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下了这道题目,似有冒作文教坛之大不韪的感觉.长期以来,囿于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某些理论,"虚构"几乎被判了极刑,只能写真人真事简直成了一道圣旨.然而,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合理虚构错何在?敢为"虚构"开绿灯!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强调写真人真事,不说假话,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允不允许学生作文有虚构的成份?怎样对待小学生虚构的萌芽?《有这样一位营业员伯伯》是一篇较好的习作,文中的人物和主要情节都是实实在在的。但其中也  相似文献   

3.
散文虚构说     
写散文不能虚构.众多书章如是说:——"散文所描写的一般是真实人物,或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之上,进行某些剪裁和加工";"它可追忆一件年代久远的事,也可记述一件刚刚发生的新事";"而作品所描写的景物,都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中山大学出版社:《写作大要》)——"散文,一般写的是真人真事,作者夹叙夹议,抒发自己联想".(秦牧:《散文创作谈》)  相似文献   

4.
首先说一下这个题目。“戴着镣铐的舞蹈”,是对报告文学特点的一个著名的概括——比喻,它的意思是说,报告文学这种文学体裁,要求写真人真事不能象小说那样虚构。但是又不失去文学的特点,使读者欣赏以后得到一种美的愉悦。“戴着镣铐的舞蹈”,受到了严重的束缚,但是却跳出优美的舞蹈.电大的辅导课,有受主讲课制约的一面,这类似报告文学的不允许虚构。但正象报告文学不乏脍炙人口的精品一样,电大的辅导课,也可以上得有声有色。我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借用这个题目的。  相似文献   

5.
《江苏教育》一九八一年第十一期发表了杨道隆同志题为《不应该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信稿,同期也发表了焦亦斌同志的意见相反的文章《要允许学生作文中有一点虚构》。我也想争鸣几句,旨在探讨问题,改进教学。我赞成焦亦斌同志的意见,应允许学生作文虚构。理由何在?众所周知,学生写一般的记叙文并不完全受真人真事的局限。常用的写法是将某个人为模特儿把两个或两个  相似文献   

6.
写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艺术概括塑造人物形象,不拘于真人真事;一种是要求写真人真事,不能虚构、塑造。前者指文学创作,后者就是本节所说的一般记叙文中的写人。  相似文献   

7.
提起学生习作中的虚构,人们往往误以为是讲假话、空话、套话.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常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既然是真人真事,又岂能说假话?翻开词典,虚构的意思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加工,塑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8.
写人和记事有着密切的联系。写人离不开具体事例,因为人物特点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的;而记事的文章往往也要写到有关的人物,因为无论什么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怎样才能正确区别写人和记事的文章呢?一、看文章的题目。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它最能反映文章的主题。例如《我的同桌》与《我和同桌》,这两个题目只有“的”与“和”一字之差,但其要求就截然不同。前者  相似文献   

9.
学会写新闻     
×××同学问:你能不能以《刘胡兰慷慨就义》为例,给我们说说怎样写新闻? 答:下面以《刘胡兰慷慨就义》为例,从三个方面说说怎样写新闻。 (一)新闻要用事实说话。新闻跟文学作品不同,文学作品可以虚构,而新闻不能虚构,必须写真人真事。本文围绕刘胡兰英勇就义这个真实事件,写了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全是事实。 (二)新闻的篇幅要短小。本文仅用了300字,就交代了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等新闻要素,而且把刘胡兰的英雄气概表现得非常充分,概括力很强。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要求学生的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不少考场作文,也常常把“要有真情实感”作为一项明确的要求提出来,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我认为,对中学生来讲,就写自己周围的那些真人实事,这真情实感也就有了。每年的母亲节,我都要让学生写《我的母亲》,这当然是一个老题目了,按理这样的题目并不难写。天下的母亲都爱自己的子女,但爱的内容和方式会因各自不同的文化修养、生活经历、志趣爱好等等而异,学生写自己的母亲,只需从那些俯拾即是的动人事例中选这么三两件,写来一定异彩纷呈。但是,许多同学却硬是把精力花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小学生作文禁区很多,不准虚构便是其中的一项。不准虚构者的观点是:小学生一定要按照生活写作文,生活中的人和事是什么样子,就要在自己的作文中如实地把它反映出来。一句话,小学生作文只能写真人真事,不能虚构。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什么是虚构?虚构就是通过创造性想象,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集中、提炼、加工,塑造新的形象的过程。生活本身太广阔了,大千世界,一些有意义的人、事、景、物往往分布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不同的层次和平面上,而把这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不同的层次和平面上的富有特色的东西组织到一起,就必然要通过虚构。小学生的作文实践完全可以证实这一点。一些获奖作文哪篇没有虚构成分?一些优秀作文哪篇是对自然形态的生活如实写来?一些会作文的学生在行文时哪个不添枝加叶?况且,扩写、续写、想象作文和科幻作文等本身就是—种虚构。小学生作文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与研究》86年第9期载有邓汉民同志《中学生作文可以虚构吗?》一文,就全文的论证过程看,作者所要阐明的不仅是纪实性的文章不能虚构。而且认为整个中学生的作文都不能虚构,都要加以严格的“束缚”。对于这些意见,以及作者对“写文章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这一原  相似文献   

13.
本人执教的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寄宿生占在校学生的70%以上。学生们过着教室——宿舍——膳厅三点式的单调生活,他们的写作素材来源贫乏,在习作中虚构事件、虚构人物时常发生。如写《引以自豪的一件事》一文,就有不少学生写拾到贵重款物,或写救出落水的小孩。要求学生写作严格控制在“真人真事”范围内,原本就是难以做到的。只要引导好,我认为可以允许学生进行适当的虚构,允许适度的“失真”。  相似文献   

14.
命题作文题目的命门,即题目的关键处,也就是作文要展开阐述的重点。如何抓住题目的命门是审题的重中之重。许多学生拿到这两个作文题目的时候都觉得很容易,看到《遇见》,就写自己某一次遇见了一件有趣的事,就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写一下;拿到《遇见美丽》这一题,就写自己遇见了一件助人为乐的事,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就是我遇见的美丽。可是这样写符合题目的要求吗?题目的重心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妨就着题目层层设问,通  相似文献   

15.
【题目要求】以《我和XX》为题,写一篇作文。先想好几个要点,考虑好每个要点的情况,再具体写出来。【写作指导】怎样才能写好这篇作文呢?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审清题意,选好素材。《我和XX》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有一定的灵活性。"XX"可以是一个人,如《我和妈  相似文献   

16.
口语小练习     
要求:听出讨论的焦点,旮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题目]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答题:男:《红楼梦》这本书你看过吗?觉得怎么样?女:看了,但我觉得不好看,就是《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我也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一、用比较的方法审题。 有些题目表面上看内容相似、相近,但认真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许多不同点。作文题《我敬佩他》不仅要写出他一般的“好”,而且要写出值得“敬佩”的内容,还要写我为什么要敬佩他。又如《人人夸他》这个题目。一定要把“人人夸”的理由通过具体事例讲述出来。 二、分析题目的语言结构和用词特点。 1.通过分析语言结构和用词特点,弄清题  相似文献   

18.
<正>在做"句式变换"专题练习时,有一个句子里使用了"通感"的辞格,要求学生依照句子样式写一个句子,我发现多数学生都没有做这个题目,这个题目应该不难,学生怎么不能做出来呢?后来评析时我给学生讲了要用上"通感"的辞格,但是学生却还是不能写出含有"通感"的句子。于是针对这个题目,我给学生列了一个选择:1.会写,但不知道要求2.知道要求,不会写3.不知道要求,不会写我们知道学生要想做好题目,就要既知道题目要求,也要能写作,学生写不出来是因为不知道要求,还  相似文献   

19.
各位看官,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本人套用这句话,也得出一句:歪写出佳作!你先别急,且听我分解。其一:题目要“歪”。老师说,文好题一半,作文内容写得再好,再感人,没有个好的题目,也是一位藏着的灰姑娘。相反,如果内容一般,但题目很酷,有点另类,有点“歪”气,如《曾想改姓“硬”》《我救了小偷两条腿》《买梦》《李逵当班主任》等等,那就由不得你不去读下面的内容。怎么样,题目“歪”,是不是已经吊起了你的胃口?不说别的,就说本人这篇作文,不写个“歪”题目,你的眼球怎么会被吸引过来呢?其二:语言要“歪”。有句古诗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这…  相似文献   

20.
议论文的题目与记叙文、说明文的题目不同,它有自身的要求:一是题目有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类;二是文章的内容必须紧扣题目。有些同学给议论文拟定的题目,如《收获》、《奉献》、《路》、《心的呼唤》、《诚挚的心》等题目,看了以后,让读者认为是在写记叙文呢,还是在写议论文呢?这就是题目文体特征不明显而造成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