生的重大影响,中国社会需要深入研究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争取在舆情引导和国家发展中把握更多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2016年我国政府首次提出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中有政府与公众之间解释与诉求不一致的话题,以及公众亟待政府关注与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安全也成为网络安全问题中不可小觑的因素。本文根据话语分析理论建立了话语分析模型,对河北省政府门户网站、河北省网上政务服务中心以及河北新闻网的内容进行抽样,然后借用模型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网络舆情安全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政府机构参与、有媒体监督的网站让公民真正感受到了"互联网+政务"时代的到来。从提高公众满意度的角度来保障网络舆情安全,政府首先应该转变工作模式为服务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该联合媒体展开行动以及增强"互联网+政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微博已成为公众反映自身观点的主流渠道,微博网络舆情研究有利于对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与CiteSpace软件,通过关键词“微博”与“舆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检索,对微博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发文机构、发文期刊、基金赞助情况、发文下载量、被引频次与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微博网络舆情研究已经形成体系,研究方法较为丰富,未来以图像、视频为分析对象的微博网络舆情研究将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